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条文说明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 回拖过程中应有发送装置,避免管段与地面直接接触和减小摩擦力;发送装置可采用水力发送沟、滚筒管架发送道等形式,并确保进入地层前的管段曲率半径在允许范围内; 4 定向钻施工的泥浆(液)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向钻进、扩孔及回拖时,及时向孔内注入泥浆(液); 2) 泥浆(液)的材料、配比和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可根据地层条件、钻头技术要求、施工步骤进行调整;

3) 泥浆(液)应在专用的搅拌装置中配制,并通过泥浆循环池使用;从钻孔中返回的泥浆经处理后回用,剩余泥浆应妥善处置;

4) 泥浆(液)的压力和流量应按施工步骤分别进行控制;

5 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1) 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损坏,钻机导轨、工作井变形; 2) 钻进轨迹发生突变、钻杆发生过度弯曲;

3) 回转扭矩、回拖力等突变,钻杆扭曲过大或拉断; 4) 坍孔、缩孔;

5) 待回拖管表面及钢管外防腐层损伤; 6) 遇到未预见的障碍物或意外的地质变化;

7) 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允许值。 6.6.5 夯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一节管入土层时应检查设备运行工作情况,并控制管道轴线位置;每夯入1m应进行轴线测量,其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

2 后续管节夯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一节管夯至规定位置后,将连接器与第一节管分离,吊入第二节管进行与第一节管接口焊接;

2) 后续管节每次夯进前,应待已夯入管与吊入管的管节接口焊接完成,按设计要求进行焊缝质量检验和外防腐层补口施工后,方可与连接器及穿孔机连接夯进施工;

3) 后续管节与夯入管节连接时,管节组对拼接、焊缝和补口等质量应检验合格,并控制管节轴线,避免偏移、弯曲;

4) 夯管时,应将第一节管夯入接收工作井不少于500mm,并检查露出部分管节的外防腐层及管口损伤情况;

3 管节夯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气动压力、夯进速率,气压必须控制在穿孔机工作气压定值内;并应及时检查导轨变形情况以及设备运行、连接器连接、导轨面与滑块接触情况等;

4 夯管完成后进行排土作业,排土方式采用人工结合机械方式排土;小口径管道可采用气压、水压方法;排土完成后应进行余土、残土的清理;

5 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1) 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损坏,导轨、工作井变形; 2) 气动压力超出规定值;

3) 穿孔机在正常的工作气压、频率、冲击功等条件下,管节无法夯入或变形、开裂; 4) 钢管夯入速率突变;

5) 连接器损伤、管节接口破坏;

6) 遇到未预见的障碍物或意外的地质变化;

7) 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值。 6.6.6 定向钻和夯管施工管道贯通后应做好下列工作: 1 检查露出管节的外观、管节外防腐层的损伤情况; 2 工作井洞口与管外壁之间进行封闭、防渗处理; 3 定向钻管道轴向伸长量经校测应符合管材性能要求,并应等待24h后方能与已敷设的上下游管道连接;

4 定向钻施工的无压力管道,应对管道周围的钻进泥浆(液)进行置换改良,减少管道后期沉降量;

5 夯管施工管道应进行贯通测量和检查,并按本规范第5.4节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内防腐施工。

6.6.7 定向钻和夯管施工过程监测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向钻的入土点、出土点以及夯管的起始、接收工作井设有专人联系和有效的联系方式; 2 定向钻施工时,应做好待回拖管段的检查、保护工作;

3 根据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式等,对沿线地面、建(构)筑物、管线等进行监测,并做好保护工作。

6.7 质量验收标准

6.7.1 工作井的围护结构、井内结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相关规定执行。 6.7.2 工作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 工作井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结构无滴漏和线流现象; 检查方法:观察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逐座进行检查,检查施工记录。 3 混凝土结构的抗压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每根钻孔灌柱桩、每幅地下连续墙混凝土为一个验收批,抗压强度、抗渗试块应各留置一组;沉井及其他现浇结构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工作班且每浇筑100m3为一个验收批,抗压强度试块留置不应少于l组;每浇筑500m3混凝土抗渗试块留置不应少于1组;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浇筑记录,检查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渗试验报告。

一般项目

4 结构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逐座观察。

5 顶管顶进工作井、盾构始发工作井的后背墙应坚实、平整;后座与井壁后背墙联系紧密;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相关施工记录。 6 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盾构基座及导轨的夹角符合规定;导轨与基座连接应牢固可靠,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量测。

