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觉得孩子太“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觉得孩子太“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

最近,听到很多妈妈说起孩子“自私”的问题:

乐乐,女孩,三岁,活泼开朗,但最近我发觉她有些自私和霸道。

比如,我给她买了酸奶,她喝了一口就放在一边了。

我故意拿起来喝了几口,她看见后马上咧嘴就哭,我问她:“妈妈不能喝吗?”

她说:“你喝完了,我喝什么呀!”

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结局大都是以哭闹收场。如何让孩子不那么自私?

——乐乐妈妈

孩子的这种行为,真的是自私吗?

什么是自私?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

此外,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

简单讲,自私就是有意识地“损人利己”。

那么乐乐的上述行为是自私的表现吗? 是谁先让谁感到“被损失”了?

乐乐的这个行为不是“自私”的问题,而是她以为:

你不经过我允许就喝了我喝的东西?

这也太不靠谱了,本来我马上就要接着喝的,下一秒你是有可能把它喝完的呀,你为啥不去拿一瓶新的喝? 为啥不给我打招呼?……

这是物权和尊重的问题:

你连招呼都不打,问都不问,就直接喝了?

就算没打招呼,妈妈直接喝,大人也没多大问题,很自然,毕竟孩子不是“客人”,但如果以此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就太冤枉孩子了!因为明显是孩子先觉得自己被“损失”了,才去“维权”的。

很多大人会认为“自我中心”是不好的,因为有“损人利己”或“只关注自己,不关心别人”的潜在可能性。

其实,“自我中心”不仅正常,而且是值得尊重的“心理能量”。

每个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过程,就是从“自我”走向“他者”,从“家庭”走向“社会”。

父母真正要做的是,着眼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和“规则感”。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在金宝贝“父母课堂”的《社交发展》课里,父母们会学习到,如何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那些“亲近的”、“友好的”、“利他的”的一些社交行为。

“友好的”、“亲近的”大家比较好理解,而“利他的”容易被极端化理解。

我们这里讲的利他是指:“合理的、恰当的”有助于他人的行为,而不是指“一味的讨好”或“极端的”利他主义(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等)。

以酸奶这个例子为例,父母真正要做的是:

1

理解这种“理所当然”,

教孩子基本的社交规则——物品所有权。

给不给的决定权:“我的东西,给不给别人,我说了算。”

别人东西不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不可以随便拿。”

2

主动告诉孩子大人和其他人的需求, 发出请求。

——“妈妈也想喝,我喝一口好吗?”

觉得孩子太“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

觉得孩子太“自私”?有多少孩子正在被冤枉!最近,听到很多妈妈说起孩子“自私”的问题:乐乐,女孩,三岁,活泼开朗,但最近我发觉她有些自私和霸道。比如,我给她买了酸奶,她喝了一口就放在一边了。我故意拿起来喝了几口,她看见后马上咧嘴就哭,我问她:“妈妈不能喝吗?”她说:“你喝完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yk7j95tef3blzb1bwa62p7v43zg7t00hv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