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CD5 +

识别抗原Tl抗原 更新TD抗原 方式自我更新 自发性由骨髓产生 ig的产生 特异性 多

高低

反应性 分泌的Ig的同单特异性,尤在反应后 种型 免疫记忆易形成 lgM>lgG lgG>lgM

不易形成

BCR mlgMMigM, mlgD

30. 简述BC曜样性产生的机制

BCR1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

BCRV区,尤其是V区CDR4 CDR刑CDR顒基酸

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①组合造成的多

序列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

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 V区的有V和J两种基因,而且每一 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的。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 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 BCR②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 BCRCDR③勺基因位于轻链 V、J或重链V、 D 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以丢失或加入数个核昔酸,从而显著增加了 样性。③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

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之后,其

CDR?勺多

V区基因也可发生

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31. 简述多能造血干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其表面标志。

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原始的造血细胞,具有自我增生和分化功能,是各种血细胞的 共同祖先,可增生分化产生多种功能不同的血细胞。其主要的表面标志为: 32. 何谓阳性选择?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阳性选择是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过程中经历的一个发育阶段。胸腺内

CD4卡CD8孜阳性的T CD34和CD1174.

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 -MHC-I或MHC-II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其中与MHC-I类分

子结合的双阳性细胞 CD盼子表达升高,而 CD4分子表达下降;与 MHC-II类分子结合的双阳性细 胞CD4分子表达升高,而 CD8分子表达下降,选择性发育分化为

CD4咸CD8啲单阳性细胞。而未

T细胞则

能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 -MHC-I或MHC-II类分子结合的或亲和力过高的双阳性的 发生凋亡。此过程称为阳性选择。阳性选择的结果,使双阳性 获得了 MH(m制性。

T细胞发育为成熟单阳性 T细胞时

33. 何谓阴性选择?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在 T 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后,单阳性的 T 细胞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自身肽 -MHC-I 或 MHC-II 类分子发生高亲和力结合而被清除或不能活化。只有那些未能与胸腺树突状细胞、巨噬

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或MHC-II类分子结合的T细胞才能发育分化为成熟的 T细胞,此过程称 为阴性选择。阴性选择清除了自身反应性

T细胞克隆,是T细胞形成自身耐受的主要机制。

34. 简述T、B、NK细胞形成自身耐受的机制。

T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是在 T细胞发育阶段经阴性选择后产生的。

双阳性的T细胞在胸腺皮质、皮

髓交界处以及髓质区与胸腺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表达的自身肽 -MHC-I 类或 II 类分子发生高亲和 力结合后而被清除,这样保证了机体

T细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成分的细胞克隆。

B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是在 B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当早期

B细胞逐渐发育为不成熟 B细胞时,

细胞膜表面表达 mlgM,此时如接受自身抗原刺激,则易形成自身耐受。 NK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可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的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KIR)和CD94分子等。这些

抑制性受体通过识别自身的 MHC-1类分子使NK细胞处于受抑制状态,发生自身耐受。 35.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高效价的抗体?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①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核心。一般来讲,抗原必 须是异物,而且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但某些自身物质在一定情况下, 免疫系统也可将其视为异物而发生免疫应答。②抗原分子的理化性状:如大分子物质、复杂的化 学性质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分子构象和物理状态等。

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要想获得高效价的抗体,应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 健康状态、抗原的剂量、免疫的途径、次数等。必要时应加一定量的免疫佐剂。 36. 简述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T 细胞表位

B 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 需 不需

表位性质 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 表位大小

8~12 个氨基酸 5~15 个氨基酸

12~17 个氨基酸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在抗原分子表面

简述TD-Ag与TI-Ag的区别。

结构特点 结构简单,具有相同或重复出现的同一抗原决定基 复的抗原决定基

TI-Ag TD-Ag 化学性质 主要为某些糖类 多为蛋白质类

载体决定基 无 有 结构复杂,往往具有多种且不重

T细胞依赖性

免疫应答类型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产生 Ig 类型 IgM IgG 免疫记忆 无 有 MHC艮制性 无 有

再次应答 无

37. 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某一抗原表位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异性。这种结合的分子机制是 抗原表位的空间结构与抗体分子超变区互补的结果。而交叉反应是指两种抗原分子表面存在有相 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时,同一种抗体结合的现象。因此,交叉反应实质上也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 性结合。

38. 简述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普通抗原 超抗原 化学性质 蛋白质

多糖 细菌外毒素或逆转录病毒的产物 APC处理需不需

MHC-II 类分子结合部位 抗原结合槽 非多肽区 T 细胞反应频率 10 -6 ~ 10-10 1/20 ~ 1/5

MHC艮制性 有 无

39. 何谓佐剂?佐剂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机制如何?

