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内部讲义7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七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惯性力的计算,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 2、 掌握动态静力分析法,速度多边形杠杆法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惯性力的作用点,当量摩擦角与当量摩擦圆 2、 动静法,速度多边形杠杆法

(三)教学内容

§7-1 作用在构件上的力

一、

1)驱动力——正功(输入功)

2)阻力:有效阻力——有效功(输出功) 有害阻力

3)重力——重心下降作正功 重心上升作负功

4)运动副反力:正压力——不作功 摩擦力——负功 5)惯性力(虚拟力):加速运动——阻力 减速运动——驱动力

§7-2 运动副反力的确定

一、移动副中的反力

1、平面移动副反力

Fx?tg? Fy根据A的平衡,N?Fy(方向相反)

Fy与VAB相反,大小根据滑动摩擦定律 Ff?fN

FfN?f?tg? ∴??arctgf

f——材料、光滑度、润滑

?——摩擦角

确定RBA力的三要素:点、方向、大小 ①方向:RBA与VAB成90??? ②大小(平衡条件)

?Y?0,RBAcos??Fcos??RBA?Fcos?cos? ?F?R1Acos?cos? ?X??RBAsin??Fsin???RBAsin??RBAcos?sin? cos??X?RBAcos?(tg??tg?)

(1)???,?X?0,A加速运动

(2)???,?X?0,A减速直至静止,若A原来不动,自锁 (3)???,?X?0,A匀速或静止

F作用线作用在接触面之外

如果材料很硬,可近似认为两反力集中在b、c两点。 2、楔形面移动副反力

RBA?N1?N2?F1?F2

xoy面:N1?N2?Q?0

N1?N2?Q

2sin?F1?fN1 F2?fN2?fN1

∴F2?F1

yoz面:F1?F2?F?2fN?fQ sin?∴

fFff?令f???tg?? ∴???arctg

sin?Qsin?sin?f??f

f? ——当量摩擦系数

??——当量摩擦角

与平滑块相同,楔形滑块所受的运动副总反力RBA与VAB成90????角 RBA:方向,大小 无作业

二、转动副中的运动副反力

1、径向轴颈,止推轴颈 2、径向轴颈的反力 由实验测量得:

Mf?Ff?r?f0Qr

f0——径向轴颈的当量摩擦系数

(与材料、粗糙度、润滑条件有关) 确定RBA:?X?0

RBAcos??0 RBAsin??Q

?Y?0???90?∴??RBA?Q方向相反Q??RBA??Mf?f0Qr

∴??f0r (a) 其中:f0?f1?f2(f为滑动摩擦系数)

(该式当A、B间存在间隙时成立) 若A、B间没有间隙:

对于A、B间没有摩损或磨损极少的非跑合者,f0=1.56f

(对于接触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其表面被磨成平滑,接触更加完善的跑合者,f0=1.27f)

由(a)式知:?只与f0,r有关,P变向时,RBA变向,但相对轴心O始终偏移一个距离?,即RAB与以O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相切,与摩擦角作用相同,此圆决定了总反力作用线的位置,称摩擦圆,由于摩擦力矩阻止相对运动,∴RBA相对轴心O的力矩为WAB相反。

RBA:大小 RBA=Q

方向 与Q相反

作用线 与?圆相切,对O的矩与WAB相反

根据力偶等效定律,M和Q合并成——合力Q?

Q??Q M?Q?h?Qh

∴h?M QMf?RBA??Q?

(1)h?(2)h?(3)h??,M?Mf,A作减速至静止,原来静止,自锁 ?,M?Mf,A匀速转动,或保持静止 ?,M?Mf,A加速运动

3、止推轴颈的摩擦力

Mf?fQr?

r?——当量摩擦半径

2?r23?r13?? 非跑合:r???22?3??r2?r1?跑合:r??r1?r2 24、高副的运动副反力 滑动,滚动(不考虑)

F21?fN21 ∴

F21?f?tg? N21例:(见第六版P410)

已知各转动副半径r,fo,F,求,R41,R21,R23,R45,M3的方向,R14,R12,R32,R34

(不计各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

解:??f0r

①连杆2受压,先分析连杆2的受力

力F作用下,∠ABC↑?W21,逆时针。杆2受压,R12向右,且对转动中心的矩为W21相反,∴R12在上方。

∴∠BCD↓?W23,逆时针,R32向左,且与W23相反,∴R32在下方。 由杆件2的平衡得:R12与R32作用线共线(内公切线) ②分析构件1受力(R12=-R21)

F?R41?R21?0

③分析构件3受力(R32=-R23) R23,R43,M3

R43=-R23,且R43对D的矩与W34相反。

∴R23与R43构成一顺时针力偶,与M3平衡, ∴M3逆时针。

§7-3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第六版 P397)

作平面复杂运动

Fi??mas Mi??Js?

平面移动 Fi Mi ?mas O

平面一般运动 ?mas ?Js? Fi Mi 定轴转动:

轴线通过质心——匀速 O O ——变速 O ?Js? 轴线不通过质心——匀速 ?mas O ——高速 ?mas ?Js?

§7-4 机构的力分析

一、目的

1、确定运动副反力

2、确定机械的平衡力(力矩)

(为保证机构按给定的运动规律运动,必须施加驱动力(力矩)与已知外力相平衡,这种未知力(力矩)称为平衡力) 二、算法

静力计算:(低速)不考虑惯性力,看成平衡系统 动力计算:(高速)考虑惯性力,看成平衡系统 三、计算理论:动态静力法

(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假想地将惯性力加在产生该力的构件上,构件在惯性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认为是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可以用静力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分析步骤

1、运动分析(假设原动件匀速运动) 2、计算惯性力

3、考虑反力、惯性力、重力、驱动力、生产阻力的平衡 4、解方程(图解法,力各边形)

例:鄂式破碎机中,已知各构件(P366)的尺寸、重力及其对本身质心轴的转动惯力,以及矿石加于活动鄂板2上的压力Fr。设构件1以等角速度W1转动,其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求作用在其上E点沿已知方向x-x的平衡力以及各运动副中的反力。

解:1、运动分析,2、计算惯性力,3、受力分析(以2和3为示力体) 考虑2的平衡

??MC?0 G2h2?Frhr?Fi?2h1?R12lCB?0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内部讲义7

第七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一)教学要求1、掌握惯性力的计算,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2、掌握动态静力分析法,速度多边形杠杆法(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惯性力的作用点,当量摩擦角与当量摩擦圆2、动静法,速度多边形杠杆法(三)教学内容§7-1作用在构件上的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bh5x07ozi0cqsi0v0jd0weks4q8c700nr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