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2H5OH和CO2 C.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A错误;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B错误;有氧呼吸产生[H]最多的是第二阶段,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正确。
11.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密闭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某种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并另外设置了一个将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的对照组。在适宜条件下,下列对实验现象(不考虑温度对红色液滴移动的影响)和实验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左移,对照组右移,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 B.实验组不移,对照组不移,说明只进行酒精发酵
C.实验组左移,对照组右移,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酒精发酵 D.实验组不移,对照组右移,说明只进行乳酸发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烧杯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微生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微生物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用蒸馏水代替NaOH溶液,由于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微生物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若实验组左移,对照组右移动,说明该种微生物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中的酒精发酵,A错误,C正确;若实验组不移,对照组不移,说明该种微生物只进行乳酸发酵,B错误;实验组不移,
对照组右移,说明该种微生物只进行酒精发酵,D错误。
12.图1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点和20~24点 B.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 C.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D
【解析】图1中0~5点和20~24点氧气吸收速率一直保持稳定,说明此时影响O2吸收的只有呼吸作用,A正确;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才有叶绿体,D错误。
13.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转移与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有关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容易分散和转移,A正确;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正确;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生殖细胞成熟后,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成为受精卵方可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14.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红花A、C、D的基因型相同
B.两杂交组合后代中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两组实验均可判断出红花为显性性状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答案】A
【解析】红花A的基因型为RR,红花C、D的基因型为Rr,A错误;杂交一组合中后代的基因型均为Rr,杂交二组合后代中红花的基因型为1/3RR,2/3Rr,故两杂交组合后代中红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B正确;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杂交二红花与红花杂交,后代出现白花,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C正确;白花为隐性性状,故B的基因型为rr,D正确。
15.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而有丝分裂没有,B正确;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C错误;真核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D.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A错误;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为伴性遗传,即表现为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B正确;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孟德尔定律,同时表现为伴性遗传的特点,C错误;在真核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遗传物质,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1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解决了遗传物质是何种物质的问题。下列关于这两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的实验手段和思路均不同 B.两个实验均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C.两个实验均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两个实验均没有解决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可能是其他物质的问题 【答案】D
【解析】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没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用了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技术,B错误;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都没有解决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可能是其他物质的问题,C错误,D正确。
18.某条双链DNA分子中,共有2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 B.该DNA分子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C.该DNA分子中A∶T∶G∶C=3∶3∶7∶7 D.复制过程中,双链未完全解开,即可开始复制 【答案】B
【解析】DNA分子中每条链的一端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因此该DNA分子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A正确;DNA分子总共有200个碱基,则每一条链上的碱基总数是100个,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100种,B错误;由一条链上A∶T∶G∶C=1∶2∶3∶4,计算得一条链上100个碱基中含A、T、G、C依次是10、20、30、4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另一条链上含A、T、G、C依次是20、10、40、30,故该DNA中腺嘌呤A为10+20=30个,胸腺嘧啶T为20+10=30个,鸟嘌呤G为30+40=70个,胞嘧啶C为40+30=70个,因此,该DNA分子中A∶T∶G∶C=3∶3∶7∶7,C正确;DNA分子具有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D正确。
19.下图表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B.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②不同于③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 C.在真核细胞中,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 D.①过程也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发生
【名校快递】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生物(3)试卷(Word版,含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