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南平10县市概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县(市、区)农业概况

延平区农业概况

延平区前身(1995年以前)是县级南平市,现为市辖区。始建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地处福建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土壤类型以亚热带地带性红壤为主,兼有山地黄壤土,土层厚度1m以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2005年日平均气温19.8℃,大于10℃以上有效积温日数260天,活动积温5970℃,无霜期274天,年平均降雨量1815.2mm。现辖2个乡、13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39个村民委员会、166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8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5万人,乡村劳动力149259人。2005年农业总产值21.79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7元。

延平区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区,现有耕地面积17720.8公顷,其中灌溉水田16871.8公顷,占92.1%,旱地849.0公顷,占7.8%;园地面积8553.3公顷,其中果园面人均耕地分别为0.52亩和1.69亩;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200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6家,其中国家级1家(长富乳业),省级3家(长富、大乘、大禾),市级2家(一春畜牧、恒大米业),市级6家(东顺畜牧、王台流通协会、天富公司、天晟协肉食品公司、恒大实业、南平振华养殖场)。年产值达12.1亿元。带动基地建设 25.2万亩(含区外),饲养牲畜74.6 万头;带动农 7.76 万户。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结构,带动了加工、运输、销售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长富乳业集团与农民签订青玉米、苜蓿草等牧草种植合同总数达 5.58万亩。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比例逐步合理 积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带动,畜牧、竹木、水产、果业等主导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1.79亿元,比1995年10.85亿元,增长2倍,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为6.53、3.72、9.91、1.63亿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37.9 %、78.8 %、227 %、 63%。农业结构逐年优化,粮食与非粮面积比由1995年79.35 :20.65调整为2005年61.3 :38.7, 粮食播种面积36.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1.16万吨,比1995年分别下降38.78%、14.9%;蔬菜产量17万吨;肉类产量6.31万吨;牛奶产量4.69万吨;水产品产量1.29万吨,禽蛋产量0.8万吨,分别比1995年增长1.48倍、2.38倍、44.6倍、2.4倍和1.29 倍;农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农民收入达4447元,比1995年的2452元,增加1995元,年均增长8.13%。建立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52个,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长9%。

调整种植业结构,经作发展成为亮点 一是稳定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组织实施粮食“丰产技术推广工程”,提高复种指数,粮食生产稳中有升。以优质稻“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为主,引进新品种佳福占,在峡阳、王台、西芹、巨口、大横等乡镇建立示范片,带动全区农户发展优质稻种植10万亩,全区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5%以

13

上。二是扩大经作面积,水果面积稳中调优。重点抓好坎下果场、五凤果场、翠冠梨基地、芦柑基地、高接换种示范基地、柑桔蜜植矮化丰产栽培基地、“猪-沼-果”生态模式栽培、名优果树品种示范基地等8个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农民按照区划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推广应用果树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生物新农药,提高品质,推动我区果业的健康发展;食用菌生产持续发展,市场价格上扬,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蔬菜引进日本“东升”南瓜、紫丰长茄、春泉大白菜等蔬菜品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至2005年末,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7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5.07万亩;落实再生稻种植5万亩。甘薯面积4.04万亩;马铃薯面积1.53万亩;豆类面积3.9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46万亩,其中水果种植面积10.75万亩;茶叶面积1.29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91万亩,反季节蔬菜0.85万亩,西甜瓜面积2万亩;烟叶面积0.51万亩。饲草作物播种面积6万亩,其中饲料玉米播种面积4.9万亩,牧草种植面积1.1万亩。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之比为1:0.75:0.16。截止2005年,全区种植业柑桔、翠冠梨、辣椒、番茄、黄瓜5个农产品获无公害认证,无公害示范基地面积5000亩。

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保驾扶农促进增收 延平区农业部门强化“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咨询;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种子质量监督;开展农作物病虫测报;制定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方案;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抓好村级财务业务指导工作;加强对重点信访村审计;抓好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从中获得实惠;开展餐桌污染检测和农业执法,有效保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今后,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创造新的业绩!

