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博物馆学考试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主要任务: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定名定级。

(2)原理:对文物或标本的质地、纹饰、工艺、风格等一系列特征分析以确定其时空位置

(3)定名:自然标本——双名法;历史文物——时代、款识、作者;特征、纹饰、颜色;类别、器形、用途。

(4)定级: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一般文物、参考品

一级藏品的使用规定:对一级藏品编印简目,建立档案,上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馆内使用须经馆领导批准;借出馆外使用或调拨、交换都要呈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出国展览须由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上报国务院审批、或国务院委托审批;应重点保管,有条件的应建立专用库房,设置必要的恒温、恒湿和精密的报警、防护设备。

鉴定记录:包括历次鉴定意见及重要的分歧意见(关于真伪、定名、断代、价值、产地、级别等) 第四节 藏品管理

——对藏品及其信息的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播。

(1)类型

①实物管理:全过程管理及严密的监督、监管。 ②信息管理:科研管理及相关业务管理。

③事务性工作:人员、业务的工作组织与协调、资源

(2)工作要求: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差用方便

(3)主要工作细节 ①藏品登记

〈1〉意义:妥善保管及全部科学管理的关键,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

〈2〉种类:藏品总登记簿、藏品分类登记簿、参考品总登记簿、借出品登记簿、复制品登记簿。

藏品总登记簿

原则——每一件藏品都入账;专人负责管理;改正用红墨水笔划双线,由经办人在订正处盖章;字迹工整、清晰;账、物、卡三者统一;属机密文件,不能当做藏品随意翻阅;不得与其他登记簿混同。

内容——藏品登记号(一件一号,从1开始顺序积累至无穷,不能重号、空号);.....时代、名称(建国前:具体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年代不明者写历史朝代或时期。建国.....后:公元纪年);藏品数量(一般一物一号,按一件计。成套藏品,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组成部分不可以单独存在的,按整体编号并计一件。确难计数者,应注明重量);藏品现状(文物玩残情况);藏品来源(发掘、采集、收购、拨交、........捐赠。自然标本应写明时代和产地;出土文物应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历史文物应写明使用者和保存者及其关系);入馆凭证号(原始号码,总登记号也应.....写在凭证上);藏品登记卡 .....

藏品分类登记簿:按藏品的种类分类登记的登记簿,各类登记账的数量总和应与藏品总登记簿的总数完全相符。分类登记账的栏目内容与藏品总登记帐基本一致。增加分类号,并回注在总登记簿中该藏品备注项内,以相互印证。

11

藏品借出登记簿和借入文物(标本)登记簿

登记凭证:入馆凭证、出馆凭证、入库凭证、出库凭证。→藏品流动状况的重要依据。

②分类(质地、用途、时代、工艺、族别、国别) ③排架 ④编目

藏品目录的功用:按一定方法分为若干类,按一定次序排号,再说明其特点,鉴别其内涵价值,并考证其源流,使人们可以按类目查找所需文物。

方法:自然标本藏品的编目基本上是以自然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依据的。 文物的编目

先填写编目卡片——编写项目可分为基本项目(登记号、原来号、数量、来源、入馆日期、照片版号、拓片号、档案号、编目日期及编者,有关资料如参考文献、著录、研究论文等)和鉴定项目

将编目卡片按一定次序组成一个逻辑体系,编成目录——一级藏品目录、藏品时代目录、藏品地区目录、藏品器名目录、专门性目录

书本式藏品目录

前言——简要地说明编印这本目录的目的和用途、结构的特点,收录藏品的范围和时限,所录藏品如何编排,以及对所录藏品的源流和发展的概括性介绍,以便检索。

目次

正文——目录的主体部分,首先按分类或时代、地区、作者或发掘单位的次第,对所录藏品进行编排。对每件藏品的著录要求完备和准确,体例一致。其项目包括外形特征和内涵价值的揭示,对其中有铭文、题跋的考证,藏品的流传经过,以及有关真伪、时代、质地、作者、制作地点、工艺特色等等的鉴定。

辅助资料——附在正文之后的各种参考资料。 ⑤统计建档

统计——藏品年度综合统计(原有数、增减数、累计数)

建档——包括每件藏品有关的历史资料、鉴定记录、修复记录、使用记录、有关的研究著录,以及照片、拓片、器物绘图、检验报告,等等。

第六讲 藏品保护

第一节 概念

一、文物保护、保存和保养

文物保护——对藏品的方方面面进行政治、法律、教育等手段的保护以及所有权保护

文物保存——对藏品的科技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支持及提供的手段。 文物保养——用物理手段呵护文物。 二、文物原状

