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是反映项目在计算期内投资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它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表达式为:
表7-3成本与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 工资 修理及维护 折旧摊销费 利息 其它费用 总成本费用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经营成本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7-4损益表 单位:万元 项目 营业收入 营业税、附加费用 总成本费用 利润总额 所得税 税后利润 盈余公积金 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投资利涧率=20. 05%
投资利税率-=21. 85%
法定盈余公积金按l0%提取 法定公益金按5%提取
经过对投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其所得税前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0.37%和19. 11%,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详见表7 5。
7 4 3财务净现值(FNPV)
财务净现值是指按设定的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建设初期的现值之和。计算公式为:
经计算,投资所得税前后财务净现值分别为254. 27元和103. 32万元,大于零。详见表7-5。
7.4.4投资回收期( Pt)
投资回收期是以项目税前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可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所得税前)累计净现金流量栏中的数字计算求得,计算公式为:
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当年净
现金流量)
经计算项同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 55年(含建设期2年),税前投资回收期为7. 54年(含建设期2年)。详见表7-5。
7.5财务不确定分析 7 5 1盈亏平衡分析
以营业收入水平比表示的盛亏平衡点( BEP),其计算公式为:
盈亏均衡点=(固定成本/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可变成本)×100%=31. 05% 计算结果表明,项目经营收入只要达到预计收入额的31. 05%就可保本。 7 5 2敏感性分析
该项目做了投资的敏感性分析。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分别对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做单因素变化对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率的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详见表7-6。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因素的变化都不同程度的影响财务内部收益率及财务净现值,其中营业收入的提高或降低最为敏感,固定资产投资次之,经营成本再次之。营业收入、经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0%或降低10%,财务内部收益率仍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由此可见,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7.6结论
该项日的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符合xx市旅游业发展总体划划。项目建设充分发掘当地自然资源及人文文化,对于改善xx市投资环境,提高当地人民收入等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从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财务净现值大于零,表明项目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从财务不确定性分析看,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此,项目从财务上将是可行的。
表7-5全投资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项目 现金注入 营业收入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回收流动资金 现金流出 建设投资 流动资金 经营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所得税 净现金流量 累计净现金流量 税前净现金流量 累计税前净现金流量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税后: 税前: 财务挣现值(8%)=103.32万元 财务净现值( 8%)=254.27万元 内部收益率=19.140% 内部收益率-20.37%
投资收回期= 8.55年(含建设期2年) 投资收回期=7.54年(禽建设期2年)
表7-6敏感性分析计算表 所得税后 范围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年) 所得税前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年) 营业营业固资营业营业固资营业营业固资营业营业固资收入 成本 投资 收入 成本 投资 收入 成本 投资 收入 成本 投资 -30% -20% -10% ----- 10% 20% 30%
第八章环境保护分析
8.1环境保护
8.1.1周围环境现状 l、自然环境现状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镇川皇村四组,该地区属xx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年平均温度17℃,常年葱绿,四季宜人。
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据经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建设地点S02小时平均浓度0.015-0. 142mg/Nm3,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质量标准要求。
3、地表水质量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岷江和青衣江,为取水及外排废水的受纳水体。据监测数据,项目区域上游水质指标:COD1. 2-1. 5mg/L、BOD51.1-1. 4mg/L、NH3-NO. 0.93-0. 302mg/L、总磷0.012mg/L;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IIZBI-1999)中二类水域要求。
拟选建设场地周围无大污染源,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完全符合农业旅游项目对环境的要求。
8.1.2项目污染源及防治
8.1.2.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旅游项目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CB3095-2003)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2003) ●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 《旅游规划通则》(GB/TI8971-2003) 8.1.2.2施工期环保措箍
1、施工废水应经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排放,堆泥干化后外运填埋。施工期间利用当地的生活设施,不得新增生活污水排放口。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必须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2、按环境影响报告表核实工艺规模,进行施工运营。加强工程施工期环保工作,合理选择沥青和灰土拌合地址,做到集中拌合,远离居区,并落实沥青烟污染防治措施,确保达标,现场施工采用沥青拌和站预制沥青,进行路面铺设。在丁程施工中运输料石、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须覆盖篷布,临时堆放的土石方、料场及临时道路等必要时应洒水。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在道蹄上种植乔木、灌木等树木,预防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并美化环境。
3、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确保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禁止夜间打桩,距离居民区200米范围内夜问禁止进行有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行施工噪声申报和公告制度。
8. 1.2.3营运期环保措施
本项目无工业三废污染,只有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为保护项目区环境,各区间建立大型沼气池,利用分解后的生活垃圾解决各区间用气,其余做无公害处理。项目区将建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进行处理,使排水达到排放标,用于各景区树木花草灌溉。
8.2节能
8.2.1建筑
本项目建筑采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等标准进行建设,采取缩小房屋体型系数,控制北向窗墙面积比,严格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在墙体拐脚等做好保温等节能措施。
8.2.2电气
交配电设备及其他耗能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采用光控雷达自动开关装置和高效节能灯具。
8.3安全
本项目保护安全的重点在于游客人身安全及火灾预防。河沟地段安装扶手、栏杆等安全防护没施,并设置醒目的安全提示牌,在人员熙攘场所安排要的保安力量,搞好服务。建筑物要保证足够的通风量,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备用发电系统及报警通讯系统,并安排专职保卫人员负责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火灾预防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在建设时根据项目现状,须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结合景区的建筑特点及经营性质,制定清晰、简洁、高效的“防患于未然”的防火制度,便于有关人员掌握、学习和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尽量将火灾风险减低到最小。
(2)确定消防安全的岗位责任人
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完成的消防工作任务和应尽的消防工作责任,并同经济奖惩制度挂钩,使防火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针对项目特点抓好消防宣传、教育结合本项目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使人们时刻保持警惕性。在景区不同的部位,挂放消防安全标志,利用广播、标语等各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内部职工及游客防事故的能力。
(4)定期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定期严格组织防火检查,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思想、制度方面的检查;二是对机械设备、物资方面的检查。
防火检查要坚持采用直观检查法和现代技术设备检查法相结合,对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根据实际需要,配置消火栓、灭火器、消防水池等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和管理。
(6)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设置符合同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第九章风险分析
9.1农业发展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xx市农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农业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风险尚存,农业依然是高风险产业。防范风险,必须依赖于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生态农业观光则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出路。
9.2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9 2 1资源风险 此处的“资源”,特指农业自然资源,它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前用用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主要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等。通常,人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五大类,或将其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耗竭性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风险,则是指农业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索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带来的危害。农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各种资源的存在和有效供给,是农业安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