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盆景制作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强埠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盆景制作

第一章 盆景入门

第一节 盆景的含义及组成

盆景是以植物、石料、土壤、水体、风、雨、雪、配景、盆、几架等为材料创作而成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的中国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种特殊艺术品。中国盆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努力,形成了许多盆景艺术流派和精湛的传统技艺,被人们赞美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这些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不可缺少的珍贵财富,是我国盆景艺术乃至世界盆景艺 术的发展和创新的基础。同中国园林一样,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盆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山水花鸟画中的许多理论,如透视法、构图法、临摹法、创作法、树法、山石法、点景法、题款法都是盆景创作的主要理论依据。中国盆景是自然风光的缩影,是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它以“小中见大”取胜。造园是将大自然中的万水千山缩小在小小的庭院之内;而盆景则是将自然景物进一步浓缩,置于小小的盆钵之中。较小的盆景可托在手掌心内,更小的盆景则立于手指尖上。树木盆景,“缩龙成寸”,其景象是“咫尺盆域,耸立巨株”。山水盆景,“缩地千里”,其景色是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若于厅堂、书斋、静室之内,选适当盆景,立于明窗净几之上,闲暇之时,不出室门,就可领略一番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仿佛进入“千峰百嶂、回溪断崖、烟云变幻”画境之中;或以一“千年古木”立于眼前,那精湛的技艺,定会使你神往,引发各种美好的想象,从中获取莫大乐趣,怡情养性,有益健康。“盆景学”是学习和研究盆景创作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文学、绘画、音乐及园艺技术等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盆景美是由自然美、心灵美、语言艺术美、造型艺术美、表演艺术美综合而成。某些盆景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工艺性质。

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此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景、盆、几(架)三位一体。“景”在盆景中为主体部分,盆、几为从属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几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盆”或“几(架)”上来。盆、几(架)无论在形状、体积、色彩等方面与景的关系要处理得协调、自然。要保持主客关系,这就是常说的:一景二盆三几(架)的原因。在“景”之中,植物材料是主体,无生命材料为辅,配景(点景)最次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生命的材料才能给盆景带

第 1 页 共 87 页

强埠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盆景制作

来活力,带来生命,带来生机勃勃的画面。

木本植物 有生命材料—植物 草本植物 作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植物材料方面。即 低等植物(苔藓) 使山水盆景,也要尽可能多的布置植物,景 山石(石料) 水体 因为盆景是反映大自然的优美景物的艺

无生命材料 土壤 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决不是荒山秃岭。 风、雨、雪 当然,专门反映沙漠风貌则是例外,但也 配景(点景) 因此自古以来,盆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

不一定是一点植物都不要布置,总之植物

材料给盆景带来生气,最能反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和作者丰富的、健康的思想感情。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也就是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艺术品。这是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通常有以下几种变化规律:

(1)体积大小变化

木本植物制作的盆景,在正常的管理条件下,随着年度的增加,枝干粗、高、长度都在不断扩大,草本植物的植株高度和茎秆分蘖数目,也在不断增加。当然,在养护不当的情况下,植物体积可能是停滞不增加,也可能萎缩,以致死亡。

(2)枝(片)变化

盆景植物的枝(片)通常是不断扩大或增加,但由于进入高龄衰老或是养护管理不善,或因人为损坏,或由于造型需要等原因,枝(片)也会发生缩小或减少情况。

(3)年龄变化

盆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也在增加,其观赏价值也在不断增加。 (4)季节变化

落叶植物有冬落叶、春萌芽、展叶变化。常绿植物也有换叶变化。某些植物有叶色变化,如春夏绿色,秋季变红色。开花植物有开花季节的变化,结果植物有结果季节的变化。

(5)病虫害变化

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不断地发生各类病虫害,并造成不同类型的危害,植物形态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6)价值变化

木本植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价值不断增加,如百年盆景、数百年盆景乃是无价之宝。

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盆景或亲手培育、造型加工的盆景,再过数年、十年、数十年后,其形态、造型一定会发生很大变化,通常则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也是盆