——历史地形成的变化后的状态,博物馆因工作需要将文物附着其特定时空、特定阶段时的状况及状态,包括材质、纹饰、音响、色彩、结构、造型、重量、尺寸、制作工艺、使用痕迹、历史痕迹等。

始状——最初时所具有的状态。 现状——此时此刻的状态。

(1)工作伦理:①延缓其质变,是对自然状态的干涉;②与制作目的相反;③工

12

作人员的文化背景、价值标准会对其保护造成影响。 第二节 藏品保护内容

①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②探索藏品的质变机理;③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葬环境;④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⑤藏品的保养方法;⑥藏品的修复技术;⑦藏品的年代测定技术;⑧藏品的复制技术;⑨自然标本的制作技术 第三节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①保护健康的原状,消除隐患(保护文物不是使文物返老还童,而是对文物经常保健、消除隐患、维护病体、延年益寿);②预防性保护为主;③适当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④继承弘扬传统的文物修复保养工艺。 第四节 藏品保存环境

(1)干湿度

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与该温度下空气中水汽的最大饱和量的百分比。气温愈高,相对湿度愈小;气温愈低,相对湿度愈大。

※博物馆建筑物内环境气候的标准数值:温度15~16℃,相对湿度45~65%。木漆器类藏品库房的相对湿度为55~65%,金属类藏品库房相对湿度为45~50%。

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使由不同材料构成器物解体脱落。

※措施:①安装空调系统,调节温度湿度;②密封室内环境,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③控制文物柜、陈列柜的小环境,尽量密封并充惰性气体等;④陈列柜内放置调节湿度的材料,如石灰;⑤放置测温仪、测湿仪以随时监控。

(2)空气污染

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氯氢化物、臭氧和尘埃、微生物、虫卵等。

危害表现: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使金属锈蚀,纺织品、纸张酥碎,绘画、彩塑变色,皮革、毛皮断裂脱毛等。银器受硫化氢污染会失去光泽变得灰暗。微生物孢子会在适宜环境中滋生繁殖,虫卵也会在适宜环境下孵化,害虫会蛀蚀有机纤维质地藏品。

木柜的优缺点——优点:取材方便,绝缘性能好,热胀冷缩不明显,或可驱虫避蛀、吸收水分。缺点——易受虫鼠霉菌危害,易受环境湿度波动影响导致干缩湿胀变形开裂,易燃不安全。

博物馆空气环境应至少符合国家二级空气标准:

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限值0.15毫克每立方米,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限值0.10毫克每立方米,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限值4.00毫克每立方米,灰尘日平均浓度限值0.15毫克每立方米,总漂浮颗粒物日平均浓度限值0.30毫克每立方米,臭氧每小时平均浓度限值0.16毫克每立方米

措施:①改变博物馆周边地区能源结构,使用清洁燃料;②博物馆选址于无工矿企业的区域;③在博物馆周围修建绿地等屏障;④密封文物柜;⑤过滤空气;⑥进入文物库房需要换拖鞋。

(3)光线辐射

有机质地藏品如皮革、油画、骨角制品、象牙制品、竹木制品、漆器等,易在光辐射的作用下发生褪色、泛黄、酥脆、断裂等问题。

13

光辐射的破坏力主要来自于紫外线,可破坏有机物的化学键。

措施:①库房建筑应避光;②门窗和柜面玻璃的选择;③紫外线吸收剂的应用,如羟基二苯甲酮类;④人工光源应选择无紫外线的灯光,如白炽灯;⑤低照度照明;⑥封闭贮藏。

(4)生物危害

害虫蛀蚀:毛衣鱼、烟草甲、档案窃蠹、东方蜚蠊等,喜温畏寒、喜湿畏干、喜暗畏光。

微生物劣化:青霉、曲霉、木霉等霉菌滋生繁殖使有机质地藏品的纤维素破坏,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气温偏高是霉菌滋生的适宜环境。

防治:①预防为主;②物理防治法,如高温杀虫法、远红外辐射杀虫法、微波杀虫法、低温杀虫法、绝氧杀虫法、充氮法等;③化学防治法,放置樟脑、对位二氯苯等;④药物防蠹技术如芸香、秦椒等植物或铅丹、雄黄等矿物;⑤严格控制有机质地藏品保存环境的温湿度指标;⑥对藏品消毒灭菌处理。

10.藏品保存环境 (1)青铜器的保护

青铜(铜占70~95%、锡占5~30%→降低熔点,还有适量的铅→增加硬度)、白铜(铜镍合金)、黄铜(铜锌合金)

