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

作者:王 晶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1期

一、引 言

《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普通话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初学阶段的外国人,他们对于方案却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在实际的语音测试中,对方案学习的偏误也会引起学习者实际发音的偏误。“由于不熟悉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或没有真正掌握(误解了)汉语拼音符号所代表的实际音值,外国人也会产生一些语音偏误。”(叶军,1997)。

本文试图从学习者和教学的角度,对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偏误结合目前存在的方案研究成果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具体分析产生偏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并从外国留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产生的由于方案引起的语音失误进行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试图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二、对方案设计原则的若干误区以及说明

外国留学生在学拼音方案时,有很多偏误是来自于对方案设计理念的误解,“他们觉得用方案的字母去拼读汉语的某些字音,有时并不完全切合实际读音,由此或多或少地对《方案》的表音准确性产生了一些困惑,甚至主观认为《方案》是专为中国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设计的,有些方面未必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乃至认为《方案》中有些字母的读音以及拼音设计有误导作用,产生了负面影响。”(王理嘉,2005)。另外,方案的新增字母和拼音字母以及相应汉字书写的匹配问题也是留学生们感到疑惑比较多的地方。教师如果能在教学时,在对学生的偏误分析中,加上对方案设计和制定原则的解释,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方案和高效地解答问题。

1.针对留学生的“方案是为中国方言区学习普通话设计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这样解释:首先,方案最开始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配合推广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而设计的。而方案推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8年来,无庸置疑已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高效地学习民族共同语的工具。其次,也极大地方便了外国人学习汉语,尤其是在初学的时候。方案并不只是为了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用,也给全世界希望学习普通话的人带来了便利。只是方案按照中国的音位设计,本国人在语感上更加容易接受,对不造成对立的音素差异不敏感。而外国人则能感到音素的细微区别,更加注意拼音的准确性。

2.针对方案的表音准确性的问题。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是方案要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说兼具了字母和(宽式)音标的功能。但是,这两大功能的并存也存在不调和的状况,出现不调和时,应该谁先谁后?从字母的拼写功能来看,要体现实用、经济的原则,在形体上要不易混淆。从字母的注音功能来看,要体现准确、精细的原则。除了在形式上的矛盾,两大功能在性质上也有不同,拼写普通话以汉语为对象,以词儿为单位。给汉字注音以汉字为对象,以音节为单位。这也同时导致了书写规则的不一致。目前的方案设计实际上采用了拼写功能更加重要的原则,这也是“字母和音标要分开对待”原则的体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字母兼职、音位归并,字母转写,书写符号省略”等具体原则的实施。另外,要注意的是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的区别, “一音一符,固定音值”的是音素制的严式音标,而拼音字母是音位制的宽式音标。在执行注音功能的时候,不能精准到每个音素,要依靠发音人自己针对不同的语音环境做出相应的细微变化,如i在zh,ch,sh和z,c,s相拼时,前者是舌尖后音,后者是舌尖前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些特殊的规定和概念的误解往往成为学习者“负迁移”的主要原因,也是“偏误”产生最集中的地方。而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区分好方案的两大功能并解释好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的不同。

3.方案中的新增字母和发音。在方案中,除了为了适应汉语语音特点设计的ü,双字母zh,ch,sh,ng。其他字母都是拉丁26个基本字母。在教学中,新增字母在形体上让留学生觉得陌生,在发音上更是经常出现不到位或是发不出的现象。既然是新增字母,显然是中国特有的发音,和国际音域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预测到外国留学生对发音部位的不敏感,对发音方法的不熟悉。所以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4.在拼音字母和相应汉字的匹配上。首先,汉字是语素文字,不具备表音功能。汉字内部结构复杂,数量众多,不适合信息处理。而音素文字恰好可以弥补上述汉字不具备的功能。这也是音素化原则的目的。拉丁字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音素字母,是汉语制定音素字母最佳的选择。但是,汉字和音素化的拉丁字母也有不调和的地方,一个汉语音节内部最多包含4个音素,如“窗”包括ch,u,a,ng。最多使用6个字母,其中双字母表现一个音素(zh,ch,sh,ng)。拉丁字母在给汉字注音时拼写方式长短不齐,占用长度空间不一,和方正的汉字会有排版、书写的不一致。但是,长短不齐正是音节内音素多少不等的客观反映。这种不调和也是汉字字连写和拼音按照正词法实行词连写在排版以及中国人审美习惯和心理接受上出现矛盾的原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两套不同的书写体制的不同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方案在外国人实际应用中易形成的若干误区

形成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母语干扰,目的语过于泛化,学习者个体差异,心理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如教学上的失误)。下面本文将根据语音测试中由于对方案的误解和不理解而发生偏误率最高的语音,根据拼写和注音两大功能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 1.方案在拼写功能下易造成的误区,

(1)拼读失误这里主要指不熟悉方案的特殊拼写规则造成的偏误。

①ü韵母的特殊规则误读:把yu[y]念成[iu],把ju(ü),qu(ü),xu(ü)念成ju ,qu ,xu。这是ü韵母的特殊规则误读。

②iu,ui,un的省略写法误读:iu,ui,un这3个是省略写法,学习者按照省略形式直接拼读,造成发音偏紧,动程太短,不符合实际的音值,从而形成偏误。

这些特殊的拼音规则基本都属于省略原则,中国人可以凭借语感轻易克服,比如在汉语中实际上不存在j和u拼合形成的音节,只可能是j和ü的拼合,如(局);iu可以自然地在读音时变成iou,不存在[iu]这种偏紧的读法。但是,外国人则完全依靠形式上的注音去发音。面对这种情况的偏误,教师可以采取“省略形不省略音”的进行教学,教发音时采用全拼的方式。再特别说明拼写时为了节省字母用量,使拼式简短,阅读书写方便,要采取方案中的省略形式。

(2)字母转写问题 “出于字形便于辨认,书写等原因,方案中的韵母的书写符号和音位归纳有不一致的地方。”(叶军,1997)

这主要体现在“u”的问题上,因为u的手写体很容易与a,n,h相混,为了实现拼写的明确,只好选择“o”作为“u”的代替字母。因为在字母中o的使用频率不高。所以,在方案中可以看见[au]写做ao,[iau]写做iao,[uη] 写做ong, [yη]写做 iong,[eu]和[ieu]分别写作ou,iou。从而防止au和an,iau和ian,eu和en,iou和ieu的混淆。同时也便利了ung,üng的书写。这同样是拼写功能先于注音功能的体现。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利用变通的手法,先正音,再正形。如把ao读做[au]或是au,再拼写为ao的形式。 2.方案在注音功能下引起的误区

这里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同一个字母在方案中和在国际音域中的音值不同,这使得学习者常常在拼读中产生错误,从而使得发音产生偏误。引申读音和特殊读音是也是造成留学生偏误的主要原因。

《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作者:王晶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1期一、引言《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普通话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rhrs8e3ot8uhsm07tfq670et7c26i0179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