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标准答案:
一.(30分)选择题:1 B 2 A 3 D 4 C 5 D
6 B 7 A 8 D 9 B 10 A
二.(20分)计算题:
1. 答: IP:194.47.22.134, 属于C类IP地址. 因为子网掩码对应的二进制记法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000, 上面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法最后八位为10000110. 所以网络号为194.47.22 ,子网号为16, 主机号为6 该类型地址的每个子网最多能包含6台主机. 2. 答 :211.84.141.28/20是无分类编址方法中的一个地址块。 网络号共20位,主机号共12位。部分写成二进制:211.84.10001101.28。所以此地址块中最小地址为:211.84.128.0, 最大地址为211.84.143.255;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地址块中共有 个地址,相当于16个C类地址 三.(20分)术语解释:
1.传输时延:数据在介质上传输所花费的时间,它取决于传输介质的种类与传输距离。
2.网络协议: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网络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定时三个要素组成。 3.10BASE-2:“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2”表示每一段电缆的最大长度是200m。
4.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指非对称用户环网。是现在宽带的主要接入技术之一。非对称指ADSL对上传和下载数据采用不同的传输速率;它采用ATM信元为传送信息的载体,使用星型结构,每户一线,独享线路的带宽。 四.(30分)简答题:
1答:IP 地址是为了在网络通信中识别主机的。它由网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前者用以区分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不同网络,后者用以区分连接在同一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每一个IP地址用32位的2进制数表示。通常表示法是:长度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用10进制数表示,字节之间用小数点隔开。IP地址可以分为三种类别。A类的网络标识为0,前8位表示网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B类的网络标识为10,前16位表示网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
C类的网络标识为110,前24位表示网号,后8位表示主机号。判断依据:根据划分标准,将网络号由2进制转化为10进制,得到各类网络对应的用10进制数表示的范围。A类对应的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范围是1-126;B类网络的前两个字节范围是:128.0-191.255;C类网络的网号对应的范围是:192.0.0-223.255.255。所以题中的三个IP地址依次属于A, B, C类网络。
2答案要点:数据加密就是将待传输的数据利用特定的函数进行运算,得到看似杂乱无章的代码后再在通信信道上传输。对称加密算法是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的密码体制;非对称密钥算法就是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是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这种密码体制,由已知加密密钥通过可使用的计算资源得不到解密密钥。
3答案要点: 区别: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本层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联系: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青岛理工大学网络技术与应用试题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