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实证研究方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

(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讲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 (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

(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发展现状

实证研究方法在西方中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技术性的层面上对管理会计中实证研究的方法结构进行了中肯的分析(王光远和,1997)。近几年来,我国也出现了理论研究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企业成功的管理会计案例进行归纳和理论总结的实例。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目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管理会计研究中对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还只是处在一个相当稚嫩的阶段。 实证研究怎样做? 什么是实证研究

所谓实证研究是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 规律 ,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方法论思想。

体现这种方法论思想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侧重于廓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不使用任何去衡量“是什么”是否可取。 实证研究的产生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

序化、操作化和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 实证研究方法的特征

实证研究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数量分析技术,分析和确定有关因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狭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是复杂环境下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方式,要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认为经验是科学的基础。广义实证研究方法泛指所有经验型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等。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重视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但并不刻意去研究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结论上,只作为经验的积累。鉴于这种划分,我们将实证研究区分为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1.数理实证研究

数理实证研究比较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而运用数学计量工具可以将有关影响因素予以固定,从而把握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消除变量内生性、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但数理实证研究对于数据质量相对要求较高,数据录入和操作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数据录入中保持高度警觉,有意识地避免操作失误。

不仅如此,在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在现实中有可能未必存在。比如太阳黑子在过去20年间逐年增长,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间逐年增长,但如果有人从中得出中国经济增长导致了太阳黑子增多或者太阳黑子增多导致了中国的的之类的结论,大家也许感到可笑。这一结论只不过是把两个同样有时间趋势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从趋势上两者确实是一起移动的,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关系。这种现象在中被称作伪回归或者伪相关。在三农研究领域,如果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相关状况,就很容易出现类似错误。 2.案例实证研究

可以分为单个案研究和多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不仅有助于积累不同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资料,形成对于问题的实感,也可以为调查者获得第一手资料,从现实获取灵感源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全国各地差别很大,如果没有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调查经验,不可能对中国三农问题的状况有一个真实的判断。不仅如此,在许多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可以为构建三农理论框架提供坚实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提出的相关对策,就会既具有深度,又具有前瞻性和现实针对性。就我国三农研究来说,在个案的搜集和整理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成绩。但也存在着凭借个案研

究试图推导出具有普遍性结论的问题。如何将个案研究获得的实感与理论构建结合起来,是当前三农研究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由于个案研究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导致对于三农相关问题的判断失误。而通过多案例研究就有可能弥补单个案研究的不足,不仅可以有效扩展对于三农问题了解的全面性,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验证个案研究的结论,防止以偏概全。在农村经济领域,上世纪80年代杜润生先生领导下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针对农业和农村做了许多极具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甚至直接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进程。近年来,赵树凯对于乡村治理、白南生对于农民工问题、于建嵘对于农村社会冲突、贺雪峰对于乡村治理、肖唐镖针对南方农村的宗族问题所做的一些深入研究,均堪称三农研究领域实证研究的典范。 尽管实证研究方法在三农研究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对于实证研究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伪实证和形式实证在三农研究中大行其道。所谓伪实证,也就是研究者用理论预设或价值偏好来剪裁经验事实的做法,它本质上是以实证研究为标榜的非科学方法。研究者开展的目的不是去发现事实,研究结论是事先就有的。先有观点再找证据,而不是先寻找证据,再得出结果。研究者希望寻找到一些经验材料来证实自己已经形成的理论预设,甚至是是价值偏好。因此这种实地调查获取的事实就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是经过裁剪或过滤的事实,调查结果就往往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形式实证是指研究者通过形式主义的调查、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或者在资料的搜集和使用过程中对于有关数据和资料,特别是官方数据和资料缺乏甄别和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应用于研究的做法。伪实证和形式实证都会使得实证研究停留在肤浅观察层次上,难以对现实做出更有价值的分析。 就三农研究而言,无论是运用数理实证,还是运用案例实证,都需要对于三农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理论层次的把握。不熟悉农业、农村和农民,不能够从理论层次上把握有关问题的逻辑关系,在运用数理实证就容易犯伪相关的错误,运用案例实证就容易犯伪实证或者形式实证的错误,而研究方法的错误必然导致分析错误,最终使得相关研究成果和结论没有价值。而错误研究方法所做出的研究对于的发展也不会有真正的贡献。 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在三农研究中的应用

