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地貌学论述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不同的地貌条件,影响到风化作用及残积物的分布。在地面起伏较大、新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及地势低洼的地方均不利于风化壳的发育,只有在准平原上、分水岭的鞍部以及较平坦的地区,才有可能发育成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高大山区会形成风化壳类型的垂直分带性。

3.岩性和时间

母岩的成分影响风化壳的发育。风化作用时间直接影响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第二节

坡地重力地貌的定义

坡面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并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地貌,即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节

一.崩塌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一)崩塌及其特征

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石块和碎屑层等,主要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地向坡下崩落,在坡麓形成倒石堆,这一过程称为崩塌。发生突然;速度块;破坏性大;形成倒石堆 (三)崩塌的形成条件 1.地貌条件

1)崩塌只能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

2)崩塌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强烈切割、地势高差较 大、地形破碎、坡度陡峻的高山峡谷区,特别是河流的上游、河流强烈侧蚀的凹岸,以及海蚀崖、湖蚀崖和水库的库岸等处。 2.地质条件

主要是受岩性、结构和构造的影响。 幻灯片31 3.气候条件

崩塌是和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因而,在一些日温差、年温差较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易形成崩塌。 4.触发因素

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及 人工开挖坡脚等是引起崩塌的触发因素。 二.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条件

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它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 (一)滑坡的地貌特征 ①滑坡体

②滑动面与滑动带 ③滑坡壁与滑坡台阶 ④滑坡舌与滑坡鼓丘 ⑤滑坡湖与滑坡洼地 ⑥滑坡裂缝

(二)滑坡的形成条件 1.斜坡的地貌特征:

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 的主要因素。

2.斜坡的组成物质与地质结构:

滑坡主要发生在由松散堆积层构成的较陡斜

坡上。松散地层中的滑坡,多与粘土夹层有关; 基岩滑坡较少见。基岩中的滑坡,多发生在页 岩、泥质灰岩以及千枚岩、片岩等岩层分布区。 斜坡内的各种地质软弱面(断层面、解理 面、片理面、堆积层分界面等等)常构成滑动 带的软弱面。 3.地下水的作用:

地下水丰富的斜坡易发生滑坡。直接降 低坡体的抗剪强度;上覆土体和岩层的付托 作用;促使土石分化;水压力的变化 4. 促使滑坡滑动的因素: ①斜坡形态的改变

②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变化 ③震动影响 三.古滑坡的识别

辨别古滑坡的形态标志主要有: ①滑坡壁遗迹

②反坡台阶、池沼或湿地

③坡脚出现渗泉、大弧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 ④斜坡上单沟转向与双沟同源 ⑤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

⑥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 四.滑坡与崩塌的关系

滑坡和崩塌如同孪生姐妹,甚至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伴而生,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条件下,且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是崩塌的易发区。例如宝成铁路宝鸡至绵阳段,即是滑坡和崩塌多发区。崩塌可转化为滑坡:一个地方长期不断地发生崩塌,其积累的大量崩塌堆积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滑坡;有时崩塌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滑坡运动,且这种转化是比较常见。有时岩土体的重力运动形式介于崩塌式运动和滑坡式运动之间,以至人们无法区别此运动是崩塌还是滑坡。因此地质科学工作者称此为滑坡式崩塌,或崩塌型滑坡、崩塌、滑坡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崩塌体击落在老滑坡体或松散不稳定堆积体上部,在崩塌的重力冲击下,有时可使老滑坡复活或产生新滑坡。滑坡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若地形突然变陡,滑体就会由滑动转为坠落,即滑坡转化为崩塌。有时,由于滑坡后缘产生了许多裂缝,因而滑坡发生后其高陡的后壁会不断的发生崩塌。另外,滑坡和崩塌也有着相同的次生灾害和相似的发生前兆。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堆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 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 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 全脱离母体的。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而滑坡体表 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 纵横裂

缝。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 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动九 向,亦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 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第四章 流水地貌

第一节

一.坡面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 坡面径流对坡地的作用 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

不明显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一)不明显冲刷带

位于接近分水岭的斜坡顶部,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 (二)冲刷带

位于斜坡中部,冲刷作用最强,形成一系列与坡向一致的平行侵蚀纹沟,其流向与坡向基本一致,横剖面多为V形。

(三)淤积带

坡积裙:在坡麓地带,由于坡度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并有大部分水体渗入地下,水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坡麓发生堆积,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 a.形态特征:

纵向剖面形态呈中部微凹的倾斜曲线,上部坡度较大,一般60~80,向下逐渐变缓。前缘常与河谷底部、山间盆地或山前平原相连接。 b. 组成特征

坡积物的岩性与所在坡地的基岩相同,自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由粗变细。碎屑物的磨圆度很差,分选性不好,在垂直剖面上稍具层理结构。

第二节

一、沟谷的类型、特征与演变。 1.切沟: 细沟:

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往往聚集成多股细流,侵蚀坡面形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细小沟谷称为细沟。 切沟:

细沟不断发展扩大,形成切沟。

宽深约1-2米,横剖面呈V字形,沟缘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大致平行,沟底无稳定的堆积物。

2.冲沟:由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

在水流的向源侵蚀作用下,沟头后退,沟谷增长,沟头产生陡坎和跌水。由于侧蚀作用,沟槽加宽,横剖面呈宽展V字形。沟底纵剖面与原始斜坡坡面不一致,呈凹弧曲线,

沟谷下端有部分堆积物存在。 3.坳沟:

冲沟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向源侵蚀和下切侵蚀减弱,沟谷不再加深,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底有沉积物覆盖。沟坡平缓,没有明显的沟缘,横剖面是宽浅的U字形。这种宽浅的干谷称为坳沟。

根据侵蚀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可把沟谷的发育分为:切沟-冲沟-坳沟三个阶段。

二、 洪积扇的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变形。

暂时性沟谷水流出山口后,坡降骤减,水流迅速展开成辐射状,加上部分水流渗入地下,水流搬运能力随之大减,其所挟带的大量泥沙、碎屑物质发生堆积,形成一个以沟口为中心的半圆形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湿润地区小规模的扇形地称冲积扇或冲积锥)。

形态特征:平面上呈扇形,规模较大;顶部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小;洪积扇表面发育有放射状散流,且不稳定,经常改道。 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特征:

自扇顶至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分选差,透水性强,其间发育有砂、亚粘土等物质充填废弃河道而形成的充填构造。 扇中相

位于洪积扇的中部,组成物质比扇顶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 扇缘相:

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洪积扇在发育过程中,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形成不同类型的洪积扇。

(1)叠置式洪积扇:在洪积扇形成之后,山体断续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沉,在老洪积扇前面可形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地覆盖在前者之上,形成叠置式洪积扇。

(2)念珠式洪积扇:当洪积扇形成后,山体发生大规模抬升,山前平原迅速相对下降,老洪积扇位置抬高,新、老洪积扇以沟谷相连,无覆盖现象,形成成串的洪积扇。

(3)不对称叠置式洪积扇:在老洪积扇的两侧,新构造运动不等量升降,暂时性沟谷水流所挟带的物质向上升量小的一侧偏离堆积,成为不对称形,在老洪积扇一侧形成新洪积扇 三、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类型、地貌特点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1.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由风化、崩塌、滑坡等提供的,在高山地区还有冰川活动所提供的物质。

2.要有充足的水源:主要由暴雨、洪水、冰雪大量融化及湖泊、水库溃决时产生。

3.有利的地形条件:沟谷的上游为环形洼地,有利于固体物质和水的聚集,中游为沟坡陡峻、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泥石流的快速下泻。 1.按泥石流的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可分为: 粘性泥石流: 固体物质含量一般大于40%,

最多达80%,尤其含有一定量的粘性成分。

稀性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一般10~40%,粘性 成分少;

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泥石流 和水石流

3. 按泥石流的激发因素可分为:冰川泥石流、

暴雨泥石流和地震泥石流等。

上游:为高山环抱的环形洼地,此区域以侵蚀 作用为主。 中游:为峡谷地形。

下游: 以堆积作用为主。

粘性泥石流堆积地貌:形成许多平行于主 流方向的砾石垄岗;

稀性泥石流的堆积地貌:呈扇状(泥石流扇), 沉积物粒径自上游而下游逐渐变小,有一定

的分选性。 第三节

一、河道水流的运动特征及其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 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河流是一种天然的、由一定区域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长期性沿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较小者称溪、涧,较大的为江、河、川。水流占据的凹槽即为河道。 其中紊流、环流、旋涡流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最为密切。 (一)层流与紊流

层流 : 流体各层,各质点的流动方向,速度相等

紊流 : 流体的各个质点在流动过程中方向,速度不断变化,各不相同。由雷诺数判定:R=vL/V。一般>500为紊流。大部分天然河道水流属于紊流。v:平均流速;L:代表长度;V:水的粘滞系数。 ? (二)环流

? 河道水流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 封闭的横向水流系统,称为环流。 ? 1. 在弯道河流的横断面上

? 表层水流由凸岸流向凹岸,底层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所构成的一个封闭环流系

统。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一起,成为螺旋流(又称弯道环流)。 ? 弯道离心力作用—主要原因 ? 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

? 2. 顺直河流的横断面上: ? 涨水时:中间水位高,两边低 ? 退水时:中间水位低,两边高 三)旋涡流

旋涡流是绕着垂直于流向的环流轴旋转的水流。根据旋涡流对河床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①直轴旋涡流:河岸附近绕直轴旋转,常对河岸 产生强烈侵蚀,引起河岸崩塌。

②横轴旋涡流:河床底岩槛及沙丘等起伏处形成,会使床底发生变形。

712hc3ca2o6i8ss1c8w102tjb2ixwe014n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