7 工作井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2的规定。

表6.7.2 工作井施工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mm) 范围 点 数 顶面 高程 1 井内导轨安装 中心水 平位置 两轨 间距 2 盾构后 座管片 矩形 圆形 顶管、夯管 盾构 顶管、夯管 盾构 顶管、夯管 盾构 高 程 水平轴线 每侧长、宽 半径 中心位置 内径尺寸 垂直度 水平扭转度 +3.0 +5.0 3 5 +2 ±5 ±10 ±10 每环 底部 每座 每根导轨2点 每根导轨2点 2个断面 1点 1点 2点 竖、水平各l点 垂直向各1点 4点 1点 用水准仪测量、 水平尺量测 用经纬仪测量 用钢尺量测 用水准仪测量 挂中线用尺量测 用经纬仪测量 用钢尺量测 用水准仪测量 用垂线, 角尺量测 3 井尺寸 4 5 6 不小于设 每座 计要求 20 ±20 ±30 0.1%H 0.1%L 每个 每座 每座 进、出井预留洞口 井底板高程 顶管、盾构 工作井后背墙 注:H为后背墙的高度(mm);L为后背墙的长度(mm)。 6.7.3 顶管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节及附件等工程材料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产品制造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

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 接口橡胶圈安装位置正确,无位移、脱落现象;钢管的接口焊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焊缝无损探伤检验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接口观察;检查钢管接口焊接检验报告。

3 无压管道的管底坡度无明显反坡现象;曲线顶管的实际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顶进施工记录、测量记录。

4 管道接口端部应无破损、顶裂现象,接口处无滴漏;

检查方法:逐节观察,其中渗漏水程度检查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执行。

一般项目

5 管道内应线形平顺、无突变、变形现象;一般缺陷部位,应修补密实、表面光洁;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附录G的规定逐节观察。 6 管道与工作井出、进洞口的间隙连接牢固,洞口无渗漏水; 检查方法:观察每个洞口。

7 钢管防腐层及焊缝处的外防腐层及内防腐层质量验收合格; 检查方法:观察;按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进行检查。

表6.7.3 顶管施工贯通后管道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直线顶1 管水平轴线 顶进长度<300m 300m≤顶进长度<1000m 顶进长度≥1000m 50 100 用经纬仪测量或挂中线用尺量测 用水准仪或 水平仪测量 用水准仪测量 L/10 +30,―40 +40,―50 +60,―80 +80,―100 150 150 200 150 150 150 +100,―150 +150,―200 ±200 +1OO,―150 +100,―150 ±200 ≤2 15%壁厚,且≤20 ≤ΔS ≤0.03Di 50 每 管 节 1点 Di<1500 顶进长度<300m 直线顶Di≥1500 2 管内底300m≤顶进长度<1000m 高程 顶进长度≥1000m 水平曲线 R≤150Di 曲线顶3 管水平轴线 R>150Di 竖曲线 复合曲线 水平曲线 竖曲线 复合曲线 水平曲线 R≤150Di 曲线顶4 管内底高程 R>150Di 相邻管间错口 竖曲线 复合曲线 水平曲线 竖曲线 复合曲线 5 6 7 8 钢管、玻璃钢管 钢筋棍凝土管 用经纬仪测量 用水准仪测量 钢筋混凝土管曲线顶管相邻管间 接口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 钢管、玻璃钢管道竖向变形 对顶时两端错口 用钢尺量测,见本规范第4.6.3条的有关规定 注:Di为管道内径(mm);L为顶进长度(mm);ΔS为曲线顶管相邻管节接口允许的最大间隙与最小间隙之差(mm);R为曲线顶管的设计曲率半径(mm)。

8 有内防腐层的钢筋混凝土管道,防腐层应完整、附着紧密; 检查方法:观察。

9 管道内应清洁,无杂物、油污; 检查方法:观察。

10 顶管施工贯通后管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的规定。 6.7.4 垂直顶升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管节及附件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产品制造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2 管道直顺,无破损现象;水平特殊管节及相邻管节无变形、破损现象;顶升管道底座与水平特殊管节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 管道防水、防腐蚀处理符合设计要求;无滴漏和线流现象;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渗漏水程度检查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执行。

一般项目

4 管节接口连接件安装正确、完整;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5 防水、防腐层完整,阴极保护装置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防水、防腐材料技术资料、施工记录。 6 管道无明显渗水和水珠现象;

