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推荐专题 汉代儒学练上学期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人民必修第三册 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二课 汉代儒学

精选练习

基础篇

1.唐朝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言:“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诗人在此主要表达了( ) A.对“焚书坑儒”的肯定 B.渴望“百家争鸣”局面重现

C.“焚书坑儒”对文化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 D.“焚书坑儒”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根据“焚书坑”可知,诗人评价的是“焚书坑儒”;再由“刘项元来不读书”可知,诗人主要是对“焚书坑儒”进行批判,指出“焚书坑儒”对文化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持这种思想主张的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老子 【答案】C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天地”“异”“灾”“天之谴”“天之威”可知,材料强调天地之变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认为上天有喜怒哀乐,有主观意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C符合题意。

3.董仲舒说:“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周无道而秦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 ”这一论述的主要意图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 C.探讨历代王朝兴衰的原因 D.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答案】D

【解析】根据“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以及“无道”就会亡国可知,董仲舒意在告诫统治者要“有道”。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政权的阶级性质,C不是主要意图。故D正确。 4.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上天非常崇敬,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下图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这种现象与( )

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 B.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思想有关 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 【答案】D

【解析】古代皇帝崇敬上天,筑坛向天祈福,是因为他们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人与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D正确。“天行有常”是荀子的唯物思想,“人法地,地法天”是老子的自然法度思想,“大一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5.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带有神秘色彩,打上了“天”的印记 ②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其他学派思想 ③强调\仁政\反对暴政 ④思想保守,主张“法先王”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③是两者的共同点。④不符合汉代的新儒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董仲舒的新儒学对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6.《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据此,汉武帝( )

①颁布“推恩令” ②开始兴办太学 ③加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④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故②说法正确;同时,他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故④正确;通过上述措施,使儒学得到推广,大大提高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故③正确;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故①错误。答案为D。

7.《汉书?董仲舒传》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所称的“道”有别于老子的是( ) A.“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道”就是损抑诸侯、教化万民 C.“道”是封建社会中的根本准则 D.“道”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答案】C

【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不能正确区分董仲舒的“道”与老子的“道”。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家,他根据社会需要,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认为自然界不变化,则道德、伦理、纲常也不会变化,这就把道家思想中的“道”借用了过来。但是,两者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而董仲舒结合当时的社会问题,强调的是道德、伦理、纲常。故C正确。A是老子的思想主张,排除;“损抑诸侯、教化万民”体现的不是“道”,而是“春秋大一统”思想,排除B;“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宣扬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排除D。

8.西汉董仲舒曰:“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东汉光武帝时朱浮上书云:“夫太学者,礼仪之官,教化之所由兴也。”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蔡邕更明确指出:“太学以为博士

弟子授业之所。”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两汉太学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A.博士弟子由博士教授“五经” B.根本目的在于使民教化 C.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文化发展

D.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儒学的传播 【答案】B

【解析】本题疑难之处在于不能很好地理解太学的本质。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员(即博士弟子),他们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可到政府任官。这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了儒学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但其根本目的是加强思想统治,维护专制政权。故A、C、D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

9.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 【答案】B

【解析】科举制的统合功能主要表现在: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显然,加强中央集权是其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 10、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支派 篇数 儒家(六艺) 103 3123 道家 37 993 阴阳家 21 369 法家 10 217 名家 7 36 墨家 6 86 纵横家 12 107 杂家 20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和理解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儒家的支派和篇数明显多于其他各家,说明汉代儒学地位明显提高。科举制和活字印刷在汉代尚未出现。

提升篇

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的说法错误。

2.(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推荐专题 汉代儒学练上学期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人民必修第三册 含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汉代儒学精选练习基础篇1.唐朝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言:“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诗人在此主要表达了()A.对“焚书坑儒”的肯定B.渴望“百家争鸣”局面重现C.“焚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p9259ycih6rgfk15sw18xzko02xvg00fz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