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机械通气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使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观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机械通气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使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以降低痰液粘稠度、减少痰痂形成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超过5d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仍采用常规呼吸机湿化装置湿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盐酸氨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结果 观察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

标签:机械通气;持续气道湿化;盐酸氨溴索;效果观察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机械通气技术的不断完善,人工呼吸机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不断增加,使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1]。传统的机械通气湿化是常规使用呼吸机加温湿化装置。由于神经外科患者往往需要使用脱水剂,加之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吸入干燥空气,水分丢失增加可达800ml/d[2],传统的湿化方法显然湿化不足,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则更为感染创造条件。笔者于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我科行机械通气患者在传统湿化方法上采用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方法比较,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颅脑疾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有人工气道,并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机械通气>5d。排除标准:已有肺部感染;使用机械通气前有误吸史;再次使用呼吸机;既往慢性有肺源性疾病。符合标准者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5~76(39.8±2.4)岁,GCS评分3~8(5.4±0.6)分。呼吸机使用时间1~10(6.6±0.4)d。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个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昏迷程度、呼吸机功能及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对照组:使用呼吸机(C100,德国savina)时常规方法安装一次性呼吸回路,接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管口。一次性呼吸回路7d更换,湿化器内液体每天更换,不足时随时添加。观察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用50ml注射器抽取0.45%生理盐水50ml+盐酸氨溴索30mg,连接延长管及去除针头的头皮针,将头皮针细管自呼吸机Y型管接头中穿出3~5cm,再与气管切开导管口连接。头皮针与Y型管侧孔衔接处要妥善固定,保证密闭不漏气,且不易脱出。置注射器于微量泵(WZ-50C6,杭州生产)上,调节泵速为3~5cm/h。注射器、液体用畢更换,延长管、针头每天更换。根据室内温度、湿度度及痰液粘稠度调整泵速。

1.2.2评价方法 ①痰痂形成指吸痰时吸出痰痂阻塞堵塞内套管;②刺激性咳

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③气道粘膜出血指发现痰中带血或血痰;④肺部感染指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10×109/L,肺部听诊有湿罗音,胸部X片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3]。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发生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部感染发生率两组也存在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3.1机械通气要借助人工气道得以实现。而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湿化必须加强,吸入气体的湿化是保证气道粘膜纤毛正常的重要条件,吸入至下呼吸道的空气应保持在饱和状态[4]。通常情况下,呼吸道内湿度与温度是稳定和恰当的,人工气道的建立虽然减少死腔通气量,使通气效果明显提高,但丧失了呼吸道的加温、湿化作用,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呼吸道的抗感染力明显下降,还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而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5]。所以,加强气道湿化非常重要。

3.2两种气道湿化的比较湿化液有减少粘液同支气管壁的粘着性,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有润滑支气管壁的作用,能促进痰液稀释和排出。0.45%生理盐水属低渗性溶液,水分蒸发以后留在呼吸道内的水分渗透压符合生理需要,较少引起刺激性咳嗽,并且缩短了咳痰时低氧血症持续时间,部分患者能自行将痰咳出,大大减少了气管粘膜损伤出血的危险[6]。而0.9%生理盐水,当其进入呼吸道后水分蒸发,成为高渗溶液,氯化钠沉积在支气管壁上,影响纤毛运动,痰液脱水变稠而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痂、痰栓,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肺部感染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溶解粘液的祛痰药,能裂解痰中酸性粘多糖,抑制酸性粘多糖在腺体杯状细胞中的合成,增加支气管腺体分泌,刺激Ⅱ型腺泡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有利于支气管上皮的修复,从而调节浆液和粘液分泌,降低痰液粘稠度,改善纤毛上皮粘液层的运输功能,促进患者呼吸道粘液的正常分泌[7],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痰痂的形成。此外,盐酸氨溴索还有抗氧化作用,协同抗生素的作用,使抗生素在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素治疗的时间。

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对气道刺激小,可减少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真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廖柏兰.呼吸机辅助呼吸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24(20):18-19.

[2]刘容,陈克芳,廖燕.气管切开并发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2(16):21.

[3]肖正伦.危重症监护医学与ICU[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208-210.

[4]方蓉.盐酸氨溴索持续气道湿化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效果[J].安徽医学,2009,30(8):967-968.

[5]俞森洋,张文娟.现代呼吸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26-427.

[6]苏春燕.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63.

[7]张爱知,马伴吟.实用药物手册[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6-97.

机械通气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使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使用盐酸氨溴索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呼吸机使用期间适宜的气道湿化方法,以降低痰液粘稠度、减少痰痂形成及痰培养细菌阳性率。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超过5d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仍采用常规呼吸机湿化装置湿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盐酸氨溴索行持续气道湿化。结果观察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粘膜出血、肺部感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fp807qir703gjy5zd2f62h6002tw800l8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