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导学 一、美文赏析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 (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二、断句盲读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重点字词.

河内凶( ) 河东凶亦然 ( ) 邻国之民不加( )少 2. 翻译重点句子。(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1)移其粟于河内

-------------------------------------------------------------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二)研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重点字词.

请( )以( )战喻 填然鼓( )之 兵刃既( )接 弃甲曳( )兵而走( ) 或( )百步而后止

2、翻译重点句子。(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1)不可,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 (2)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四、补充阅读

1、君与民

孟子见梁惠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①然问曰:‘天下恶 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 ‘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②矣。天油然③作云,沛然④下雨,则苗 浡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⑥,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⑦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 惠王章句上》

提示:这一章孟子论述了“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思想。孟子主张国家统一。实现统一,孟 子反对杀人,也就是反对战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也就是行仁政者能统一天下。

注释:①卒:(cù)突然,出人意料。②槁:干枯。③油然:盛多的样子。④沛然:大雨滂

沱的样子。⑤浡(bō)蓬勃的样子。⑥人牧:治理百姓的人,指人君。牧:牧养,这里引申为治理。 ⑦由:同“犹”

[译文]孟子谒见梁惠王,出来以后,对人们说:“远远打量,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以后,

也看不到足以令人敬畏的气势。他蓦地问我:‘天下要怎么样能够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 下归于统一就会安定。’‘那么谁能统一天下呢?’他又问道。‘不随便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 下。’我回答道。‘那么又有谁来追随他呢?’他又问。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愿拥护他 的。您知道禾苗的生长情况吗?如果七、八月份久旱不雨,那禾苗就会枯萎。(但如果)天上又 出现降雨云,并降下大雨,那禾苗就会生机勃勃地重新生长起来。像这种情况,有谁能改变呢?

1

现在各国国君,没有谁不是杀人成性地暴君。倘有一位不随便杀人、不草菅人命地君王,那么普 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期待他解救。果真是这样,老百姓归附拥戴他,就像水流向低处,湍急 迅猛,什么也挡不住啊!” 2、齐桓晋文之事(1)

齐宣王问曰(2):“齐桓、晋文之事(3),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 王乎(5)?”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7):?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8)?” 对曰:“将以衅钟(9)。”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10),若无罪而就死地(11)。”对曰: “然则废衅钟与(12)?”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3)。”?不识有诸(14)?”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15)。百姓皆以王为爱也(16),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17)。齐国虽褊小(18),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 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9)。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 死地(21),则牛羊何择焉(22)?”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23)。”

曰:“无伤也(24),是乃仁术也(25)!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 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26)也。”

王说曰(2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8)。?夫子之谓也(29)。夫我乃行 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30)。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31):?吾力足以举百钧(32),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33),而不见舆薪(34)。?则王许之乎(35)?”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36),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 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37),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38),不为也,非 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39),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40),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41),语人曰: 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 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2);天下可运于掌(43)。诗云:?刑于寡 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4)。?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45)。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 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46),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 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47),然后知轻重;度(48),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49)。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50),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51)?轻暖不足于体与(52)?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 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53)?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54),朝秦、楚(55),莅中国(56),而抚四 夷也(57)。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8)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课时导学一、美文赏析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hp263yefo8n6j4879hw6x2111f27v00bb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