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域生态学考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

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

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 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

5、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引进历史上该区域尚未出现的物种,从而可能引起造成入侵地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功能的巨大变化,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6、生态对策:从进化论观点来看,生物适应于不同栖息环境并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对策者;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对策者。 7、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综合起来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8、微生物环:是指自养或异养微生物可将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释放的DOM转化成POM(细菌本身),并被微型浮游动物(特别是原生动物)所利用,最后这部分初级生产的能量得以进入后生动物,这一过程称为微生物环。微生物环是水层区食物网中物质和能量的主要流程。

9、指示生物:生物在于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每个种都留下了深刻的环境烙印。对某一环境特征具有某种指示特性的生物,则叫做这一环境特征的指示生物。 10、生态模型:用物理或数学的术语对生态学问题基本成分的规范表达。

11、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2、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的统一体。

13、生态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即在某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有规律的渐次取代直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为止的过程。

14、原生演替:水生群落的演替如果是从新形成的水体开始,就称为原生演替,如新挖鱼池中群落的演替。

15、次生演替:水生群落是从原来干涸的水体充水后开始的就称为次生演替,绝大部分内陆水体的演替一般都属于次生演替。

1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并在一定强度的外来干扰下通过 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

17、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生物(特别是为生物)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吸收,转化或降解作用,达到减缓或最终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

18、生态锥体:指在生态系统中,当依次以各个营养级上的能量、个体数量或总生物量来描述群落的营养结构时,出现从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急剧的、阶梯般的金字塔形锥体,包括能量锥体、数量锥体和生物量锥体,三者统称生态椎体。

1、营养级:就是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亦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多个物种组合。 2、关键种:不一定是优势种,但在群落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

3、生活型: 不同种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行为和形态上的相似性称为生活型。

4、背景值: 是指未受人为影响或者基本未受污染环境中某种物质的天然含量或浓度。

5、窒息点:动物在环境含氧量降低到较临界氧量更低的某个界限时开始死亡,这个界限为动物的窒息点。

6、生态幅: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和最低生态因子之间的范围。 7、水呼吸 :水呼吸是水体中一个综合的耗氧过程,包括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呼吸以及细菌对溶解、悬浮有机质的分解,是主要的耗氧组分。

8、生态位:指某一种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或作用,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超体积生态位。

9、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产氧等于群落呼吸作用耗氧即净产量为零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种植物的光补偿点。

10、阈和率:阈是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对生物产生可见作用的最低量。率是以变化量除以时间,即表示某种改变随时间的变化速度。

11、生活型:不同生物生活在相同生境中,由于趋同适应并且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出现的生理、行为和形态上相似性称为生活型。

12、领域制:指某种动物的个体或特定群体占据的不让其他同种成员侵入的地域。是指同种内的社会关系。

13、共位群: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物种的集合。

14、粒径普:把粒级按一定的对数级数排序,这种生物量在对数级上的分布就是粒径普,在平衡状

态下这条谱线是一条有着很低斜率的直线。

15、生产力:水体生产生物产品的一种能力,它既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着两大功能的综合表征,又是生物种群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或积累有机物质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水体特征,而且与种群的特征密切联系。

16、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命的部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大气、水域和陆地。

17、适应性:生物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即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可保持本身机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18、最适度:生物平均产量最高而变异系数最小时的某环境因子的量。

19、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藻→轮虫→鱼苗→乌鳢。

20、腐质链:以生物分解产物为食,即从死亡有机物质到分解者,然后到碎屑食性动物和它们的捕食者。

21、食物链:生产者形成的有机质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移动的具体途径。如小球藻→褶皱臂尾轮虫→鱼苗;小环藻→鲢鱼→鱤

22、食物网:生物群落中所有食物链相互交叉所形成的食物链网络。

23、水污染:由于人为的原因使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水的任何有益的用途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害。即水体进入某种污染物使水的质量恶化并使水的用途受到不良影响,称为水污染。

1、简述什么是P/R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

答:生态系统中初级产量P与群落呼吸量R之间的比率,称为P/R系数。它是反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的最重要的能学特征,也是反映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义:

(1)反映种群或群落的代谢率。P/R值越大,表明种群或群落代谢水平越高,生产力越高。 (2)作为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依据。P/R<1,种群减少,生态系统不稳定。p/R≈1种群不增不减,生态系统稳定。P/R>1,种群增长,生态系统不稳定。