邵武市农业概况

邵武市位于东经117o2′至117o52′,北纬26o55′至27o35′。东北邻建阳市,东南连顺昌县,南接将乐、泰宁县,西与江西省黎川县毗邻,西北与光泽县交界。境内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836.73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乡、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40个村民委员会,1426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市人口30.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6万人,农村劳动力10.99万个,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7.53万个,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有6.54万个,平均每个劳动力经营耕地0.30公顷,外出务工劳动力3.28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52万人,季节性外出务工劳动力0.76万人。2005年农业总产值18.42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7.8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04元。

邵武市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较短,夏季较长,三九无严寒,三伏无酷暑。市区年平均气温17.9℃,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8.5℃。年平均霜日24.3天,年平均无霜日272.2天。倒春寒出现几率38.5%。年平均降雨量1833.4mm,最多2455.9mm出现在1998年,最少1071.4mm出现在2003年。雨季集中在4-6月份,其降雨量约占全年47.6%。年平均日照时数1618.8小时,平均日照最多的月份是7月份,最少的月份是2份。光照没有记录。

农业资源 水稻土 1990年,邵武市水稻田面积25071.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6.55%。其中具有旱涝保收的灌溉水田12648.7公顷,易旱的望天田12423公顷。按水稻土三个肥力等级分:一级面积6 228.9公顷,占27.1%。主要分布在300米以下河谷盆地稻田和村庄附

14

近的畈田或丘陵地区的开扩冲田,土种有乌泥田、乌沙田、灰泥田、灰沙田。土壤熟化度高,无障碍因素,无旱涝灾害,排灌条件好。一年2~3熟,常年稻谷产量700千克以上,是高产稳产田;二级面积10 687.8公顷,占46.5%。土种有灰泥田、沙底灰泥田、黄底灰泥田、青底灰泥田、乌黄泥田、灰黄泥田、紫泥田。部分田有不同程度的土壤障碍因素,土壤养分贮量较好,有季节性旱涝灾害,排灌条件不良。多为一年2熟,常年稻谷产量500~700千克,有较大增产潜力。三级面积6 056.53公顷,占26.4%。土种有烂泥田、冷、锈水田、青泥田、黄泥田、鳝泥田、白底田、黄沙田、沙层田、紫泥沙田等,多分布山坡缺水或低洼积水处,土壤耕性不良,有严重的障碍因素,排除障碍因素后,具较大增产潜力。一般一年一熟,常年稻谷产量500千克以下。2005年末实有水稻田面积25 024.89公顷,其中灌溉水田11 892.4公顷,易旱的望天田12 345.95公顷(不含63.07公顷的菜地)。 旱地 1990年邵武市旱地面积760.3公顷。2005年旱地面积723.47公顷。菜地面积63.07公顷。 茶果园地 1990年邵武市茶果园地面积3 714.8公顷,2005年为3 597.15公顷。 草地 1990年全市有草山草坡1.99万公顷,可利用的有1.89万公顷,总载畜量1.78万黄牛单位。至1995年,草山草坡减至1.8万公顷,可利用的减至1.58万公顷,人工种草增至72.8公顷(其中水北镇最多,8公顷;其次邵武综合农场6.8公顷)。2005年,全市草山草坡1.6万公顷,可利用的有1.1万公顷,总载畜量1.1万黄牛单位。人工种植牧草1 800公顷,其中建立种草示范片3.33公顷以上的4片共40公顷。 养殖水域 1990年邵武市有池塘、山塘、水库、溪河等水域总面积6 285.91公顷。其中河流水面面积2 799.26公顷;滩涂1 275.06公顷;坑塘水面369.00公顷;水库水面124.06公顷。全市池塘水产养殖面积532.87公顷(含稻田开挖的塘),水库养殖面积116.53公顷。发展稻田养鱼2 938.73公顷。至2005年全市开发利用的水产养殖面积1 576.67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 006.67公顷。发展稻田养鱼3200公顷。

农业经济 1995年,邵武市农牧渔业总产值83 50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9 72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4 983万元,渔业总产值8 804万元。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作物总产值26 305万元,茶果3 689万元,经济作物9 394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52.91%、7.42%、18.89%。在以稳定粮食生产,着力以市场需求进行农业内部结构大调整,极力推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被提到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随着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全部放开,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在此时期,顺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农业执法为主要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推广,促使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业,茶果、食用菌业向优高方面发展。到2005年农业总产值176 586.2万元(现行价)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为106 684.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4 897.17(现行价,下同)万元,畜牧业产值34 919.24万元,水产产值34 030.18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2.41%、19.78%、19.27%。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畜牧、水产产值为15 509.8万元、27 051.67万元,茶果产值为9 985.68万元、食用菌7 835.06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不含林业、农林牧渔服务产值)的18.74%、32.68%、12.06%、9.47%、3.17%,比1990年增长1.45、31.97、9.35、12.73倍。比1990年增加4.5倍。1990一200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2.42%。

武夷山市农业概况

15

南平10县市概况

县(市、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前身(1995年以前)是县级南平市,现为市辖区。始建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地处福建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e6s74ykd7u3cn9al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