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医诊断学(总结)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 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96真题)

A. 症状及分析

【虚证】阴阳、气血、津液、精髓、脏腑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不足、松弛、衰退。

(07真题)

a. 阳气虚(伤阳):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精神萎靡,大便滑脱,小便失禁——温运、固摄、蒸腾、气化作用下降。 (02、03、04真题) b. 阴血虚(伤阴):手足心热,心烦心悸,面色萎黄或颧红,潮热盗汗——阴不制阳,濡养滋润作用下降。 c. 舌胖嫩,脉虚沉迟——阳虚则阴寒盛; d. 舌红干少苔,脉细数——阴虚则阳偏亢。

【实证】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表现有余、亢盛、倍聚。(08真题) a. 发热:邪气过盛,正气与之抗争,阳热亢盛; b. 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 c. 胸闷,喘息气粗,痰盛者兼痰声漉漉:邪阻于肺,宣降失常; d. 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拒按:实邪积于肠胃,腑气不通; e. 下痢,里急后重:湿热下注; f. 小便淋沥涩痛:湿热下注膀胱; g. 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气化不行; h. 脉实有力:邪正相争,搏击于血脉; i. 舌苔厚腻:湿浊蒸腾。

B. 虚实鉴别:气、血、五脏 虚证 ①肺气虚:气喘息短,自汗,言语无力; ②中气虚:四末微冷,腹胀时减。痛而喜按,不欲食,便溏或泻; ③元气虚:多虚阳上浮,两颧嫩红带白,耳鸣虚聋,头晕心跳,或两手发战,或气不接续 实证 ①肺气实:胸痞头眩,痰多气壅不得卧; ②胃气实:中满,嘈杂懊憹,嗳腐吞酸,呕吐呃逆; ③腹胀满,绕脐痛、大便秘结,或下利赤白,潮热谵语; ④肝气实:头痛目眩 气 血 ①瘀在腠理,则局部青肿疼痛; ②在经络,则身痛筋挛; 唇淡面白,心烦不寐,精神衰弱,津液不足,③在上焦,则胸膈肩膊刺痛; 夜热盗汗,筋惕肉润,甚则手足瘛瘲 ④在中焦,则脘腹窜痛; ⑤在下焦,则小腹胀满刺痛; ⑥凡瘀血作痛,痛处不移,或大便色黑 ①心实:神志失常,喜笑不休; ②肝实:两胁、少腹痛,多怒; ③脾实:腹胀满便秘,身肿; ④肺实:气逆喘咳; ⑤肾实:下焦壅闭,或痛或胀 ①心虚:心虚多悲; ②肝虚:目巟巟无所见,或阴囊缩,筋挛,善恐; 五脏 ③脾虚:四肢不用,饮食不化,腹痞满,善忧; ④肺虚:少气息微,皮毛不泽; ⑤肾虚:头昏眼花,腰痠痿厥,大便虚秘,小便失禁或不通,遗精,五更泄泻 C. 虚实关系

a. 错杂

【实证夹虚】见于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的患者,亦见于原来体虚而新感外邪的病人。

如:臌胀病久,腹大筋露,面色苍黄或黧黑,形瘦肢肿,饮食即胀,二便不利,舌质绛红或起刺,苔干糙黄腻,脉象濡缓或沉细弦数——攻补兼施,或少攻多补。

41

外感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胃有痰湿、浊邪而胃气受损。

【虚证夹实】见于实证深重,拖延日久,正气大伤,余邪未尽的病人,亦见于素体大虚,复感邪气的患者。 如:妇女干血痨证,形容憔悴,身体魁羸,肌肤甲错,五心烦热,饮食少思;但舌质紫暗,边缘有瘀点,月经停久不来,脉象涩而有力——去瘀生新。

春温病肾阴亏损证,见于病证晚期,低热不退,口干,舌质干绛——滋阴养液、扶正为主,兼清余邪。 【虚实并重】原为严重的实证,迁延时日,正气大伤而实邪未减;或原来正气甚弱,又感受较重邪气。 如:小儿疳积,大便泄泻,完谷不化,腹部膨大,形瘦骨立,午后烦躁,贪食不厌,苔厚浊,脉细稍弦——饮食积滞,损伤脾胃,虚实并见。

b. 转化(邪正斗争)

【由实转虚】病邪久留,损伤正气。

如:高热、口渴、汗出、脉大之实热证,因治疗不当,日久不愈,导致津气耗损,而见肌肉消瘦,面色枯白,不欲饮食,虚羸少气,舌上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无力。

【因虚致实】正虚,脏腑功能失常,而致痰、食、血、水等凝结阻滞。

如病本心脾气虚,见心悸气短,久治未愈,突然心痛不止——气虚血滞,心脉瘀阻(当活血祛瘀止痛)。

c. 真假 【假实】

①腹胀满但有时缓解,呼吸喘促但气短息弱; ②二便闭塞但无口渴舌红;

