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综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2.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1.2.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1.3 三期梅毒

1.3.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 1.3.2 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上。 1.3.2.1 晚期良性梅毒:

皮肤黏膜损害: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大关节附近的近关节结节,皮肤、口腔、舌咽的树胶肿,上腭及鼻中隔黏膜树胶肿可导致上腭及鼻中隔穿孔和鞍鼻。

骨梅毒,眼梅毒,其他内脏梅毒,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肝脾、泌尿生殖系、内分泌腺及骨骼肌等。

1.3.2.2 神经梅毒:可发生梅毒性脑炎、脑血管栓塞、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 1.3.2.3 心血管梅毒:可发生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 1.3.3 实验室检查:

1.3.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1.3.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1.3.3.3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6/L,蛋白量>500mg/L,且无其他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脑脊液VDRL试验或FTA-ABS试验阳性。 1.3.3.4 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 1.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1.4.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

1.4.2 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性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早期隐性梅毒和晚期隐性梅毒。 1.4.2.1 早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年内,根据下列标准来判断:①在过去2年内,有明确记载的非梅毒螺旋抗原试验由阴转阳,或其滴度较原先升高达4倍或更高。②在过去2年内,有符合一期或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③在过去2年内,有与疑似或确诊的一期或二期梅毒,或疑似早期隐性梅毒的性伴发生性接触史。

1.4.2.2 晚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年以上。无证据表明在既往2年中获得感染。无法判断病期者亦视为晚期隐性梅毒处理。 1.4.3 实验室检查

1.4.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于无既往梅毒史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滴度一般在1∶8以上)。对于有既往梅毒治疗史者,与前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结果相比,本次试验结果阳转或其滴度升高4倍或更高。 1.4.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1.4.3.3 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发现。 1.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1.5.1 流行病学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 1.5.2 临床表现:

1.5.2.1 早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内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二期梅毒,发育不良,皮损常为水疱-大疱、红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脊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等。

1.5.2.2 晚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岁以后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三期梅毒。出现炎症性损

46

害(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鼻或腭树胶肿、克勒顿关节、胫骨骨膜炎等)或标记性损害(前额圆凸、马鞍鼻、佩刀胫、胸锁关节骨质肥厚、赫秦生齿、口腔周围皮肤放射状裂纹等)。

1.5.2.3 胎传隐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年龄小于2岁者为早期胎传隐性梅毒,大于2岁者为晚期胎传隐性梅毒。 1.5.3 实验室检查

1.5.3.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1.5.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其抗体滴度高于母亲4倍及以上。但低于该值并不排除胎传梅毒。应取婴儿血进行检测,而不是脐带血。

1.5.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应取婴儿血进行检测,而不是脐带血。 2 诊断原则

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3 诊断

3.1 一期梅毒

3.1.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1.1,1.1.2和1.1.3.2项。

3.1.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1.3.1、1.1.3.3中的任一项。 3.2 二期梅毒

3.2.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1,1.2.2和1.2.3.2项。

3.2.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2.3.1、1.2.3.3中的任一项。 3.3 三期梅毒

3.3.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3.1,1.3.2中的任一项和1.3.3.1项。

3.3.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3.3.2、1.3.3.3、1.3.3.4中的任一项。

3.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3.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4.1,1.4.2和1.4.3.1项。

3.4.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4.3.2、1.4.3.3中的任一项。 3.5 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3.5.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5.1,1.5.2和1.5.3.2项。

3.5.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5.3.1、1.5.3.3中的任一项。

钩端螺旋体病(WS 290-2008)

1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

发病前1d~30d接触疫水,或带菌动物尿液,或带菌动物血液。 1.2 临床表现

钩端螺旋体病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及脑膜脑炎型。其早期典型临床表现为:三症状(即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1.2.1 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高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有时也可

47

稽留热,少数间歇热。

1.2.2 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明显。 1.2.3 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症状明显。

1.2.4 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无疼痛感,不畏光。 1.2.5 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1.2.6 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为1cm~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1.3 实验室检测

1.3.1 从血液、脑脊液或尿液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见附录A.1。 1.3.2 从血液、尿液或脑脊液中检测出钩端螺旋体核酸,见附录A.2。

1.3.3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钩端螺旋体抗体效价较早期血清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400,见附录A.3。 2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证据。 3 诊断

3.1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3.1.1 具备1.1加1.2.1; 3.1.2 具备1.1加1.2.2; 3.1.3 具备1.1加1.2.3。 3.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3.2.1 疑似病例加1.2.4; 3.2.2 疑似病例加1.2.5; 3.2.3 疑似病例加1.2.6。 3.3 实验室确诊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可诊断: 3.3.1 疑似病例加1.3.1; 3.3.2 疑似病例加1.3.2; 3.3.3 疑似病例加1.3.3。

血吸虫病(WS 261-2006)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1.1.2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多次疫水接触史。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肝脾肿大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脏肿

48

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1.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1.2.3 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结肠肉芽肿或侏儒表现。 1.3 实验室检测

1.3.1 下列试验至少一种阳性反应。 1.3.1.1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1.3.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3.1.3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试验。 1.3.1.4 环卵沉淀试验。

1.3.1.5 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1.3.2 粪检找到血吸虫虫卵或毛蚴。 1.3.3 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虫卵。 1.4 吡喹酮试验性治疗有效 2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急性血吸虫病

3.1.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1.1和1.2.1。

3.1.2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1.3.1或1.4。 3.1.3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1.3.2。 3.2 慢性血吸虫病

3.2.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2和1.3.1。

3.2.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2和1.3.2或1.3.3。 3.3 晚期血吸虫病

3.3.1 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3和1.3.1(既往确诊血吸虫病者可血清学诊断阴性)。

3.3.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1.1.2、1.2.3和1.3.2或1.3.3。

疟疾(WS 259-2006)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 1.2 临床表现

1.2.1 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 1.2.2 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 1.3 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d内症状得到控制。 1.4 实验室检查

49

1.4.1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 3.4.2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 2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带虫者

无临床症状,同时符合1.4.1。 3.2 疑似病例

应同时符合1.1和1.2.2。 3.3 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下列之一者:

3.3.1 应同时符合1.1和1.2.1;

3.3.2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3。 3.4 确诊病例

具备下列之一者:

3.4.1 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1; 3.4.2 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2; 3.4.3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1; 3.4.4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2。

流行性感冒 (WS 285-2008)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1.2 临床表现

1.2.1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

1.2.2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1.2.3 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1.2.4 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1.2.5 重症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1.2.6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1.3 实验室检查

1.3.1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1.3.2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

50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综合) 

1.2.3.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1.2.3.3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1.3三期梅毒1.3.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1.3.2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年以上。1.3.2.1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大关节附近的近关节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tia7hm3l8mqar1rxd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