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林清玄散文的人文精神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林清玄散文的人文精神

宋以芳

【摘 要】人文精神是林清玄在散文创作中终其一生追求和践行的主题,其在创作中植入传统文化的哲美意识与情怀,融合儒释道的文化感悟,散发出独特的东方哲美气息.通过分析佛教宗教式的悲悯与林式人文关怀,西方的个性人文与林式的哲美人文,阐述林式东方哲美的人文精神生成及价值,为读者更好地理解林清玄散文中的人文精神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5)010 【总页数】2页(P25-26)

【关键词】东方哲美;人文精神;儒释道;传统文化 【作 者】宋以芳

【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教科文艺

·25· ·25·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5 年 1 0 月 20 日 Oct.20 2015第35卷 第1 0期 Vo1.35No.10林清玄,20 世纪 50 年代出生于台湾高雄, 是当 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尤其擅写佛理散文, 著述丰富。 林氏最为擅长离析佛家教义和人生本质, 加以艺术 创新与疏导, 往往于淡然之处见禅思佛理, 抑或借助 佛禅视域中繁富的故事另辟蹊径, 体察自我, 反思人 生,

于启发式的议论中悟佛禅之境。借助自身厚实的 佛理学养, 俯察生活, 体悟人生, 博爱生命, 这种佛学 意识已成为林氏风貌的艺术经脉与核心代表。他融 合东方传统文化与哲学, 建构了一项较为系统、 独具 特色的林氏佛禅散文体系。林氏散文中展示的人文 精神, 是佛禅圣域至人间的结果, 其入世姿态促使林 氏散文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即蕴藏着东方哲 美的人文精神。

一、 佛教宗教式的悲悯与林式人文关怀 佛教视域集中于 “众生” 之相, 其真髓令人难以 把握, 其对修行者的约束也十分苛刻。佛理散文的基 石便是佛教教义, 而佛教教义的真髓在于其与人文精 神的关联。 “宗教的根本精神常通过文学艺术方式的 过渡和沉淀, 成为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对人的生命 的终极追求。 ” [1](P192) 林氏散文对佛学的俗化演绎, 是一种貌合神离的境界, “与其称林氏为 ‘虔诚的佛 门弟子’ , 不如称他为佛教文化的欣赏者。”[2] 林氏 并未视佛教为圭臬, 而是加以改造, 诸如 《食家笔记》 中记叙的吃法近乎残忍, 失去佛家慈悲情怀, 佛教在 林氏笔下充当的是一种文化媒介角色。佛教偏向于 强调宗教式的大悲悯情怀, 而林氏更偏重于对佛学的 世俗化演绎。这体现了林氏对人文精神的执着, 其视 域不离大千世界。林氏融合佛心禅理和世俗生活的哲理, 使二者融 为一体, 这也带来了林氏散文中人文精神的繁富景象。一方面, 林氏对情爱的偏执, 可谓 “六根不净”。 “理智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 感情才是人生的全部, 要提到真实的人生, 情爱是绝对免不了的, 它活在人 中, 人活在情爱里。”[3](P47)林氏偏向情理之中的 情爱, 这并非理性思维, 是一种近乎偏激的痴迷。在 《有情十二贴》 中, 林氏说 “我们的耳朵听见河流 的声音……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阳光……在每个 地方都有禅悦” , 林氏乐此不疲地享受, 在佛教看 来是十足的烦恼, 短暂的禅悦显然与精深圆融的佛 法存有差异。另一方面, 林氏入释后, 更是将这种 人文阐释引入了更深境地, 即 “不了义”[3](P52)。 “佛家虽然讲究酒、 色、 财、 气四大皆空……若能忍 把浮名换作浅酌

低唱……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 修的境界吗?”[4](P38)林氏将 “四大皆空” 中的 “四 大” 阐释为 “酒色财气” , 这显然与佛教教义相悖, 林 氏借助佛教却不提倡佛教的戒酒色之规, 只是对其进 行俗化演绎。 这似乎缺失了一般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林氏既有喜忧之相, 也动了喜忧之心, 即 “并未以了 义佛教为依托”[5], 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意蕴。在 《星 落尼罗河》《无常两则》《四随》《素民烧》 诸篇中, 林氏的人道悲悯, 浪漫伤感, “破戒杀生” , 这一切均 迥异于佛教教义的规定, 无不在诠释着林氏的人文悲 悯特色, 是一种人文的非宗教式的悲悯, 裹挟着 “鲜 明的人间指向”[1](P53)。

二、西方的个性人文与林式的哲美人文林氏的入世与佛学的出世形成强烈的鲜明对照, 可修佛亦离不开人间指向, 只有凭借入世之道才能进 入出世之境。林氏汲取东方文化的有益之处进行现 代演绎, 体现了林氏散文人文精神的深厚。林氏散文 是反现代感的, 甚至对此颇有微词。西方的人文主义论林清玄散文的人文精神宋以芳(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摘 要: 人文精神是林清玄在散文创作中终其一生追求和践行的主题, 其在创作中植入传统文化的哲美意 识与情怀, 融合儒释道的文化感悟, 散发出独特的东方哲美气息。通过分析佛教宗教式的悲悯与林式人文关 怀, 西方的个性人文与林式的哲美人文, 阐述林式东方哲美的人文精神生成及价值, 为读者更好地理解林清玄 散文中的人文精神提供参考。关键词: 东方哲美; 人文精神; 儒释道; 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5)10-0025-02收稿日期:2015-10-11作者简介: 宋以芳 (1975—) , 女, 山西晋中人,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硕土。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5.10. 012·25·2015年10月20日Oct.20 2015第35卷 第1 0期Vo1.35No.10林清玄,20 世纪 50 年代出生于台湾高雄, 是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尤其擅写佛理散文, 著述丰富。林氏最为擅长离析佛家教义和人生本质, 加以艺

653jv4z2u11cf865breu5a66i6tmb7010t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