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八版外科学考试重点大题名词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危象时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39°C)、脉快(>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望、大汗呕吐、水泻等。本病是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至昏迷、虚脱、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约20%~30%。

2、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囊,肠腔并未完全梗阻,这种疝称为肠管壁疝或Richter疝

3、残胃癌RGC: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余胃发生的原发癌称为残胃癌。 4、早期胃癌EGC:即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胃癌。 5、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在门静脉高压高压时,胃壁淤血、水肿,胃粘膜下层的动-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胃粘膜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胃粘膜防御屏障的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6、Reynolds五联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除具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外,还可出现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即~

7、Charcot三联症:肝外胆管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8、Mirizze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胆管篓,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

9、滑动疝: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是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和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10、酒窝征:若乳腺癌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至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

11、桔皮样改变:若乳腺癌的癌块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桔皮改变。

12、绞窄性疝(strangulateded hernia):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13、损伤控制性处理:是指以暂时或简单的方式,不进一步增加过多损伤来控制腹部损伤,如出血和腹腔感染等,使之不再进一步发展,从而有利于复苏和后期确定性手术的进行。

14、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当腹腔内压升高到一定水平,发生腹腔内高压,引起少尿、肺、肾及腹腔内灌注不足,结果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15、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中60%~70%发生在胃,20%~30%发生在小肠,曾被认为是平滑肌(肉)瘤。

16、巴德-吉利亚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又称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由先天或后天性原因引起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段狭窄或阻塞所致。分为三型:I型:57%以下腔静脉隔膜为主的局限性狭窄和阻塞所致。2型:38%下腔静脉弥漫性狭窄或阻塞。3型:5%肝静脉阻塞。

17、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总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副右肝管在此区穿过,是胆道手术极易发生误伤的区域。

18、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性坏死 一、 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1、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选用利血平1—2mg肌注或胍乙啶10—20mg口服。也可普萘洛尔5mg加5%-10%

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降低周围组织对肾上腺素的反应。

2、 碘剂:口服复方碘化钾溶液,首次3-5ml,或紧急时用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

中静脉滴注,以降低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

3、 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分次静脉滴注,以拮抗过多甲状腺素的反应。 4、 镇静剂:常用苯巴比妥钠100mg,或冬眠合剂2号半量,肌肉注射6-8h1次。 5、 降温:用退热剂,冬眠药物,物理降温等综合方法。

6、 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吸氧,以减轻组织缺氧。 7、 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二、 胃溃疡分型与手术适应证。

1、1型最常见,约占50%--60%,低胃酸,溃疡位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 2、2型约占20%,高胃酸,胃溃疡合并十二指肠溃疡。 3、3型约占20%,高胃酸,溃疡位于幽门管或幽门前。

4、4型约占5%,低胃酸,溃疡位于胃上部1/3,胃小弯高位接近贲门处,常为穿透性溃疡,易发生出血或穿孔,老年病人相对多见。 适应证:

1、 包括抗HP措施在内的严格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如溃疡不愈合或短期内复发者。 2、 发生溃疡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溃疡穿孔,溃疡穿透至胃壁外者。 3、 溃疡巨大(直径大于2.5cm)或高位溃疡。 4、 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

5、 溃疡不能除外恶变或已经恶变者。 三、 肠梗阻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变狭小,使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①如肠腔堵塞:

粪块、大胆石、异物;②如肠管受压: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③如肠壁病变:肿瘤、先天性肠道闭锁、炎症性狭窄。

2、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蠕动丧失或痉挛以致肠内容物

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狭窄,常见的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少见,如肠道功能紊乱和慢性铅中毒引起的肠痉挛。

3、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

能运行。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较窄性二类。 临床表现:

1、 腹痛:机械性肠梗阻时,梗阻部位以上强烈肠蠕动,表现为阵发性绞痛,疼痛多在腹中部,也可偏向

梗阻所在部位。发作时伴有肠鸣,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个部位。如腹痛间歇期不断缩短,以致成为剧烈的持续性腹痛,则应警惕较窄性肠梗阻。