修复工艺:整形、补配、錾刻、固接、修饰 除锈去污方法:工具法(机械去除)、清洗法(蒸馏水中)、超声波法、喷砂法、药物除锈法(除后需要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缓蚀防护技术:碱浴法、氧化银法、苯骈三氮唑(BTA)法、电化还原法 (2)铁器的保护

方法:加固(当铁器全部矿化,已无铁心)、带锈保护法、阴极保护法 (3)陶瓷器(实用器、明器、陶俑、陶范、唐三彩、紫砂器)的保护

损害: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渗入陶器内部,其表面也会沾染污垢或覆盖凝结物,盐类反复结晶和溶解使器物强度降低以致破碎酥粉。

修复:高分子材料 (4)玻璃器的保护

损害表现:表面呈磨砂状,失去光泽和透明度,以鳞片状剥离,粉末状脱落。 注意:保持干燥的环境。 (5)木制器的保护

木材吸水性很好,最高可至400%

脱水定形的方法:自然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用酒精置换水、渗透加固法。 (6)纺织物的保护

易受霉菌侵蚀、害虫蠹蛀、光线照射而损坏。

受损表现:粘连叠压、酥脆断裂、脱色变色、霉烂虫蛀。 方法:清洗(湿洗、干洗)、加固(托裱、夹衬、树脂涂布) (7)纸张的保护

受损表现:残损、脆裂、酥粉、糜烂、粘结、虫蛀、污渍等 揭取(蒸汽法)、脱酸

第七讲 博物馆的陈列

第一节 陈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一、陈列

14

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二、要素

展品(素材)、主题(内容)、设计、环境、观众 三、不同历史阶段博物馆陈列的特点:

①16世纪以前,博物馆尤其是私人博物馆不太讲究博物馆展品的组合、布置及陈设,只有展品的堆积。

②18、19世纪时,博物馆开始使用分类法,但依旧是文物和标本的堆积,展示藏品的系统性、知识性、学术性。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期,博物馆陈列注重教育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搞展览,注重效果、展品组合及趣味性。此时的博物馆陈列仍然以博物馆为中心,试图通过陈列传播知识。

④20世纪70年代以后,博物馆陈列举办了主题展示、参与性展示等,这是由于观众要求作为信息载体的陈列一目了然、主题明确。

4.分类

(1)我国:社会历史陈列、自然历史陈列、艺术类陈列、科学技术类陈列

(2)英国帕特里克·波依兰:审美性陈列、主题性陈列、模拟性陈列、原状性陈列、体系性陈列、开放库房式陈列

(3)门拉德:永久型陈列、临时型陈列、轻便型陈列、流动型陈列

(4)按观众对象区分:儿童陈列、盲人陈列等。 第二节 展览的作业流程

(1)编写脚本——展览的内容设计:主旨、结构、实施过程

①展览主题设计书:(内)是否有充足的展品来表达这一主题及对主题的提炼是否准确;(外)展览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②展览结构设计书

陈列大纲(展览主题结构):表明从哪些方面展开对主题的陈述及该框架中每一部分的地位、意义、层次及相互关系。不仅影响展览意图的实现,还影响展品的选择。

陈列方案(从藏品到展品):真实性(藏品必须反映科学性,可以使用复制品,但必须说明);适应性;典型性(要有关键产品)

文字说明(“展览中的步兵”“必不可少的不幸”)

——类型:概述性的单元和组的说明(明确该单元在陈列中的主题、地位和作用,给出展出的主要内容,并提示重要展品);关于展品本身的文字说明。

——注意事项:准确、精炼、简洁、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为保持风格统一,撰写人不宜过多且应有统筹安排。

辅助材料:更好地认识展品,加深对陈列主题的理解而单独制作的。

帮助确定展品(群)的时空坐标:历史年表、各种地形图、年代鉴定、谱系、进化树

帮助阐释展品结构:器物图、沙盘、景观

帮助了解数量、质量关系:统计表、化学元素组成表

介绍生态、时代背景:文献材料、照片、包装、人工材料的系统化

——原则:处于辅助位置,不应喧宾夺主;科学性、真实性;制作须精致。 (2)从文本到图纸:展览形式设计 ①设计前的考虑

15

博物馆学考试资料

(1)主要任务: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定名定级。(2)原理:对文物或标本的质地、纹饰、工艺、风格等一系列特征分析以确定其时空位置(3)定名:自然标本——双名法;历史文物——时代、款识、作者;特征、纹饰、颜色;类别、器形、用途。(4)定级: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一般文物、参考品一级藏品的使用规定:对一级藏品编印简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mxx96k9k0ne2d1fb3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