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砾岩、滴管、稀盐酸、放大镜、每组用于清洗滴稀盐酸的岩石的水杯一只、毛巾一块、镊子一只。
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根据描述的特征猜猜是哪个物体。 一、课的导入
今天我们按特征要猜猜的主角是上节课刚接触过的岩石。板书课题。 二、观察岩石实验 (一)实验观察指导
1、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 2、学生阐述科学的观察方法。
3、出示六种岩石。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什么,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岩石观察记录表 第实验小组 岩石的显著特征 岩岩石构造 石颗粒粗细 编层气斑条生物 颗粒 粗 号 理 孔 点 纹 痕迹 颜色 粒 1 2 3 4 5 6 等 粒 散 密 气泡 气泡 中 细 松 紧 冒 不冒 颗粒结构 种类 岩石颗粒的形态 滴稀盐酸的反应 岩石新的观察方法 符合的打“√” 符合的打“√” 4、师小结归纳指导:岩石的构造和颗粒形态(课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通过碰撞等获取颗粒进行对比。
5、请大家来看实验观察记录表并指导。 表里哪些内容你不了解?
岩石的层理是什么意思?生物痕迹是什么意思?
岩石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岩石的颗粒形态:由岩石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颜色组成。岩石颗粒结构分松散和紧密两项。什么是松散的结构呢?
6、重点演示滴稀盐酸的实验:
1)稀盐酸是腐蚀化学实验药品,不能飞溅到自己和同学的皮肤衣服上; 2)用滴管在每一块岩石上各滴一滴,观察反应(现象有冒气泡、不冒气泡之别) 3)滴完稀盐酸后的岩石,观察后在清水中清洗干净(用镊子夹取)。 7、这么多观察任务,哪项是最后观察的?为什么?
8、为了区分六块常见的岩石我们就用标签1~6号来表示。观察实验还有什么疑问?请材料员上来领取实验材料,开始观察实验。(课件提示实验要求)
(二)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在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跟进落实。 (三)学生实验汇报 9、教师组织汇报:
各组整理材料。一组的同学汇报;其他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猜猜汇报组的同学说的是哪号岩石;其他组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描述的情况加以补充。
10、师小结。 三、识别岩石
1、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主要特征,但是这些岩石叫什么名字呢?
2、请同学们把观察结果的统一意见和岩石资料P68比照,推断1~6号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辨别。学生说明辨别的结果,并说明原因。
4、小结:岩石学家还经常根据岩石重要特征,通过检索的方法来识别岩石名称。 5、看P69,思考:科学家抓住了岩石的哪个重要特征进行比对?
6、请学生说说是怎么看的,教师以课件的方式按图检索法显示鉴别过程。根据这个鉴别方法,同学试试看,鉴别验证一下另一种岩石。
四、课的延伸
学生尝试描述岩石的显著特征,继续开展按特征猜测活动。 师小结课堂。有什么收获。 关于岩石你还有想研究的内容吗。
课后阅读课本,想想这样形态万千的岩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说课稿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挑战。 而本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是科学课中唯一一节研究科学史的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关注并讨论两种
学说所使用的证据及其充分性,反思自己有关昼夜现象的解释。在这课的教学中,并不对两种学说进行简单的评价,希望这两种学说和学生的认识产生积极的碰撞,促进学生更理性的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但光只了解两位科学家的成就还是不够的,学生学习会感到突兀,所以想要达成教学目标有必要增加与他们相关联的另外两位极具代表性并且学生相对熟知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逐步通过资料了解,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无数位科学家在研究关于地球及其运动的知识。除了让学生了解哥白尼和托勒密两位著名的人物在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之外,还让他们知道了在托勒密之前的人物和哥白尼之后一些科学家的伟大成就。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实验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到这些科学家为人类认识地球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激发学生体会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研究的。而本课重点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情感教育,体会到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我们今后学习的重要守则。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提供的阅读资料和多媒体演示的动态现象知道几位科学家在研究中提出的观点以及证据。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通过几位科学家的相互比较,认识到对同一种现象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的。
体会到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都是不怕权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的 ,从而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三)、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几位科学家对地球认识的观点以及证据。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几位科学家的经历能够找到驱使他们前进的脚步是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的。 (四)、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用具 学生用具准备:相关阅读资料、模拟实验小球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探究乐趣
1、谈话: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昼夜交替现象,自古以来昼夜就在不停地交替。关于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曾经有过哪些认识,又有过哪些重要的观点和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长长的时光隧道回到过去,看看人类在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过程中有哪些了不起的发现。
2、提问:关于这段历史中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是你曾经知道的呢?
(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的知识,带入到本课中,为后面新课做铺垫。并以一条时光轴做开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认知起点入手,把最为熟知的科学家作为开端。) 二、阅览资料,引导探究 1、了解哥白尼的成就
(1)读简介并思考:哥白尼距离我们多长时间?应该把他记录在时光轴的哪个位置上? (2)思考:关于哥白尼对地球进行研究的事情你都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元认知,并引导学生在过去年代没有先进的科学工具,只能依靠观察作为手段。)
阅读要求 ,思考:
在阅读中你获得了关于哥白尼研究的哪些重要信息?(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标注。) 2、把你的感受一会说给同学听。 (4)学生阅读并汇报。
(5)提问:哥白尼的观点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6)学生做模拟实验。
(7)思考:哥白尼是人类认识地球的开创者吗? (设计意图:除了找到重要的观点之外,更要让学生关注哥白尼的钻研精神和之前的科学家。为后面学习做准备。) 2、了解托勒密的成就
(1)读简介并提问:大家对他了解吗?你想对他有哪些了解? (2)阅读要求:搜集托勒密最主要的观点及证据。思考:他的观点能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你能利用模拟实验来证明吗? (3)学生阅读资料并汇报。 (4)学生演示模拟实验。
(设计意图:同样的资料,提出不同的学习问题,使学生不会感到一味地枯燥阅读,并能参照之前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研究。)
(5)提问:托勒密是人类认识地球最早的人物吗? 3、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1)读简介
(2)多媒体课件,提问:看图片中有哪些变化? (3)了解亚里士多德的伟大精神。 4、比较三位科学家
(1)提问:这三位科学家谁的突破最大?
(2)思考:在哥白尼那个年代突然提出了这个学说,你想会怎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到科学家成就的同时,体会到哥白尼敢于打破旧的权威学说和坚定不移的态度。)
(3)谈话:哥白尼的学说引起了科学界激烈的辩论,但谁也没有找到更真实的证据让大家看到,知道为什么吗? 了解伽利略的成就 读简介
(2)按照之前的学习方法阅读资料完成阅读要求。1、伽利略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哪些新的创举和发现?请用直线画出。2、你体会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3)学生汇报
(4)谈话:在伽利略之后还有科学家用自己方式对地球进行研究,但我们仍然看不到地球的形状,为什么? 卫星的了解
情感渗入,小结本课。 思考:这四位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有什么相似之处?体会到人类前进的脚步是靠什么才能一直走下去的呢? (六)板书设计:
亚里士多德 托勒密 卫星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00多年前 157年
教科版《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