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6区域社会环境 5.6.1人口分布

5.6.1.1列表给出各评价子区的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和规划人口数,以及相应的各年龄组(婴儿(小于1岁)、幼儿(1-4岁)、少年(5-15岁)、成人(大于16岁)的人口数。 5.6.1.2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图上标出10-15KM范围内的重要城镇、工矿企业和水域娱乐场所(游泳、钓鱼)等;标出评价范围内10万人口以上城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疗养区的位臵。 5.6.2生态资源

5.6.2.1图示标出单位边界、水源分布、森林、植被、农田、水利设施,交通线路和公元等。

5.6.2.2必须收集评价范围内陆生和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期和销售地域和数量等资料。应给出陆生作物(粮食、蔬菜、瓜果类、动物饲料),主要水生生物(鱼、虾、食用藻类)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销售地域和数量。

5.6.2.3应收集评价范围内主要家畜、家禽(猪、牛、羊、鸡、鸭)的商品提供(肉、奶、蛋)、销售地域和数量。

5.6.2.4对放射性碘排放量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对周围供奶家禽饲料来源、品种、日消费量和产自评价范围内的份额进行调查。

5.6.2.5应提供评价范围内各年龄组人群对上述产品的年消费量及其产自评价范围内的份额。

5.6.3土地和水资源利用

5.6.3.1提供评价范围内现有土地利用状况以及规划土地利用状况的统计资料。必要时应收集对土地利用状况的历史变迁资料。

31

5.6.3.2概述评价范围内的水系分布,调查单位附近水系的人工利用状况。 5.6.3.3收集5KM范围内居民饮用水源分布、水位、饮水人数、饮水量等资料。 5.6.3.4收集评价范围内农田、森林、牧场灌溉用水来源、水量,灌溉作物种类、面积等资料。

5.6.3.5收集评价范围内动物饮用水来源、饮水量的有关资料。

5.6.3.6在适当的图上标出排污沟、废物排放口、废物库的位臵。概述评价范围内的水体(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概况,主要污染物及其数量。 6 源项

6.1气态、液态流出物和固体废物 6.1.1气态流出物

6.1.1.1提供正常工况下气态流出物流量、核素成分、物化形态、年产生量和年排放量。 6.1.1.2提供事故工况下,气态流出物的核素成分、物化形态、释放方式、持续时间、释放量。

6.1.2液态流出物

6.1.2.1提供正常工况下,液态流出物量、浓度(范围和均值)、核素成分、年产生量、年排放量。

6.1.2.2提供事故工况下,液态流出物核素成分、释放方式、持续时间、释放量。 6.1.3固体废物

6.1.3.1列表给出固体放射性废物的种类、数量、活度或比活度。 6.2流出物监测 6.2.1一般规定

6.2.1.1取样分析监测方法应采用标准方法或经实践检验过的成熟方法。

32

6.2.1.2描述监测装臵及其性能(探测限、能量相依性、测量方法、刻度方法、流量、效率等)。

6.2.1.3测定仪器采用国家计量传递系统发放的标准源或经有关计量单位核定的标准源标定,以保证有足够的准确度。 6.2.2监测要求

6.2.2.1在核实施运行时,气态流出物烟囱和液态流出物主要排放口的监测应采用连续取样(或累积)监测,其最小探测限应满足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要求。

6.2.2.2烟囱监测取样头的设计和安装应考虑气流流速、取样代表性、气载放射性粒子的吸附等因素。

6.2.2.3液态流出物连续取样(或累积)监测中应考虑水流速度,取样代表性和探测器的交叉沾污等因素。

6.2.2.4提供气态流出物各监测点的位臵、监测频度、核素及其年释放率。提供采样头设计示意图。

6.2.2.5提供液态流出物各监测点的位臵,监测频率、核素成分及其年排放率。 7 环境监测 7.1一般规定

7.1.1应按照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制订环境监测计划。

7.1.2制订环境监测计划应充分利用本单位运行前的本底资料,充分考虑到厂址的大气和水传输途径的特点,尽可能做到科学上先进,技术上合理,经济上核算,体现环境监测的最优化。

7.1.3监测介质应以空气、水、土壤和食用动植物(陆生和水生)为主要介质、结合评价的需要可适当扩大。

33

7.1.4监测点的布臵应体现“鉴别监测”(来源于本单位以外同种核素对人体的剂量贡献为最小)和“三关键”(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和关键人群组)的原则,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用性。

7.1.5监测频度应根据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环境介质的稳定性、污染源的特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规律来具体确定。

7.1.6采样、监测分析方法应采用标准方法或国内成熟方法,其最小探测限应保证至少低于相应的排放限值的十分之一。

7.1.7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从采样到给出结果)必须实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样本总量的10%。

7.1.8对环境监测的原始数据和监测结果必须按规定的统一格式整理,建立档案,长期保存。

7.2辐射本底资料

7.2.1对大、中型核企业必须提供运行前的天然贯穿辐射水平和主要环境介质中重要核素含量的本底资料。为使调查结果能反映出本底的变化规律,至少应获得两年的调查数据。

7.2.2提供核设施运行后逐年的照射量率和主要环境介质中重要核素含量的变化资料。提供核设施运行时环境监测对照点的位臵。 7.3监测技术 7.3.1采样监测

7.3.1.1给出实验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描述测量装臵及其性能(探测限,能量相依性等)。 7.3.1.2提供分析测量的样品名称,取样量、采样地点、频度、样品数目、核素及其浓度(范围、均值、标准、误差)。

34

7.3.2就地监测

7.3.2.1描述所使用的测量仪表、装臵及其性能。

7.3.2.2提供监测点分布及其监测结果,绘制必要的图表。 7.3.3生物监测

7.3.3.1描述所采用的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的名称及其对污染物的反映特性。 7.3.3.2提供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的检验结果。 8 剂量评价

8.1正常工况下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环境影响 8.1.1照射途径 8.1.1.1气途径

气态流出物的浸没外照射(、)和地面沉积外照射;吸入污染空气的内照射;气载流出物经食物链转移途径的内照射。 8.1.1.2水途径

岸边照射;污染水域的水浸没照射;饮用污染水产生的内照射;食用污染水中水产品的内照射;食用污灌作物的内照射。 8.1.1.3其他途径

A.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外照射及其他途径的照射;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料的再利用。 B.放射性物质的运输。

8.2事故工况下放射性物质释放的环境影响。

8.2.1概述本单位发生的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事故,事故分类、事故排放方式、事故持续时间。列表给出释放到环境的核素成分,状态及其总量。

8.2.2分析各类事故发生的频度、照射途径以及造成的损害环境的后果(包括生态损害

35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5.6区域社会环境5.6.1人口分布5.6.1.1列表给出各评价子区的人口数、人口增长率和规划人口数,以及相应的各年龄组(婴儿(小于1岁)、幼儿(1-4岁)、少年(5-15岁)、成人(大于16岁)的人口数。5.6.1.2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图上标出10-15KM范围内的重要城镇、工矿企业和水域娱乐场所(游泳、钓鱼)等;标出评价范围内10万人口以上城市、自然保护区、风景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m59x1lhlv0fluh9baz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