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

半数致死浓度LC50 :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 70.

71. 植物降解:植物本身及其相关微生物和各种酶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的CO2和

H2O,或转化为无毒性的中间产物。

72. 植物稳定: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

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73. 植物挥发: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相连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挥发而减少突

然挥发性而减少土壤挥发性污染物。 74. 挥发性有机物(VOCs):指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的有机物。 75.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透过人的喉咙进入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区和肺泡的那部分颗粒

物,具有D50(质量中值直径)=10um的粒径范围。 76. 生态监测:是在地球的全部或局部范围内观察和收集生命支持能力的数据,并加以分析

研究,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77.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78.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电子)的过程,是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发生互变的结

果。

79. 瞬时水样: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80. 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得到的样品,有时用

“时间混合样”的名称与其它混合样区别。

81. 综合水样:是指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 82. 土壤背景值: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

含量。

83. 空白试验:又叫空白测定。是指用蒸馏水代替试样的测定。其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

样测定完全相同,并同时进行。

84.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85. 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

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86. 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

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变化。同时在一定的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87.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

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88.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

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89. 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

合系统分析的最优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工艺生产系统。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酸性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 90.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

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91. 生 物 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92. 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93.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94. 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 95. 基 因 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

96. 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 97. 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 98. 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 99. 领 域 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

100.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

性叫社会等级。

101.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102.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103.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104.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

105.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

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共代谢 :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 106.矿化度:水体中所含溶解性盐的总量,用TDS(mg·L-1)表示。 107.乳酸发酵:指糖经无氧而生成的发酵过程,乙醇发酵同为生物体内二种主要的发酵形式。 108.活性污泥: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

109.生物膜法: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

方法。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110.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111.空燃比(AF):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由燃烧方程直接求得。 112.表面电阻率:在低温范围内,粉尘的导电主要靠尘粒表面吸附的水分或其他化学物质中

的离子进行,这种表面导电占优势的粉尘电阻率称为表面电阻率 113.双膜理论:气体吸收传质过程的总阻力等于气相传质阻力与液相传质阻力的和,传质阻

力为吸收系数的倒数。

114.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简写VE),也可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简写

VA),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115.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或作业在寿命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不仅包括产品研制成本、

生产成本和生产后的储存、流通、销售的全部费用,还包括用户整个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和残值

116.价值系数:是指某零配件的功能重要度系数与其成本系数之比。 117.成本系数:是指每个零配件的现实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 118.常规污染物:指GB 3095 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

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119.特征污染物: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潜在污染或影响

周边环境空气的特有污染物) 120.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

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121.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生活、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室等过程产生的

固体废物。

122.环境风险: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

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 123.化学沉淀法原理:当能结合成难溶盐的两种离子的浓度之积超过这种盐的溶度积时,这

盐将析出,而这两种离子的浓度将下降,需要去除的离子就与水分离。

124.氧化还原法机理: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发生电子的转移,参与反应的物质所含元素将发

生化合价的改变,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125.总硬度:钙和镁的总浓度。 126.暂硬度:水中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结合的钙镁所形成硬度,因为它们在煮沸时即分解生成

白色的沉淀物。

127.膜析法是利用薄膜以分离水溶液中某些物质的方法的统称。

128.反渗透法:是一种借助压力促使水分子反向渗透,以浓缩溶液或废水的方法。 129.生物脱氮:生物脱氮是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

解,转化为氨氮,然后由自养型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NO3-,最后再由反硝化细菌将NO3-

还原转化为N2,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130.生物除磷: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细菌,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并将

其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131.含固率:是污泥中固体或干泥含量的百分数。 132.气浮浓缩法:是依靠微小气泡与污泥颗粒产生粘附作用,使污泥颗粒的密度小于水而上

浮,并得到浓缩。

133.回流比:是加压溶气水量与需要浓缩的污泥量的体积比,通常以R表示。 134.环境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交叉

的学科

135.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污染的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动物和人

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要素。 136.环境医学: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

其预防的一门科学。

137.环境标准:根据工业“三废”及噪声等对大气、水质及土壤的不同污染条件和原因,以

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制订的外界环境中含有主要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38.环境管理: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它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

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

139.风化作用:是指含水合物,在干燥的空气中失去其结晶水的一部分成全部,使其原有结

晶形式转化或破坏的一种现象。

140.物种灭绝:一个物种在整个地球上丢失。不可以恢复。物种消失:一个物种在其大部分

分布区内丢失,但在个别分布区有存活。

141.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赤字,期待小等于生态

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值。

142.生态盈余: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盈余,其大小等于生态

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

143.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

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14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45.生态衍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

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146.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是生

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147.生态承载力:指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前提下,人类社会可以持

续使用的最大资源数量与排放的废物数量。 148.生态足迹:指能够持续发展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更进

一步讲师指要维持一个人,一个城市,地区,国家或是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消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149.真实储蓄率:真实储蓄表示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创造的可以被真正用于未来发展的资本

价值。真实储蓄=GDP-资源环境与生态破坏损失-人造资本的折旧-个人与公共的消费支出。

150.热污染:废水排放引起水体的温度升高,成为热污染。 151.水环境污染: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

水体环境容量从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谁踢得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152.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

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半数致死浓度LC50: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70.71.植物降解:植物本身及其相关微生物和各种酶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的CO2和H2O,或转化为无毒性的中间产物。72.植物稳定: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9nh12vqyb553973044s2xc786b4hd00yu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