检查方法:按本规范附录F第F.0.3条的规定逐节观察。

7 水平管道内垂直顶升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4的规定。

表6.7.4 水平管道内垂直顶升施工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mm) 范围 点数 1 顶升管帽盖顶面高程 管节垂直度 ±20 ≤1.5‰H 每节 每根 ≤20 0.5%H 30 20 40 30 每根 1点 用水准仪测量 用垂线量 顶升管管2 节安装 3 4 5 6 管节连接端面平行度 ≤1.5‰D0,且≤2 顶升管节间错口 顶升管道垂直度 顶升管的 中心轴线 开口管顶升口中心轴线 沿水平管纵向 沿水平管横向 沿水平管纵向 沿水平管横向 各1用钢尺、角尺等量测 点 用钢尺量测 1点 用垂线量 用经纬仪测量 或钢尺量测 顶头、底各1座管节 点 每处 1点 注:H为垂直顶升管总长度(mm);D0为垂直顶升管外径(mm)。 6.7.5 盾构管片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控项目

1 工厂预制管片的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检查制造产品的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

2 现场制作的管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材料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 管片的钢模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5-1的规定;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各项性能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管片的钢模制作允许偏差按表6.7.5-1的规定执行。

3 管片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试块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当天同一班组或每浇筑5环管片混凝土为一个验收批,留置抗压强度试块1组;每生产10环管片混凝土应留置抗渗试块1组。

检查项目 1 2 3 4 宽度 弧弦长 底座夹角 纵环向芯棒中心距 表6.7.5-1 管片的钢模制作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允许偏差 范围 点数 ±0.4mm ±0.4mm ±1° ±0.5mm 每块钢模 6点 2点 4点 全检 检查方法 用专用量轨、卡 尺及钢尺等量测 5 内腔高度 ±1mm 3点 4 管片表面应平整,外观质量无严重缺陷、且无裂缝;铸铁管片或钢制管片无影响结构和拼装的质量缺陷;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5 单块管片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5-2的规定。

表6.7.5-2 单块管片尺寸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mm) 范围 点 数 1 2 3 4 6 7 宽度 孤弦长 管片的厚度 环面平整度 螺栓孔位置 螺栓孔直径 ±1 ±1 +3、―1 0.2 1 ±1 ±1 每块 内、外侧各3点 两端面各1点 3点 2点 4点 3点 3点 用卡尺、钢 尺、直尺、 角尺、专用 弧形板量测 5 内、外环面与端面垂直度 6 钢筋混凝土管片抗渗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将单块管片放置在专用试验架上,按设计要求水压恒压2h,渗水深度不得超过管片厚度的1/5为合格。

检查数量:工厂预制管片,每生产50环应抽查1块管片做抗渗试验;连续三次合格时则改为每生产100环抽查1块管片,再连续三次合格则最终改为200环抽查1块管片做抗渗试验;如出现一次不合格,则恢复每50环抽查1块管片,并按上述抽查要求进行试验。

现场生产管片,当天同一班组或每浇筑5环管片,应抽查1块管片做抗渗试验。 7 管片进行水平组合拼装检验时应符合表6.7.5-3的规定。

表6.7.5-3 管片水平组合拼装检验的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 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检查方法 (mm) 范围 点数 1 2 3 4 5 环缝间隙 纵缝间隙 成环后内径(不放衬垫) 成环后外径(不放衬垫) ≤2 ≤2 ±2 +4,―2 每条缝 每环 每处 6点 6点 4点 4点 各1点 插片检查 插片检查 用钢尺量测 用钢尺量测 插钢丝检查 纵、环向螺栓穿进后,螺栓杆与螺孔的间隙 (D1―D2)<2 注:D1为螺孔直径.D2为螺栓杆直径,单位:mm。 检查数量:每套钢模(或铸铁、钢制管片)先生产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试生产100环再

抽查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正式生产时,每生产200环应抽查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管片正式生产后出现一次不合格时,则应加倍检验。

一般项目

8 钢筋混凝土管片无缺棱、掉边、麻面和露筋,表面无明显气泡和一般质量缺陷;铸铁管片或钢制管片防腐层完整;

检查方法:逐个观察;检查产品进场验收记录。 9 管片预埋件齐全,预埋孔完整、位置正确;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条文说明

4)回拖过程中应有发送装置,避免管段与地面直接接触和减小摩擦力;发送装置可采用水力发送沟、滚筒管架发送道等形式,并确保进入地层前的管段曲率半径在允许范围内;4定向钻施工的泥浆(液)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向钻进、扩孔及回拖时,及时向孔内注入泥浆(液);2)泥浆(液)的材料、配比和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可根据地层条件、钻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6a0545e6902tjb2ixwe3xy6q955i0014p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