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第16页

去。

e)水气工序

(1)西回收水站:氯氢冷却下水以及蒸发各碱冷却器下水汇流入西回收水站冷水池,通过供水泵分别送入顺流喷射冷凝器、阶梯冷却槽1~3号槽,以及逆流喷射冷凝器。然后回到西回收水站热水池,通过循环泵打入冷水池上部的凉水塔内,通过风机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回收水进入冷水池。控制冷水池液位,过量的回收水在热水池排入下水。

(2)东回收水站:氯氢冷却下水汇流入东回收水站冷水池,通过供水泵送到片碱工序供液碱冷却,冷却后下水回到东回收水站热水池,通过循环泵打入冷水池上部的凉水塔内,通过风机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回收水进入冷水池。控制冷水池液位,过量的回收水在热水池排入下水。

(3)空压站:东西两个空压站通过空压机,将空气经过滤、压缩、干燥后,供生产工序仪表自动阀及空气搅拌用。

f)蒸煮工序

三效顺流、三效逆流工序生产的半成品液碱在成品碱罐内用0.1~0.2MPa空气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按规定进行取样分析,经公司质量检验部门分析合格后,即可装车检斤出厂。

3.5 生产主要操作控制条件

3.5.1 盐水工序精制岗位 编号 控制项目 原盐(三极品) NaCl Mg2+ 1 Ca2+ SO42- 水不溶物 水分 2 3 4 5 化盐温度 化盐浓度 精制盐水NaOH 精制盐水Na2CO3 控制要求指标 ≥90.00% ≤0.20% ≤0.25% ≤0.70% ≤1.00% ≤7.00% 55±10℃ ≥310.0g/l ≤1.00g/l ≤1.00g/l 分析方法标准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重量法 温度表 容量法 容量法 容量法 测试地点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皮带机 化盐桶 化盐桶 直流槽 直流槽 频率 1次/日 1次/日 1次/日 1次/日 1次/日 1次/日 1次/小时 1次/班 1次/小时 1次/小时 负责人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精制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第17页

6 精制盐水Nacl ≥310.0g/l 容量法 直流槽 1次/2小时 分析工 3.5.2盐水工序澄清岗位 编号 1 2 3 控制项目 澄清温度 清液层高度 澄清盐水含镁、钙离子 控制要求指标 50±10℃ ≥2.5m ≤7.00mg/l 分析方法标准 温度表 测量 络合滴定 测试地点 澄清桶出口 澄清桶 清盐水出口 频率 1次/小时 1次/4小时 1次/4小时 负责人 澄清工 澄清工 分析工 3.5.3盐水工序中和岗位 编号 1 2 3 4 控制项目 中和盐水 NaCl Mg2++Ca2+ SO42- NaOH 控制要求指标 ≥310.0g/l ≤5.00mg/l 监测0.08~0.12g/l 分析方法标准 容量法 络合滴定 容量法 容量法 测试地点 地槽 地槽 地槽 地槽 频率 1次/4小时 1次/班 1次/日 1次/小时 负责人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3.5.4盐水工序洗泥岗位 编号 1 2 3 控制项目 洗水含盐 排泥含盐 纯碱液浓度 控制要求指标 ≥20.00g/l ≤7.00g/l ≥200.0g/l 分析方法标准 容量法 容量法 容量法 测试地点 洗水出口 排泥口 地槽 频率 1次/班 1次/班 1次/班 负责人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3.5.5盐水工序压泥岗位 编号 1 2 3 4 控制项目 盐泥温度 废盐水温度 空气压力 工业水压力 控制要求指标 50±5℃ 50±5℃ 0.2~0.45MPa ≥0.2MPa 分析方法标准 温度表 温度表 压力表 压力表 测试地点 盐泥贮罐 盐泥贮罐 频率 负责人 1次/小时 压泥工 1次/小时 压泥工 压滤机入口 1次/小时 压泥工 压滤机入口 1次/小时 压泥工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第18页

5 盐泥压力 0.2~0.5MPa 压力表 压滤机入口 1次/小时 压泥工 3.5.6电解工序送碱岗位 序号 1 控制项目 电解液浓度 控制指标 100.0~140.0g/L 分析方法标准 容量法 测试地点 流出碱总口 频率 1次/小时 负责人 操作工 3.5.7 电解工序氢气泵岗位 序号 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35℃ ≥98.00% 0.03~0.06MPa ≤120A 4 电机电流 ≤280A ≤100A 3.5.8 电解工序氯气干燥岗位 序号 1 2 3 4 5 控制项目 氯气温度 氯气温度 稀酸比重 进塔浓酸量 氯气温度 控制指标 ≤60℃ 12~20℃ 58~61oBe/ ≥100L/h ≤22℃ 分析方法标准 温度表 温度表 比重计 流量计 温度表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分析方法标准 温度表 比色法 温度表 电流表 电流表 电流表 测试地点 二次冷却塔出口 氢气分配台 氢气分配台 氢气泵 氢压机 罗茨风机 频率 1次/小时 负责人 操作工 1 氢气温度 2 氢气纯度 3 氢气压力 1次/4小时 分析工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一段钛冷出口 1次/小时 二段钛冷出口 1次/小时 干燥塔出口 干燥塔进口 干燥塔出口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3.5.9 电解工序氯压机岗位 3.5.10电解工序冷冻岗位 序号 1 2 3 4 控制项目 冷却水温度 冷冻水温度 氨气压力 氨气压力 控制指标 ≤35℃ 2~12℃ ≤1.49MPa ≤0.3MPa 分析方法标准 温度表 温度表 压力表 压力表 测试地点 氨冷凝器出口 冷冻水槽 氨压缩机出口 氨压缩机入口 频率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1次/小时 负责人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操作工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第19页

