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5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清晰答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必做,共140分)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 1、C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小题1】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2、【小题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D错。 考点: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3、图1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 C、14:00 D、18:00 4、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 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 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 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 【答案】3、A 4、D

【解析】4、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错。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对。 考点:“钟摆”交通现象的成因,城市人口流动方向及原因。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2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5、C 6、D 【解析】

5、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根据材料,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锋利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8、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答案】 7、A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8、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的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

图4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10、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 9、C 10、B 【解析】

9、读图,根据图中冰雪带的海拔高度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不可能在每三阶梯,A、B错,根据材料,山地北坡是荒漠带,海拔约1000—1500米,位于第二阶梯,可能是昆仑山,C对,喜马拉雅山北坡海拔约4000米,D错。

10、根据材料,图示区位于北坡,有林地分布。光照,热量少,所以影响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对,图中海拔与森林分布没有正相关,负相关的关系,不是主导因素,D错。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差异及主要原因。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下列各题。

1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1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答案】 11、D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11.读表格,根据表中各点的坐标,可以判断考察路线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所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是东北-西南走向,D对。

12、根据表格中信息,CDS岩层年龄由新-老,根据各点的经度判断,由S两点向两侧依次出现D、C岩层的点,所以该地质构造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C对。 考点:地质构造,岩层新老关系。

第Ⅱ卷(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

【必做部分】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

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7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8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8分)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发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解析】

(1)根据材料,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读图,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东部是山地,西部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

(2)读图7,根据图中分布状况,原生海岸红杉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读图8分析,根据图中气温,降水资料,杭州夏季降水较多,有利于海岸红杉的生长,阿克塔气温变化下,气候温和,杭州市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不太适合海岸红杉生长。

(4)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可以提供工业原料,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适宜发展旅游业,可以用来开发科学研究。可以改善环境。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生物生长的条件,引种我国的开发利用方向。 3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高考山东卷地理真题清晰答案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必做,共140分)近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vpq98qgso85bn78arf2570pk9t82300b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