③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按之不痛或按之痛减; ④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 ⑤脉虚弱,舌淡胖嫩; ⑥脉弦硬多与沉迟并见。 【假虚】

①神情默默,然语时声高气粗; ②倦怠懒言,但稍动则觉舒适; ③身体羸瘦,但腹部硬满,拒按; ④脉沉细而按之有力; ⑤泄泻而得泻反快。

d. 辨别:脉象、舌质、言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原因、病之新久、治疗等。

4、 阴阳(八纲辨证的总纲) (04真题)

A. 阴证:抑制、沉静、衰退、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病情变化较慢。

a. 望: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倦怠无力,舌淡胖嫩,苔润滑; b. 闻: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c. 问:发热,饮食减少,口无味,不渴,大便溏腥臭,小便清长; d. 切: 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脉沉迟、弱,细涩,微,无力。

B. 阳证: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以及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的;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病情变化较快。

a. 望: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苔色黄或老黄,甚则燥裂,或黑而生芒刺; b. 闻:语声壮厉、粗浊,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狂言叫骂; c. 问:烦渴引饮,身热喜凉,大便或硬或秘、或有奇臭,小便短赤;

42

d. 切:腹痛拒按,脉浮数、洪大,滑实有力。

C. 亡阴、亡阳(汗、四肢、舌、脉、其他) (92、03真题)

a. 亡阴:脉似洪实或躁疾,按之无力;舌红而干。 b. 亡阳:脉浮数而空,或微细欲绝;舌白而润。 汗 四肢 舌 脉 其他 亡阴 汗热,味咸,如油 温和 红干 洪实或躁疾,按之无力 肌热,气粗,渴喜冷饮 亡阳 汗冷,味淡,汗质清稀 厥冷 白润 浮数而空,或微细欲绝 肌冷,气微,不渴,喜热饮

七、辨证

一、 病因辨证

1、 六淫、疫疠辨证

A. 六淫(每年必考,重点侧重各证典型特点)

a. 风淫证候(发病迅速,消退也快,游走不定,“来去匆匆”) (98、01真题) ①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风邪袭表,伤人卫气,腠理疏松,卫气不固; ②咳嗽,鼻塞流涕:风邪上受,侵肺; ③脉浮缓,苔薄白:风邪犯卫;

④麻木:风邪袭于腠理;强直,痉挛,抽搐,角弓反张:风邪经络; ⑤皮肤瘙痒,丘疹,瘾疹:风郁皮肤。

b. 寒淫证候(清冷,凝滞,收引,伤人阳气,阻碍气血运行) ①发热恶寒,无汗:寒邪束表,玄府不通,卫气不能宣发; ②头痛,身痛:寒邪郁于经脉;

③咳喘,鼻塞:肺合皮毛,皮毛受邪,内舍于肺,肺气失宣降;

43

④脉浮紧,苔白薄:寒袭于表;

⑤手足拘急:寒邪郁结于经脉、阳气损伤,壅遏气机; ⑥四肢厥冷:寒邪凝结,阳气不达四肢; ⑦脉微欲绝:寒凝,气失温煦,筋脉收缩;

⑧腹痛,肠鸣,呕,泻:寒中于里,损及脾胃之阳,升降失常,运化不利。

c. 暑淫证候(炎热升散,必见热象,最易耗气伤津,且多挟湿,常与湿邪相混)

(92、93、98、00、03真题)

【伤暑】感受暑、湿之邪,汗出过多,耗伤津气所致。 ①恶热,汗多而口渴,尿黄:暑性炎热,蒸腾津液; ②神疲而脉虚数:暑病汗多,气随汗泄; ③苔白或黄:暑挟湿邪,湿泛上焦。

【中暑】人在夏令烈日下劳动过久,暑热炎蒸,上扰清窍,内灼神明。 ①发热,口渴,汗出,气急:暑热之热,灼气伤津; ②神昏:暑热挟湿,蒙蔽清窍,内陷心包;

③惊厥:暑热伤津耗气,肝风内动,阳气不达四肢; ④舌绛干燥,脉濡数:暑热炽甚,营阴受灼。 发热 汗 口 舌 脉 其他 汗多 口渴 舌红,苔白或黄 脉虚数 尿黄,神疲 伤暑 恶热 汗出不止 口渴 舌绛干燥 脉濡数 突然昏倒,神昏,惊厥,气急 中暑 发热 汗多,

d. 湿淫证候(重着,粘滞,其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

【伤湿】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 (00真题)

【冒湿】首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来濡弱。 【湿伤关节】关节痠痛重着,屈伸不利。

*《七版》:湿淫证以困重、闷胀、酸楚、腻浊、脉濡缓或细为证候特点。 (04真题)

【内湿】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稀,病位多偏重内脏——脾失健运,多食油腻,嗜酒饮冷。