2、 呕吐:早期呕吐呈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酸。此后,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高

位肠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低位肠梗阻时,呕吐物出现迟而少,呈粪样。结肠梗阻晚期出现呕吐。

3、 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

腹胀显着,遍及全腹。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4、 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病人多不再排气排便。梗阻早期,尤其高位梗阻,因梗

阻下肠内尚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自行或灌肠后排出,不能因此否定肠梗阻的存在。 四、 单纯性较窄性肠梗阻的区别。 有以下几点考虑较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1、 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仍有持续性疼痛。肠鸣音可不亢

进。有时出现腰背部痛,呕吐出现早,剧烈而频繁。

2、 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显着。 3、 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4、 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胀大的肠袢)。

5、 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6、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7、 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肠间隙增

宽,提示有腹腔积液 五、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1、胆道疾病:胆道结石向下移动可阻塞胆总管末端,此时胆汁可经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结合胆汁酸经细菌作用还原为游离胆汁酸可损伤胰腺,并将磷脂酶原A激活为磷脂酶A,从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2、过量饮酒:是西方国家重要的致病原因,酒精可直接损伤胰腺,还能刺激胰液分泌,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

3、十二指肠也反流:十二指肠压力增高可使十二指肠液向胰管内反流,导致各种蛋白酶被激活,从而导致急性胰腺炎。

4、创伤因素:上腹部顿器伤,穿通伤、手术操作。

5、胰腺血循环障碍:低血压,心肺旁路,动脉栓塞等均可造成胰腺血循环障碍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6、其他因素:暴饮暴食、感染、外伤、药物、高脂血症、高血压、妊娠有关的代谢、等;也有无原因的特发性胰腺炎。 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

(一)症状1、腹痛:典型的腹痛发作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约七八成患者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里急后重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3、全身症状:早期乏力。严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发热,达38度左右,阑尾穿孔时体温会更高。如发生门静脉炎症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二)体征1、右下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位于麦式点,压痛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相关。 2、腹膜刺激征: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逐渐减弱或消失等。3、右下腹包块:如体检发现右下腹饱满,们及一压痛性包快,边界不清,固定,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六、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

1、腹腔脓肿: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或肠间隙等处。因此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好。 2、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大肠或是膀胱、阴道等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

3、化脓性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症。

六、上消化道大出血常见的病因

1、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的病因。溃疡基底的血管壁被侵蚀而导致破裂出血,大多数为动脉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有大量呕血、柏油样便,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脉率加快,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前期症状或状态,称为溃疡大出血。

2、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一旦破裂,立刻发生急性大出血,呕出鲜红色血,导致最严重的上消化道的大出血。

3、出血性胃炎:病人多为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的药物史,也可发生在休克,脓毒症,烧伤,大手术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表现为表浅的,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胃粘膜糜烂,局部伴有活动性出血和血块,可导致大出血。

4、胃癌:癌组织缺血坏死,表面发生溃疡或糜烂,侵蚀血管引起大出血。胃癌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黒粪质比呕血更常见。

5、胆道出血:各种原因导致胆道与血管沟通,引起血液涌入胆道,再进入十二指肠,统称胆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胆道感染、肝外伤,其他原因有肝胆肿瘤和手术损伤等。胆道出血的三联征: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消化道出血。

第八版外科学考试重点大题名词解释

1、甲状腺危象:是甲亢的严重并发症,危象时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39°C)、脉快(>120次/分),同时合并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严重功能紊乱如烦躁、谵望、大汗呕吐、水泻等。本病是甲状腺素过量释放引起的爆发性肾上腺素能兴奋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至昏迷、虚脱、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约20%~30%。2、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系膜侧肠壁及其系膜并未进入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17uc1w715371qz5d0ci05ej21u0yu00k0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