第 2 页 共 87 页

强埠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盆景制作

景学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些规律,研究这些规律,控制这些规律,才能不断地提高盆景艺术的水平。此外盆景还有连续管理与连续加工的特性。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因此在其漫长的一生中,需要不断的养护管理,提供必要的养分、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还要进行防病虫害工作,才能保证盆景植物生长茂盛、生机勃勃、寿命长久。盆景,尤其是树木盆景,具有多次加工成型的特性。许多技艺高超的盆景作品往往需数年、数十年才能成型,如自然式的岭南派盆景,制作一盆盆景,需要数十年工夫,或更长时间,这就是所谓“一寸枝条生数载,佳景方成已十秋”。其他流派的盆景也是这样。即使是已经成型的盆景,由于盆景植物不断地生长,枝条也不断地增加伸长,从而打乱了原来的造型,需要进行整理,恢复原来的形态。如此植物年复一年地生长,枝梢也就年复一年增加与伸长,盆景的造型,年复一年地被打乱。因此整理工作不能间断,也就是说 具有连续性,有人称之为再加工的过程。

关于盆景的名称问题,曾是过去热闹的话题,现在,关于盆栽与盆景的看法已趋一致。前者一般是指用盆、皿栽植植物;而后者则是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技艺加工,创造成景的艺术品。然而,关于盆景名称的英译,由于事关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却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盆景的英名虽有七八种,但眼下用得最多的还是局限于“Bonsai”和“Potted Iandcape”,最近有几篇争鸣文章则一致主张用“Penjing”。

盆景起源于中国,但这种因素并不一定要反映在其英名上。取“Potted landscape”未必就比取其汉名的音译“Penjing”减少了民族自尊心。真正能增强民族自尊心的倒是在盆景艺术的风格中多一点“中国味”,使中国的盆景艺术以其特有的“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日语中的“盆栽”一词来源于汉字,其英译“bonsai”则是日语发音。“bon”字意为“盆”,而“sai”字意为“栽培”;合二为一即表示在浅的容器里栽培植物之意。显然,从字面上看,这与汉字中“盆栽”的含义相同,即在容器中栽培植物而不加特殊的艺术造型。然而,日本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把未经艺术加工的盆栽植物谓之“hachiue”,而非“bonsai”。在日本,容器中的植物必须有明确的艺术企图进行栽培时才能被称为“盆栽”,与这种艺术表现相关联的美学术语有雅致、质朴美、自然美、对称美、不对称美、和谐、精美、力度、高贵、雄伟、优美和安宁。很明显,日语“盆栽”一词已超越了其汉语的本意,与中国的树木盆景相近,故应译作盆景。而中国的山水盆景在日语里叫“bonkei”。