【外湿】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病位偏重于体表——淋雨涉水,居处潮湿,冒受雾露。

e. 燥淫证候(易伤津液,分凉燥、温燥) (96、98真题) 【凉燥】深秋气候既凉,气寒而燥,人受其邪,寒燥袭于肺卫。

【温燥】秋初气候尚热,炎暑未消,气偏于热,燥热迫于肺卫,灼液伤津。 寒热 汗 兼证 舌 脉 咳嗽,咽痒,鼻塞 舌白而干 浮 凉燥 恶寒,头微痛 无 身热 有 口渴,咽干,咳逆胸痛甚痰中带血及上气鼻干 舌干苔黄 浮数 热燥

f. 火淫证候(火、热、温邪,其性燔灼迫急,耗津伤液,常可致筋脉失润而动风,逼血妄行而动血) ①壮热,口渴,面红目赤,脉洪数:火、热、温邪,燔灼气分; ②吐、衄、发斑、发疹:火热入营血,耗血动血,逼血妄行; ③狂躁,烦躁,神昏,狂越:火热燥燔,心肝受灼; ④痛脓:火热郁结不解,腐肉成脓; ⑤舌红绛,脉细数:火热深入营血; ⑥抽搐,惊厥:火热炽盛致肝风内动;

44

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阳热之邪耗伤津液。

B. 疫疠(瘟病) (92、95、97、98真题)

【特点】春、夏、秋三时俱有;起病时类于伤寒,病初必憎寒,甚者厥逆。 【传入途径】皮毛、口鼻,抵脏腑,溷三焦,正闭邪盈。 【发展趋势】

①外解:发烦、战汗、自汗;

②内陷:胸膈痞满,腹满胀痛,燥结便秘,热结旁流,协热下利,或呕吐恶心,谵语神昏、舌黄,苔黑芒刺。

a. 温疫证候 (00真题)

初起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不憎寒。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头痛身疼,昼夜发热,日晡益甚,苔白如积粉。

b. 疫疹证候:因感染燥热疫毒而引起发疹性病候。 (00真题)

①初起发热遍体炎炎,头痛如劈,斑疹透露:疫毒从皮毛或口鼻而入,侵袭肺胃,肺朝百脉,胃为十二经之海,肺胃能敷布十二经,荣养百骸,毫发之间,靡所不贯,毒既入于肺胃,势必敷布于十二经,戕害百骸;

②脉数:毒热郁蒸,浮大而数——其毒发扬,沉细而数——其毒已深,不浮不沉而数——热毒陷于半表半里“膜原”之间;

③闷疫:初起六脉细数沉伏,面色青,昏聩如迷,四肢逆冷,头汗如雨,其痛如劈,腹内绞肠欲吐不吐,欲泄不泄,摇头鼓颔;

④初起六脉细数沉伏:热毒深伏于内,不能发露于外。

c. 瘟黄证候:因感受温毒挟有湿热而引起卒然发黄的病候。 (00真题) ①初起可见发热恶寒,随即卒然发黄,全身、齿垢、白眼珠黄色深(急黄):湿热与瘟毒蕴郁于皮肤、肌腠之间;

②四肢逆冷:疫毒内于五脏,阴阳格拒而不相顺接; ③神昏谵语:内扰心神;

变证 ④直视:上干脑系,蒙蔽清窍;

⑤遗尿旁流而囊缩:下犯于肝肾,下焦失固; ⑥舌卷而循衣摸床:少阴精气脱绝。

2、 七情证候

a. 喜:喜笑不休,心神不安,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语无伦次,举之失常——肢体疲软,脉缓; b. 怒:烦躁多怒,胸胁胀闷,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眩晕,或腹胀、泄泻甚呕血,发狂,昏厥——舌红苔

黄,脉弦有力;

c. 忧:情志抑郁,闷闷不乐,表情淡漠,神疲乏力,食欲不佳——胸闷胁胀,善太息,腹胀,脉沉弦; d. 思:健忘,怔忡,睡眠不佳,形体消瘦——胸闷胁胀,善太息,腹胀,脉沉弦; e. 悲:精神萎靡,疲乏无力,面色惨淡,神气不足;

f. 恐: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将捕之(恐伤肾则二便失禁,或滑精、阳痿等); g. 惊:情绪不宁,甚则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

3、 饮食劳伤 A. 饮食所伤

a. 胃:胃痛,恶闻食臭,饮食不佳,胸膈痞满,吞酸嗳腐,苔厚腻,脉滑有力; b. 肠:腹痛,泄泻。

45

中医诊断学(总结) - 图文 

3、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96真题)A.症状及分析【虚证】阴阳、气血、津液、精髓、脏腑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不足、松弛、衰退。(07真题)a.阳气虚(伤阳):面色淡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精神萎靡,大便滑脱,小便失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1b4o2zw5g7916095d4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