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

作者:张宇婷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06期

【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孤独感现状,探讨性别、家庭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专业对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采用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对5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感存在性别和家庭居住地差异,男生较女生、农村大学生较非农村大学生有着更高的孤独感。

【关键词】大学生 孤独感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30-01 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络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频繁。但是与此同时,在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的影响下,人际关系也变得疏离和淡化。孤独感的普遍性已经被许多前人的研究所证实。在一项针对大学生孤独心理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43%的人没有感受到孤独,其余94.57%的人都在不同的方面或多或少有过孤独的体验[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立和维持与他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第六阶段(18-25岁),这一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并融入社会。在此阶段,如果不能顺利过渡,个体会产生孤独感并且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而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相比,大学生孤独感表现得尤为强烈,孤独感已构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中孤独感的现状,同时研究性别、家庭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专业对孤独感的影响,旨在为减少大学生孤独感程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从哈尔滨三所大学选取512名在校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229人,女生283人;文科生245人,理科生267人;农村218人,非农村294人;独生子女263人,非独生子女249人。 2.研究工具

采用Russell等编制的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共20个条目,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孤独感越强。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处理。 二、结果

1.大学生孤独感状况总体情况

将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孤独感总分,大学生孤独感基本情况见表1: 2.大学生孤独感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以大学生孤独感为因变量,以性别、家庭居住地、独生情况及专业为自变量做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家庭居住地主效应显著,独生情况与专业主效应不显著。其中男生(42.55±7.50)孤独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1.43±8.10),农村大学生孤独感得分(42.88±8.00)显著高于非农村大学生(41.17±7.64)。另外,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三、讨论

1.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的数据表明:大学生整体孤独感水平较高。有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大学生的孤独感程度偏高。此时,他们心理发育的成熟使他们迫切需要朋友等多种社会人际关系和情感来满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然而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此外,他们受到心理自我保护干预,往往自己给自己设置与周围人正常交往的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们多种人际关系的寻求与建立受到阻碍,影响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需要的满足,从而引发孤独感以及增加孤独感的程度。 2.大学生孤独感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男生的孤独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关于孤独感的性别差异国内外的研究并不一致,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含有明显的“孤独”、“孤单”等字样的工具测出的结果可能显示女生的孤独感高于男生,而没有明显的“孤独”、“孤单”等字样的工具测量的结果是男生的孤独感情况比女生严重。研究者们认为这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与社会期望有关(男性不愿承认自己有类似孤独方面的体验)[2]。本次调查使用UCLA孤独感问卷,该问卷没有明显的“孤独”、“孤单”字样,结果显示男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高于女大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大学生比非农村大学生感觉更孤独。城乡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经济情况相关,因为农村学生生活条件较差,在城市求学过程中,与城市学生比较,农村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感到自己难以融入周围的环境。尤其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较少参与同学的活动,在追求自己的感情时可能也会望而却步。所以相比于城市的学生,他们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不同独生情况的大学生的孤独感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大学生的年龄已到了自我独立的阶段,同时在外求学的过程中使他们与兄弟姐妹的接触较少,所以此时兄弟姐妹在情绪上能发挥的调节作用已减少了。同时生理心理的成熟也使他们到了发展对某一个体产生亲密感情的年龄,因此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在校大学生影响不大。

文科大学生和理科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开设了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而且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团体活动等,改善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和状况。 参考文献:

[1]马瑞清.探析大学生孤独心理的成因与防治.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11-116.

[2]汪向东,王希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3]张珊珊,张野.高职生孤独感在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教育.2018,34(3):215-218.

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作者:张宇婷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06期【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孤独感现状,探讨性别、家庭居住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及专业对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采用UCLA孤独问卷(第三版)对5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gwoa56urk7f1wl0k4bu3bj0w6iihw013i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