为了分析我国近年来三农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选取了2003—2007年度的《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并按照年度每份杂志从中随机抽取一半,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刊出的文章按照有无注释或参考文献、是否进行、是否采用进行汇总分析,并从中得到了考察样本共1015篇文献。我们之所以选取这三种杂志,是因为这三种杂志在三农研究领域文章水平相对较高,在这三本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代表了中国三农研究的真实水平。同样,在这三种杂志上文章所体现出的问题在三农研究领域中也普遍存在。

1.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和参考文献体现了研究成果的可积累性,当我们在引用别人成果的时候,不仅仅是肯定了前人研究的贡献,同时也说明重复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而也正是在这样的不断否定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仅如此,文献和注释的意义也在于说明研究者相关思想的形成脉络。在我们抽取的1015篇文章中,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785篇,所占比重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三农研究领域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注意到了三农研究的可积累性。虽然如此,我们也注意到,既没有注释也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也有230篇之多。这里面主要是一些高层人士或专家学者的文章以及一些会议综述,虽然这其中不乏高水平之作,有的甚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但由于缺乏注释或参考文献而使得其在可积累性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也间接影响到了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要指出的是,其中有14篇文献将实地调查和数理实证相结合分析三农问题,但由于缺乏注释或参考文献,从而使得文献作为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大为削弱。从发展趋势来看,2003年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121篇,所占比重为%,2007年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194篇,所占比重为%。就数量而言增长了%,就比重而言增长了%。这表明我国三农研究逐渐注意到了研究的可积累性,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 2.数理实证研究

正如所指出的那样,“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在科学研究中,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社会科学领域,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于对现代社会科学、特别是对其研究手段的革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在三农领域也得到了体现。在总样本中有444篇文章运用了统计分析,所占比率为%,总体来看所占比重还是非常高的,这其中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的为234篇,所占比重为%;运用数理计量分析的为210篇,所占比重为%。二者所占比重均较高,这表明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在三农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趋势来看,运用数理的文献,无论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还是运用数理计量分析的文献均有所增加。2003年运用数理实证分析的文献的有60篇,所占比重为%,2007年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118篇,所占比重为%,就数量而言增长了%,就比重而言增长了%。就描述性统计分析而言,2003年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文献的有37篇,所占比重为%,2007年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有56篇,所占比重为%,就数量而言增长了%,就比重而言增长了%。就数理计量分析而言,2003年运用数理计量分析的文献的有23篇,所占比重为%,2007年运用数理计量分析的有62篇,所占比重为%,就数量而言增长了%,就比重而言增长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学者近年来在三农研究中较多地运用数理实证分析工具研究研究三农问题,而运用数理计量分析研究三农问题文献急剧增加的事实也表明,数理计量分析的在分析一些较复杂问题的优越性逐渐被越来越多地学者所认可。

3.关于实地调查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地调查是中国学者的好传统,在三农研究中实地调查略显不足,在总样本中有实地调查的为210篇文章,所占比率为%,总体上所占比重并不是很高。这表明在三农研究中的确存在着坐在书斋里做学问,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做细致的调研工作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一些学者由于特定原因难以进入实际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也可能是一些实际调查经历丰富的人们难以把自己的相关认识或思考进行系统化理论化。但从趋势来看,有实地调查的文献无论比重还是数量都是有所增加的。2003年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30篇,所占比重为%,2007年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60篇,所占比重为%。就数量而言增长了100%,就比重而言增长了%。这表明我国从事三农研究的学者在逐渐克服现实困难,在实地调查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4.实地调查与数理实证相结合

实地调研有助于找到对于问题的实感,而数理实证有助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研究者克服伪实证和伪相关问题。而在三农问题研究中,学者们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上作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实地调查与数理实证相结合的文献共有142篇,所占比重为%。从趋势来看,实地调查与数理实证相结合的文献增加极快。样本文献中2003年实地调查与数理实证相结合的文献仅为5篇,所占比重为%;2007年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52篇,所占比重为%。就数量而言增长了倍,就比重而言增长了%。这表明实地调查与数理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正在为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其优越性也为更多的学者所认识到。 5.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在研究三农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国内学者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样本中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共有496篇,所占比重为%,这表明国内有很多学者从实证角度研究三农问题,也有非常多的学者从理论角度关注三农问题。

从趋势来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三农的文献是在逐年增加的。样本文献中2003年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三农问题的文献有81篇,所占比重为%;2007年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三农问题的文献有122篇,所占比重为57%。就数量而言增长了%,就比重而言增长了%。这表明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三农问题方面得到了更多的扩散。

6di8x2t5o6667gj1yjqg01k8300wxv01cr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