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李文,曹俊国,曹满园,李丹丽,许保增※

【摘 要】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基因组序列进行特定位点精确修饰的一种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等方面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人工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和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3 种技术的结构原理、作用机理,并简述目前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在动物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希望帮助人们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 【期刊名称】特产研究 【年(卷),期】2019(041)001 【总页数】5

【关键词】人工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动物基因组编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772606);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1772606);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基金(20170015);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CAAS-ASTIP-2017-ISAPS)

基因编辑是一种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位点进行精确修饰的技术,通过对基因片段的敲除、敲入及替换,实现对生物体某一特性或性状的改变。最早的基因编辑技术出现在1986年,Thomas 等[1]通过基因打靶成功将抗药基因导入新霉素抗药缺陷细胞,使细胞重新恢复抗药性,其主要是利用了基因的同源重组原理。随后,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先后出现了人工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技术、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技术,与传统

基因编辑技术相比,新型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打靶准确率,在生物基础研究、基因治疗、遗传改造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2013年,Zhang 等[2]开发了利用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 endonuclease,CRISPR/Cas)系统对基因靶向编辑的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基因编辑的效率和可靠性,且相比前两种技术,其操作更加简便、成本较低。CRISPR/Cas 成为第3 代新型基因编辑技术,适用于包括生物技术、医药及临床在内的多种生物领域,掀起了国内、外基因编辑的热潮。

ZFN、TALEN 及CRISPR 技术都可以认为是一种用来纠正和编辑遗传缺陷的基因剪刀,三者在工具或方法上有差异,但原理基本是相同的。通过诱导双链DNA 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激活DNA 的自我修复机制,包括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或同源重组修复(Homology-directed repair,HDR)两条途径。NHEJ是一种低保真度的修复过程,在DSBs 修复重连的过程中易发生碱基的随机插入或丢失,导致移码突变使基因失活, 实现目的基因敲除。若存在一个外源性供体基因序列,NHEJ 也会将其连入DSBs 位点,从而实现定点的基因敲入。而HDR 过程相对具有较高的保真度,在一个带有同源臂的重组供体存在的情况下,供体中的外源目的基因会通过同源重组过程完整的整合到靶位点,不会出现随机的碱基插入或丢失。如果在一个基因两侧同时产生DSB,在一个同源供体存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原基因的替换。

1 ZFN技术

锌指核酸酶由特异识别DNA 的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和

FokⅠ核酸内切酶的剪切结构域两部分构成,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融合蛋白。锌指结构(ZF)是ZFP的基本结构单位,存在于大多数蛋白质中的一种蛋白基序,1983年首次在非洲爪蟾的转录因子TFⅢA 中被发现[3]。ZF 在不同的物种间具有差异性,至今已发现了十几种不同结构,主要表现在锌指数目和相邻锌指间连接长度的不同。锌指核酸酶的N 端是多个Cys2-His2 锌指蛋白组成,每个蛋白可以识别DNA 双螺旋大沟的3bp 片段,同时早期有研究发现,带有3 个ZFP 的结构域能识别出9-18bp 的DNA 序列[3]。因此,可以构造不同的ZFP 结构域来特异识别DNA片段,目前,构造方法主要有直接构造法、模块组装法、文库筛选Wolfe 库、CoDA 法等。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是模块组装法,即通过锌指模块(能识别连续3 个碱基的锌指作为1 个“模块”)预选库进行大量组合,能够识别多达64 种核苷酸三联体[4]。另一种寡聚体库工程法产生的ZFNs 对靶基因有更高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但此方法目前未能设计出针对任意序列的核酸酶。将人工设计产生的ZFP 与非特异性FokⅠ剪切结构域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二聚体,即可对目标基因进行特异剪切。

ZFN 作为第一项被广泛使用的基因剪切工具,在小鼠、大鼠、玉米、斑马鱼及人类细胞中的技术建立已经较为成熟。2002年,Bibikova 等[5]利用ZFN 成功敲除果蝇X染色体上的Yellow基因,并且此变异能够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证明了ZFN可应用于动物的转基因研究。2010年,Watanabe 等[6]用ZFN 将猪原代成纤维细胞中稳定表达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成功敲除,经检测分析,ZFN 诱导的突变包括在其切割位点的碱基插入或敲除、替换,为转基因猪的模型建立提供了一个方向。尽管ZFN 已在各领域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ZFN 设计成本大、耗时长,并且目前不能设计针对任意靶基因序列相应的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李文,曹俊国,曹满园,李丹丽,许保增※【摘要】摘要: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基因组序列进行特定位点精确修饰的一种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等方面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人工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和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3种技术的结构原理、作用机理,并简述目前规律性重复短回文序列簇在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8eni57ydb9epjx24qwd4i6jo0x1tb0126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