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教师及职称:李瑞平 讲师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时:36学时
教学对象:2011级文化产业专业本科学生
一、教学目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博物馆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中,了解作为社会文化事业机构的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认识当代博物馆工作的特点,了解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博物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二、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博物馆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具备从事博物馆学调查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博物馆发展史、博物馆陈列设计、藏品保管与保护、博物馆科学研究、博物馆与观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 四、课程主要章节与课时安排
? 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
? 世界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 ?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 ? 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 ?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与保护(6学时) ? 博物馆陈列(5学时) ? 博物馆与观众(3学时) ? 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2学时) ? 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1学时) ?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4学时) ? 博物馆营销(2学时)
1 ? 数字化博物馆(4学时) ? 博物馆建筑(2学时) ?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2学时)
五、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实物教学、参观实习、课堂讨论、课外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六、教学大纲
第一讲 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对博物馆学、博物馆、博物馆文化和新博物馆有较清楚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博物馆定义、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新博物馆学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一节 什么是博物馆 一、 博物馆的定义
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 2. 中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 二、博物馆应具备的条件。 三、博物馆的性质。 四、博物馆的使命、目的。 五、博物馆的特点。 第二节 什么是博物馆学 一、 博物馆学的定义。
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2. 中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二、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 2. 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的倡导者。 3.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学的研究及其发展 三、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四、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2 第三节 博物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1、博物馆学与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心理学、目录学、管理学关系。 2、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讲 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世界近现代博物馆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动力与现状;理解博物馆是社会发展和社
会需求的产物。熟悉国外博物馆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以便重新思考与构建中国博物馆学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博物馆起源与时代背景 当代世界博物馆的现状与趋势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一、博物馆的起源与文物收藏。 二、文艺复兴后的博物馆的发展。 三、十九世纪以来的博物馆。 第二节、当代世界博物馆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第三讲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背景与现状,把握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当代中国博物馆的现状与趋势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文物的收藏与研究。 第二节 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初步发展。 一、张骞与中国第一座博物馆。
二、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初步发展(1905-1949)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博物馆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博物馆
第四讲 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博物馆类型以及划分依据,把握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便于学生认识博物馆的重
要性。
3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