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学习形式 学习层次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
夜大 专升本 工程管理 151340232 赵高松
开题时间 2017年7月12日
一、课题背景(或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的研究及应用
由最初的美洲移民时期的木构架拼装房屋,到二战后为解决欧洲、日本等国的房荒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装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
作为工业革命源头的欧洲,建筑工业化比较发达,装配式建筑有很广泛的应用。西欧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等,对装配式大板建筑进行了重点发展,总结了建筑构件生产施工过程中的经验,研发了一套专用于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体系。法国的大板建筑技术上比较成熟\在非地震区可以建造25层的建筑,在地震区也能建造10-12层的建筑。
美国在1991年PCI年会上提出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作为美国建筑业发展的契机,由此带来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美国二十年来长足的发展。现今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中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占到了35%左右。此外,采用高强硅砌块的13层大楼――加州希尔饭店经受了大地震依然完整无损。被誉为美国最高模块化建筑的希尔顿帕拉西奥德尔里奥酒店,1968年设计建造现在仍然在使用,这足以证明了预制结构的耐久性。
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日本,建筑工业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日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亚洲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现有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房屋是装配式建筑。这与日本在立法方面给与装配式建筑税收、财政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密不可分。 2、国内的研究及应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才刚刚开始,应用最多的是多种预制屋面梁、预制空心楼板、大板建筑、吊车梁、预制屋面板,但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比较落后,预制构件整体性差、承载能力低、延性不好、构件的跨度也小,由于这些物理性能和功能的许多局限,到90年代中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几经逐渐取代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此后经济迅速发展的近十年间,预制装配式施工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预制构件的加工精度与质量方面的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重新升温,发展态势快速、良好。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基于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为此,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编制工作历时两年多,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国内的一些知名建筑企业如上海万科集团、南通建工总承包有限公司、上海瑞安集团等开发的项目中均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建筑,取得了较好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效果。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装配式建筑应用比较普遍,香港屋宇署制定了完善的预制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高层住宅多采用叠合楼板、预制楼梯和预制外墙等方式建造,厂房类建筑一般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建造.。台湾地区建筑体系和日本、韩国接近,装配式结构的节点连接构造和抗震、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很成熟,装配框架梁柱、预制外墙挂板等构件应用较广泛,预制建筑专业化施工管理水平较高,装配式建筑质量好、工期短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理清与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广会给现有的设计施工监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制定相关政策来适应建筑产业的新变化,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生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验收标准。实现装配式建筑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的一整套产业过程中有标准可依;加强技术集成,加快推广步伐,建议将一些成熟
技术纳入标准,强制实施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加大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科技投入,加快形成多种装配式现代建筑体系。
三、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近年来,地方政府关于住宅工业化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城市也专门制定了规范。2013 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 号),明确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在大力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背景下,北京、上海、沈阳、深圳、济南、合肥等城市地方政府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抓手,陆续出台支持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地方政策。国内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承包企业和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加大建筑工业化投入。从全国来看,以新型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快速发展为代表的建筑工业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是我国住宅产业真正进入全面推进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推进,但是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随着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的逐渐进步,设计的内容也从最初单一的形式考虑转变成在形式、功能与环保等各方之间寻求平衡,而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建筑。实际上,装配式建筑早在几十年前便已初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双重需求压力的不断增加,装配式建筑形式再次被提出并应用。目前,上海已有一些企业在住宅类工程中采用了装配式建筑。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行业基础和现状,对我国未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住宅产业化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并总结如:
1、形成领军的龙头企业
根据日本的产业化发展经验,在发展初期,在社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才能使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逐步成熟,发挥各种大型专业企业的领军作用,才能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2、确立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从设计、建造到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因此,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协作化的建筑工业化工程总承包队伍尤为重要。采用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模式,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在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等一体化方面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3、形成成熟的、多样化的技术体系
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逐步完善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发展高强混凝土技术和预应力技术,进一步研发预制/ 预应力框架结构体系和预制/ 预应力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形成系列化、多样化的技术体系支撑,保障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形成通用体系
通用体系是采用定型构件的方法,以部品构件及连接技术的标准化、通用性为基础,一个构件厂生产的构件能在各种类型的房屋之间互换通用。通用体系适合组织构配件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是更有利于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工艺,是一种完美的工业化形式,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5、形成成熟的SI 体系
SI 体系是将主体结构体系(skeleton)与户内装修及设备填充体系(infi ll) 体系完全分离,在主体结构体系强调耐久与安全性能的同时,装修与设备则注重灵活性与更新改造的方便。这种理念是指通过将住宅骨架和基本设备与住户内的装修和设备等明确分离,从而延长住宅的可使用寿命。因为骨架寿命一般较长,而装修和住宅用设备老化较快,如不能改装设备与更新装修,建筑将不能再继续使用。我国及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一直致力于SI 体系的研发和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