(3)作为判断水中营养物质状况的依据,指导施肥。P/R系数过高,表明初级产量的利用率低,物质循环速率不高,是肥效低的标志。反之,则表示初级产量利用率高,物质循环速率高。

2、简述P/B系数及其生态学意义。

答:浮游植物的周转率多用毛产量(P)和生物量(B)的比值表示。P/B值在不同水体和不同时期均有明显变化,主要与种类组成、水体深浅和生物量本身的高低有关:

(1)种类组成:浮游群落中藻类细胞越小,光合能力和生产力越高,生物量则越低,P/B值越高。 (2)水域深度:浅水水体光合层在整个水层中所占比例较大,生产量较高。如果深度不超过透明度的2-3倍,从水面到水底全水层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生产量和P/B值达到最高。

(3)浮游植物生物量:生物量过低,生产量受限制,生物量过高又因自荫作用降低生产量。

3、简述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原理和途径。(生态修复原理即是概念。) 答:生态修复是指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途径:1、切断或减少有机质污染源。

2、微生物恢复:有机质分解矿化为无机质,提高了水体生产力。 3、水生大型植物的修复:大型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N、P等营养盐。 4、生态工程:如对河道形态、结构的改造,河道水量的调控。

5、清洁生产和生态渔业:使用干净无污染的能源,尽量少产生有机废弃物,产生安全绿

色产品。 6、滤食性动物恢复:对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滤食,加快有机质循环,使有机质及时被

带走。 7、合理的开放和利用: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8、生物的吸收、固定、摄食、降解作用。

4、简述我国淡水水域初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原因。

答:全球湖库初级产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的趋势,而中国淡水水域浮游植物日产量和年产量则呈相反趋势。即从南向北增高的趋势。

这种情况决定于我国土壤和气候分布的特点。东北和华北地区土壤肥力较高且气候干燥,水中营养盐类和有机质较易积累。

此外,北方生长期中日照时间较长,晴天日数多,有利于初级生产的进行。反之珠江和长江流域土壤肥力较低,且常受雨水的稀释,生长期云量大,晴天日数少,日照时间短。(1.5分) 珠江水系PH较低(有时近酸雨),也是不利因素之一。这些原因造成我国浮游生物初级生产力地理分布和世界其他地域显然不同的这种特点。

5、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及其特点

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食物链:

(1)摄食链:①牧食链:以活的生物为食,即从绿色植物开始,经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如小球藻→轮虫→鱼苗→乌鳢;①腐质链:以生物分解产物为食,即从死亡有机物质到分解者,然后到碎屑食性动物和它们的捕食者。

(2)分解链:由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把有机质分解为无机质而形成的。 (3)渗透营养:特殊的食物链。 特点:

(1)每一条食物链由一定数量的环节组成,最短的包括两个环节,而最长的通常也不超过5-6个环节。距食物链的起点越近,生物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多。群落中的食物链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构成复杂的食物网。

(2)一个群落中不同食物链的势力对比,很好地反映了群落的结构功能特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牧食链和腐质链共同实现的。但是,在不同的水体中,这两类能量线路所起的作用往往有明显差别。一般地讲,在贫营养型水体群落的食物网中,牧食链占主要地位,腐质链的作用较弱。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增高,腐质链的意义增大。

(3)从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或生产量不可能100%地被利用。食物链能量传递的效率,可用前后两个食物环节的能量之间的百分比来表示,这些比率通常称之为“生态效率”。

根据很多研究结果,太阳入射能转化为毛初级生产量的能量同化效率平均为0.4%(0.02-1.7%),营养级间的生产效率一般为10-20%。

(4)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多少并不一致,最短的有两个级,最长的也很少超过5-6

个。食物链不能无限延长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个体大小和现存量的限制。通常捕食者的个体总要大于被食者。

(5)不同营养级有机体的数量对比、不同营养类型的种数对比等,都可以作为群落营养结构的特点。一个群落中营养级越多,每一营养级的不同种类个体数量越相近,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越多样化)。

(6)营养级升高种数减少,种类从r-选择者向K-选择者变化,食物的利用率提高,但取食的专化程度降低。

6、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答:(1)定义: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

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水域生态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1、生物监测:系统地利用生物反应以评价环境的变化,并把它的信息应用于环境质量控制的程序中去。2、新生产力: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N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3、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因子。4、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5、生态入侵: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a08e3jjtj3blzb1bwa62p7v43zg0p00hv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