如今,随着盆景普及的国际化,日语“盆栽”(bonsai)一词已通用于世界的绝大部分地区。目前成立盆景俱乐部或盆景协会的国家已有35个。

第 3 页 共 87 页

强埠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盆景制作

第二节 盆景起源与发展历史

一、盆景的起源

中国的盆景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1977至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片上,绘有盆栽植物的图案,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盆栽”观赏植物,是中国盆景的初级形式。“模仿自然,建苑造园”。远在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就建囿,供皇室贵族狩猎和游乐。秦统一全国后,建上林苑。秦始皇还在咸阳“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汉武帝刘彻,将秦时上林苑的范围扩充二百余里,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此时私家园林也十分盛行,茂林巨富袁广汉在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注水为池,构石为山,……奇树异草,亭阁回连,可见那时园林已相当盛行。盆景的形成和发展与造园艺术是分不开的。从发掘出土的汉代陶砚来看,砚面塑有十二个山峰,嶂峦重叠,群山连绵,若盛水其中,山影水光,显出一派绮丽湖光山色。再从河北省望都县出土的东汉(公元25—220年)墓壁画上绘有圆盆,盆内栽有红花六枝,盆下配有方形几架一座,把植物、盆盎和几架三位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盆栽可以看成是我国树木盆景的初期形式。同时,也可以看出,那时我国的盆景艺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南北朝时,南宋隐士兼名画家宗炳(公元375一-443年)在他的《画山水序》中说过:“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并把平生画过的山水,张挂室内,和平生所见之山水,绘于室内墙壁之上,以供卧游。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山水画的兴起,对中国盆景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再从南北朝时,梁代史学家萧子显(公元489—537年),在《南齐书》中曾经说过“会稽剡县刻石山,相传为名”。又载有:“永明六年(公元488年),赤城山云雾开朗,见石桥瀑布,从来所罕见也,山道士朱僧标以闻,上遣主书董仲民案视,以为神瑞。太乐令郑义泰案孙兴公赋造天台山伎,作莓苔石桥,道士扪翠屏之状寻又省焉。”从《南齐书》中不难看出,那时就已出现模仿自然景色和堆砌假山的园林艺术了。由此可知,我国盆景实起源于汉代以前的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

二、盆景的形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度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艺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绘画艺术全面繁荣。山水画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盆景的形成。1972年在陕西乾县乾陵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建于公元。706年),是一个陪葬墓。墓内有一

第 4 页 共 87 页

强埠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盆景制作

幅宫女手捧盆景的壁画《侍女盆景图》,位于该墓前通道之东壁,画面上从北至南,排列三位侍女,侍女均手持一物。其中后两位侍女双手捧一盆景。第一位侍女捧一盆树石盆景;第二位侍女捧一盆观花盆景。这幅画有力地证明了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我国就有了盆景这一历史事实。唐人冯贽曾在《记事珠》一书中记述:“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这是一种山水盆景。章怀太子墓壁上的盆景,用盆的颜色,也是画的黄色,这可能在唐代普遍都采用这种黄色的盆。王维是画家兼诗人,当代人都称他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所以他作的盆景也充满诗情画意。诗人自居易也曾写了许多有关盆景的诗篇,如咏《假山》的诗:“烟萃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云根”是指石材,这说明当时已采用截断石材方法加工山水盆景。还有在《双石》一诗中写道:“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从诗中可以看出他主张石材要具有“怪”和“丑”两个特性,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才能显示其自然、朴素美来。同时还可以看到那时已有高达数尺的大型盆景。还有诗人李贺曾作过一首《五粒小松歌》,在诗歌中写道:“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饺刀剪”。这两句诗中写的是树木盆景的修剪方法。韩愈在他的五首《盆池诗》中记载,当时已有将盆钵埋在土中,盆中放水,种植莲藕和养鱼的一种水生花卉。从上面所述的文献和出土文物中,不难看出,唐代盆景已经形成并具有了较高的水平,在民间和宫廷都广泛流行。

三、盆景的发展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山水画艺术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山水画的画理也应用于盆景,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宫廷和民间,以奇树怪石作为观赏已蔚然成风,对盆景的形式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将盆景区分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这是中国盆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故宫所藏的宋人画的《十八学仕图》,四幅之中有两幅都画了松树盆景。正是“盖偃枝盘,针如屈铁,悬根出土,老本生鳞,已俨然数百年之物”。吕胜乙诵赞“盆中梅”,还做了《江城于》词一阕:“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在这阕词里,赞诵了“盆中梅”冰肌玉肤、不老花容、明月之下疏影横斜、傍盆池、倚巧石,犹如景色迷人的小西湖。宋人王十朋在《岩松记》中说:“友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衔拳石,茂焉非枯,森焉非乔,柏叶松身,气象耸焉,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亦草木之英奇者,余颇爱之,植以瓦盎,置之

第 5 页 共 87 页

盆景制作 - 图文

强埠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盆景制作第一章盆景入门第一节盆景的含义及组成盆景是以植物、石料、土壤、水体、风、雨、雪、配景、盆、几架等为材料创作而成的,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立体的中国山水画,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集中表现大自然优美风光的一种特殊艺术品。中国盆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xhrt92u9686wqu5qtz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