3.5.11离子膜看槽岗位 编号 控制项目 控制要求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1次/台.日 1次/台.日 负责人 分析工 分析工 1 电槽阳极液 200.0~230.0g/l Q/SHG.J05.19 电槽阳极侧 2 阳极液pH ≥2.50 200~230g/l 30.0~33.5% 82~90℃ pH计 比重计 比重计 温度计 电槽阳极侧 3 电槽阳极液 4 电槽阴极液 5 电槽温度 电槽阳极侧 1次/2小时 看槽工 电槽阴极侧 1次/2小时 看槽工 电槽阳极侧 1次/2小时 看槽工 3.5.12 离子膜物料供给岗位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控制项目 纯水电导率 纯水PH值 高纯酸含氯 高纯酸浓度 高纯酸含铁 过滤后盐水PH值 过滤后盐水钙镁 过滤后盐水SS值 进槽盐水镁钙 锶 铝 9 钡 硅 锰 铁 镍 10 11 进槽盐水SS值 进槽盐水浓度 控制要求 指标 ≤10.00μS/㎝ 5.00~7.00 ≤1.00PPm ≤31.0% ≥0.5 PPm 8.00~11.00 ≤10.00mg/L ≤2.00 PPm ≤20.0 PPb ≤20 .0PPb ≤100 .0PPb ≤50 .0PPb ≤10.0PPm ≤50.0 PPb ≤1000.0PPb ≤100.0 PPb ≤1.00 PPm 300.0~320.0 g/l Q/SHG.J05.19 Q/SHG.J05.19 E519 E519 1次/天 分析工* 1次/天 分析工* ICP E519 2次/周 分析工* 分析方法标准 电导仪 PH计 Q/SHG.J05.19 Q/SHG.J05.19 Q/SHG.J05.19 PH计 Q/SHG.J05.19 Q/SHG.J05.19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人 分析工 P401A/B 1次/班 P401A/B 1次/天 分析工* P526 P526 P526 1次/班 1次/班 分析工 分析工 1次/天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P507A/B 1次/班 P507 1次/班 P507A/B 1次/班 3.5.13 离子膜产品处理岗位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第20页

编号 1 2 控制项目 淡盐水PH值 氯酸盐分解 塔含酸 氯酸盐分解塔含氯酸盐 亚硫酸钠浓度 脱氯盐水含氯 脱氯盐水含盐 脱氯盐水含碱 碱中含氯酸盐 碱中含盐 流出碱浓度 碱中含铁 控制要求指标 1.50~2.50 5.00~10.00 g/l ≤10.00g/L ≥3.0% 0 监测 ≤1.00 g/l ≤0.0060% ≤0.0080% 分析方法标准 PH计 Q/SHG.J05.19 测试地点 DM501 R505 频率 1次/班 1次/班 负责人 分析工 分析工 3 4 5 7 8 9 10 11 12 Q/SHG.J05.19 Q/SHG.J05.19 Q/SHG.J05.19 Q/SHG.J05.19 Q/SHG.J05.19 Q/SHG.J05.19 Q/SHG.J05.19 R505 P525 P502 P502 P502 P201 P201 P201 p201 1次/日 分析工* 1次/天 1次/4小时 1次/天 2次/班 3次/周 1次/天 1次/班 3次/周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分析工* 30.0~33.5% Q/SHG.J05.19 ≤0.0010% Q/SHG.J05.19 3.5.14 三效顺流蒸发岗位 序号 控制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电解液预热温度 Ⅰ效一次汽压力 Ⅰ效二次汽压力 Ⅱ效二次汽压力 Ⅲ效二次汽压力 Ⅰ效碱液温度 Ⅱ效碱液温度 Ⅲ效碱液温度 循环水温度 控制要求指标 ≥100℃ ≥0.65MPa ≤0.25 MPa ≤0.08 MPa ≤-0.08 MPa 145~165℃ 120~138℃ 85~110℃ ≤38℃ 分析方法标准 温度表 压力表 压力表 压力表 真空表 温度表 温度表 温度表 温度表 测试地点 预热器后 加热室 加热室 加热室 加热室 蒸发罐 蒸发罐 蒸发罐 上水总管 频率 负责人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1次/小时 蒸发工 3.5.15片碱工序主要控制条件 序控制项目 控制指标 分析方法标准 测试地点 频率 负责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

氯碱工艺技术规程第16页去。e)水气工序(1)西回收水站:氯氢冷却下水以及蒸发各碱冷却器下水汇流入西回收水站冷水池,通过供水泵分别送入顺流喷射冷凝器、阶梯冷却槽1~3号槽,以及逆流喷射冷凝器。然后回到西回收水站热水池,通过循环泵打入冷水池上部的凉水塔内,通过风机进行冷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y8zs8k8be9y6ym8bcx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