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

8、突触后抑制:是指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因超极化而兴奋性降低所引起的抑制过程。

9、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支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通过后者的活动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

10、回返性抑制:中枢神经元兴奋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释放抑制性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

11、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的广泛区域, 神经纤维交织成网, 其间散布大小不等的神经核团, 称脑干网状结构。

12、内囊:指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上下投射的纤维束。

13、基底神经核:为大脑半球基底部的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 14、感受器的适应:刺激持续不变作用于感受器,传入神经冲动减少或消失的现象。

15、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核团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产生特定感觉和激发传出冲动。 16、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发出纤维弥散投射的大脑皮质,维持皮层的觉醒状态。

17、运动单位:脊髓前角一个α运动神经元与其轴突末梢分支所支配的所有骨骼肌纤维构成的基本功能单位。 18、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亢进现象。

19、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脊髓的反射暂时丧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下降甚至消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储留。

20、屈反射: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肢体皮肤时,将引起该肢体出现屈曲反应,即关节屈肌收缩、伸肌舒张,称屈反射。

21、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由大脑皮层运动区发出下行纤维发动随意运动的系统称锥体系。锥体外系是指锥体系以外协调骨骼肌运动的下行传导路。

22、胼胝体: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

23、学习和记忆:学习指人和运动依赖于经验来改变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神经活动过程。记忆则是学习到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

24、强化:把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相结合。

2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指指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功能系统,为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指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功能系统,为人类所特有的,是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选择题

1、下述哪种神经元联系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 A

A、环状式联系 B、链锁式联系 C、单线式联系 D、辐射式联系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B

A、是去极化局部电位 B、是超极化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特征 D、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 3、总和的结构基础是 C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环状式联系 4、下列哪种神经递质属于儿茶酚胺类: D

A、乙酰胆碱;B、腺苷;C、甘氨酸;D、去甲肾上腺素 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D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5-羟色胺 D、 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6、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B

A、 多巴胺 B、 乙酰胆碱 C、 5-羟色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什么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 C

A、 K+和Ca2+ B 、Na+ 和K+,尤其是K+ C、 Na+和K+,尤其是Na+ D、Na+和 Ca2+

8、神经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最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C

A、胞体 B、树突 C、轴突始段 D、轴突的中部 9、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A

A 、突触后抑制 B、突触前抑制 C、外周性抑制 D、去极化抑制 10、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D

A、突触前轴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增大 C、突触后膜去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

11、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所形成的抑制,称为: A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A、回返性抑制 B、侧支抑制 C、交互抑制 D、突触前抑制 12、关于神经元间化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错误的是 D

A、 单向传递 B、 易疲劳 C、 时间延搁 D、 电化学反应 13、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 D

A、 交互抑制 B、 侧支性抑制 C、 去极化抑制 D、 回返性抑制 14、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

15、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C

A、Na+ B、Ca2+C、K+和Cl-,尤其是Cl-D、Na+ 、K+和Cl-,尤其是K+ 16、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C

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轴突末梢去极化 C、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递质破坏过多 17、以下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 C

A、M、N和α B、M、N和β C、M、N1和N2 D、M、α和β 18、神经冲动抵达末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那种离子的作用? B

A、Cl- B、Ca2+ C、Mg2+ D、Na+ 19、脊髓前角闰绍细胞是 C

A、躯体运动神经元 B、内脏运动神经元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8、突触后抑制:是指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神经元因超极化而兴奋性降低所引起的抑制过程。9、传入侧支性抑制: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zow44336i6gjog0oh073pit886asl004v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