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北师大版语文必修四第1课滕王阁序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它1-2两段写景为主,3-4段抒情议论。再听一遍课文录音,感悟作品情景交融的特点。

……

好,我们先来研读3、4两段,看看作者抒发了哪些人生感叹。请简要概括并用原句印证。

……

(1)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对自然的感慨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门,济世无路,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抒发作者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表现出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6)“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以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意志。

——对人生的感慨

三.好的。我们再来探究一下,王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是什么触动了他的这些感慨?

……

1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作者有感于前面写到的滕王阁周围雄伟的气势、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宴会的兴盛。

说得好,这样,我们说前面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依托,景也就有了作者的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交融,触景生情。

我们在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苏轼《赤壁赋》,先描写了赤壁胜景,然后引出自己的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杜牧《阿房宫赋》,先铺陈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观,然后引出自己对历史兴替的感叹,提出借鉴意义。

这就是人类的共性。

然后自然转到自己对人生感慨。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

……

因为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说得好,但是作者并没有完全沉溺于悲伤之中,作者把重点放在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

壮怀激烈,穷且益坚,表达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这与作者的性格有关系:

我们来回顾一下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赋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一反离别的悲苦,写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说许多时候作品是与作家相关的。

1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这就是王勃的个性。

归纳:正是因为宇宙的浩渺,人生的经历,触动了王勃的感触,也留下了这篇唱绝宇内的文章。

四.把这3、4两段朗读一遍。

五.另外,这篇作品质所以称为千古美文,不仅仅因为王勃唱出了人类思想上的共性和个性,还因为它在写景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些精美的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找找你认为景物描写写得绝妙的句子,能做点简单的点评。

……

重点赏析以下几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1.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对偶,白描的写法,从动态、色彩、空间等多角度描写,就像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彩色图画:背景是晚霞,时间在傍晚,有动态的落霞和孤鹜,有静态的秋水和天空。

展示图画

13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3.运用夸张突出楼之高,水之深。“翠”突出了层峦颜色鲜艳悦目。“飞”字化静为动描绘出阁道如鸟之欲飞。

小结: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这也是《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美文的原因之一。

六.总结

韩愈曾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这是因为王勃此序不仅有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而且有灵活多变的写景方法。

所以说历史是公正的,它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七.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文章的优美动人之处。

滕王阁序 赏析

一.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父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有诗文集《王子安集》。

二.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三段,第1、2段写景,概述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会人物,点明时间,展示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第3、4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最后一段自叙

14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三. 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仅用十六个字就形容出台阁建筑的壮丽。“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用夸张的笔法突出楼之高,水之深。“翠”本是翠绿的琉璃瓦色,这里借指瓦,突出了颜色鲜艳悦目。“飞”字描绘出阁道高耸如鸟之欲飞,“流” 字形容彩画形貌。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四.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5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020北师大版语文必修四第1课滕王阁序教案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二.《滕王阁序》是一篇骈文,它1-2两段写景为主,3-4段抒情议论。再听一遍课文录音,感悟作品情景交融的特点。……好,我们先来研读3、4两段,看看作者抒发了哪些人生感叹。请简要概括并用原句印证。……(1)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fjxm8cn4i6bod04q39t7z7sh75lu600od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