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随堂演练人民版必修2 (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

信工具的进步随堂演练人民版必修2

1.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C )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火车、轮船、飞机是西方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果,它的传入逐渐改变着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其运行时间相对固定,因而人们不得误时,同时它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其结果,排除②。①③④正确,故选C。

2.徐志摩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C )

A.公共汽车 C.火车

B.飞机 D.轮船

【解析】 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看,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3.1896年,中国的铁路里程是370千米,三年之后,发展到650千米,到20世纪初期,铁路里程为9 292千米。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 / 3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A.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清政府摆脱了旧有的观念 C.民间筑路风起云涌 D.清末“新政”成就突出

【解析】 中国近代的铁路大多由列强所控制,西方国家把修筑铁路作为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重要手段。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反映的内容在当时所占比重较少。故答案为A。

4.(2017·日照)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 C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解析】 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电车制造和运行中遭到抵制阻挠的内容,故B项错误;从“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国人思想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介绍电车一项内容,不能说明上海受工业文明影响最深,故D项错误。

5.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电信事业发展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D ) ①无线电报 ②有线电报 ③移动电话 ④固定电话 A.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解析】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2 / 3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 / 3

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随堂演练人民版必修2 (2)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随堂演练人民版必修21.近代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rbm5f97q9kfa2517te4mn0g1mmhw00jm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