第 8 讲 细胞呼吸
A 组 基础题组
一、选择题
1.(2024 贵州贵阳月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产生的[H]少
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产生 ATP 的
C.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
D.无氧呼吸时,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
答案 B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H]的比例是 4∶24,A 正确;人体成熟的红细
胞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 错误;由于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
生的乳酸不会破坏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C 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D 正确。
2.如图为某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基本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 A 发生在内环境中
B.阶段 B 等同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C.阶段 C 中的能量均贮存于 ATP 中,最终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D.物质①为 CO2,其在线粒体基质中的浓度高于在细胞质基质中的
答案 D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
由题图可知,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包括图中“丙酮酸→C-C”和“阶段 B”两个过程,因此,阶段 B 不能等同
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B 错误;阶段 C 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 ATP 的合成,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错
误;图中物质①和②分别代表 CO2 和 H2O,而 CO2 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由此可知,线粒体基质中的 CO2
浓度应高于细胞质基质中的,D 正确。
3.(2024 贵州贵阳考试)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
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保持活性需将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
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 CO2 产生
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不改变线粒体的耗氧速率
答案 A 线粒体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有一定的渗透压,因此为保持活性防止线粒体涨破,
需将提取的线粒体置于等渗缓冲溶液中,A 正确;小鼠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
阶段,均不产生 CO2,B 错误;线粒体中只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被分解成丙酮
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C 错误;降低温度会使有氧呼吸过程所需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线粒体的耗氧速 率,D 错误。
4.(2024 四川成都月考)为研究淹水时 KNO3 对甜樱桃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甜樱桃,其中一组淹入清
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 KNO3 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 率,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樱桃根细胞无氧呼吸生成 CO2 的场所是线粒体
B.图中 A、B、C 三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还原氢最多的是点 C
C.淹水时 KNO3 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
D.实验过程中可以改用 CO2 的产生量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答案 C 樱桃根细胞无氧呼吸生成 CO2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 错误;题
图中 A、B、C 三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还原氢最多的是点 A,B 错误;题图示可见 KNO3 浓度越高,有 氧呼吸速率越强,说明淹水时 KNO3 对甜樱桃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减缓作用,C 正确;植物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都可以产生 CO2,所以实验过程中不可以改用 CO2 的产生量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D 错误。 5.(2024 福建质量检查)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
传感器分别测定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属于自养兼性厌氧生物
B.100 s 时,O2 的吸收量等于 CO2 的释放量
C.200 s 后,丙酮酸分解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300 s 后,抽取培养液与重铬酸钾反应呈橙色
答案 C 酵母菌需利用环境中的葡萄糖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属于异养生物;酵母菌既能有氧
呼吸,又能无氧呼吸,属于兼性厌氧型;题图中曲线交点处 O2 的减少量和 CO2 的增加量是不同的,可知酵母
菌 O2 的吸收量不等于 CO2 的释放量;300 s 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 6.(2024 山东济南联考)某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适量的面粉中,再
将面粉揉成光滑面粉团后均等分装在 2 个洁净的塑料袋中,一组充满空气(甲组),一组则排净空气(乙组),
扎紧袋口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 20~30 mi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
B.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也会产生酒精
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
答案 B 甲组充满空气,因此其中的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能产生水,因此一段时间后
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A 正确;该实验中甲和乙为相互对照,故甲和乙都是实验组,
同时又都是对方的对照组,B 错误;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中空气会被消耗完,酵母菌会因缺氧进行无
氧呼吸而产生酒精,C 正确;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D 正确。
7.(2024 山西大同检测)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 O2 时,其产生的酒精和 CO2
的量如下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 a 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 b 和 d 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会不同
C.当氧浓度为 c 时,2/5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
D.在 a、b、c、d 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 ATP
答案 C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 CO2 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相等,所以曲线中产生酒精的量即为无氧呼吸产生
CO2 的量。当氧浓度为 a 时,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A 正确;当氧浓度为 b 和 c 时酵母菌可进行有氧呼吸 和无氧呼吸,当氧浓度为 d 时,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B 正确;当氧浓度为 c 时,无氧和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 量分别是 6 和 9,所以消耗的葡萄糖量分别是 3 和 1.5,所以此时 2/3 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酒精发酵,C
错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H]和 ATP,D 正确。
8.科学家从线粒体中分离出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并且发现该物质(简称 F)不仅在能量储存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而且还是形成 ATP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的复合体。生化实验还证实,当某些物质存在时,F 还
可以把 ATP 缓慢水解为 ADP 和磷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 F 水解 ATP 的过程可能需要其他物质共同参与
B.物质 F 同时具有类似于 ATP 水解酶及 ATP 合成酶的活性
C.线粒体中若缺少物质 F,ADP 可能无法与磷酸结合形成 ATP
D.线粒体中形成 ATP 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葡萄糖的分解
答案 D 线粒体中形成 ATP 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丙酮酸的分解和[H]与氧气结合,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分解,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4 吉林长春期末)甲、乙、丙三图都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
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细胞的呼吸方式最可能是 是
(2)图乙中 B 点的 CO2 量来自
,如果呼吸强度不能用 CO2 的释放量表示,原因
。
,当 O2 浓度达到 M 点以后,CO2 释放量不再继续增加的
。
,图中无氧呼吸强度降为 0 时
内因是
(3)图丙中 YZ∶ZX=4∶1,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量的
其对应的氧气浓度为
。
。
(4)丙图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
答案 (1)无氧呼吸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 CO2 (2)无氧呼吸 呼吸酶的数量有限 (3)1/13 I
(4)0
解析 据题图分析:(1)分析图甲可知,该细胞的呼吸强度与 O2 浓度的变化无关,所以进行的呼吸方式最可
能是无氧呼吸;若呼吸强度不能用 CO2 的释放量表示,最可能是因为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 CO2,可能是产
(课标通用)山东省2024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8讲细胞呼吸练习(含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