凡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称为佐剂。常用的佐剂有生物佐剂(如 BCG、 CP、 LPS 和细胞因子等)、化学佐剂(如氢氧化铝、 明矾等)及人工合成的佐剂( poly I:C 、 poly A:U )等。

作用机制是: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 理及提呈;刺激淋巴细胞增生分化,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

40. 简述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 抗原提呈细胞是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 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抗原提呈细胞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和非专职 性抗原提呈细胞,前者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B 细胞;后者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等。

41. 试述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在处理和提呈抗原方面的特点。 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三种方式,可摄入较大的 固体物质、极小的颗粒状物质、液态物质等。巨噬细胞表面带有大量不同的受体如

FcR、CR 等,

也可通过受体介导将抗原摄取。这些抗原被摄取后,首先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被降解成小分 子的多肽片段,然后与细胞内合成的 MHC-II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II 类分子的复合物,提 呈给 T 细胞。 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和吞噬作用三种方式。可吞入非 常大量的液体,也可摄入较大颗粒的抗原性物质。但是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不同的是,其仅在 发育的某些特定的阶段才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 外来抗原性物质被树突状细胞摄入后处理成 13~25 个氨基酸的肽段,与 MHC-II类分子结合后表达在细胞表面,再提呈给

CD4+ T细胞。

42. 简述 MHC-I 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过程。

内源性抗原是指由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胞内蛋白质、核蛋白及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这些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后首先在胞浆内蛋白酶体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的肽段,这些

8~11 个左右

氨基酸组成的肽段大小与 MHC-1类分子肽结合区凹槽相仿,在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 TAP的作用 下转移至内质网腔中,与新组装的 MHC-I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 I 类分子复合物。然后通 过分泌途径运 43. 简述 MHC-II 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过程。

外源性抗原是指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当外源性抗原进入机体后,大部分抗原被抗原提呈细胞以吞 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胞吞方式摄入至细胞浆中,被内体及溶酶体中的蛋白酶水解为能与

MHC-II

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片段。在内质网中新合成的 MHC-II 类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肽

-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 CD4+ T细胞。

44. 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

T细胞只能特异性识别表达在 APC表面并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的肽类抗原, 这又称为TCR的双

识别,即TCR在特异性识别 APC所提呈的抗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 MH(分子,也就是说,T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受 MHC分子种类的限制。 TCF所识别的,是由氨基酸一级序列所决定的抗原肽的线性决定簇, 后者可在APC表面MH(分子的

肽结合凹槽中形成特定构象。体内表达

TCRab的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群,它

们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时,由TCRab链可变区进行特异性识别:ab链可变区的CDR1和CDR2结 构域识别并结合MHC分子的非多态性区和抗原肽的两端;

ab链的CDR3结构域识别并结合于抗原

肽中央的T细胞表位,所以决定 TCRab识别抗原特异性的是 CDR赵。 45.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是什么?

T细胞特异性识别 APC所提呈的MHC抗原肽复合物,并被激活和发生增生, 进而分化成效应细胞。 在上述过程中, T 细胞均需要两个来自胞外的信号刺激,即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作用。

T细胞的第一激活信号主要来自 TCR与 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即抗原识别。另外, CD4和 CD8分子作为共受体,可分别与 MHC-II及MHC-I类分子结合,除可增强 T细胞与APC间 的黏附作用外,还参与第一激活信号的启动和转导。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故又称协同刺激信号,即由

APC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 T

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提供。在参与 T 细胞激活的诸多协同刺激分子中,最重 要的是T细胞表面 CD28分子与 APC表面相应配体 B7-1( CD80 和 B7-2 (CD86的结合。由CD28/B7 发出的第二信号,可增强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进而使 T 细胞增殖;还可增加 bcl-xL 的表 达,保护 T 细胞免于凋亡。 活化T细胞还表达CTLA-4,后者的配基也是 B7-1和B7-2。但与CD28分子的作用相反,CTLA-4与 配基结合后可向T细胞发出抑制信号,降低活化T细胞的子代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从而将T 细胞应答的强度限制在一定范围。

APC表面表达的其他协同刺激分子还包括

VCAM-1 ICAM-1和

LFA-3,它们分别与T细胞表面的VLA-4、LFA-1和CD2分子结合,共同提供 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 号。缺乏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活化不充分,不能表现效应功能,或使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凋亡, 或被诱导呈无能状态。 46. 效应 T 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抗原活化T细胞后,经克隆扩增及功能分化,成为效应 T细胞:CD4+Th1细胞和CD8+TC细胞。其

主要功能有:

(1) 抗感染作用:主要针对胞内感染的病原体,包括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感染等。 (2) 抗肿瘤作用: TC 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藉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的杀伤肿瘤

细胞。

(3)免疫损伤作用:效应 T 细胞可引起 IV 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和发展。 47. Th1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学作用:

Th1 细胞主要分泌 IL-2 、TNF-b 和 IFN-g 等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简述如下:

(1) IL-2 :促进 TC 细胞增殖分化为致敏 TC 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途径,促进 Th1 细胞增 殖分化,合成分泌细胞因子,扩大细胞免疫效应。

(2) TNF-b :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使之表达粘附分子和分泌 IL-8 等趋化性细胞因子 ( 这些粘附分 子和趋化因子能使血流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进而迁移和 外渗至局部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反应 ) ;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强其吞噬杀菌能力;局部产生的高浓 度 TNF-b 可使周围组织细胞发生损伤坏死。

(3) IFN-g 作用于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使之 MHC II 类分子表达增强,提高抗原提呈效率,扩大 细胞免疫应答;活化单核吞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和胞内杀伤功能,并使之获得杀伤肿瘤的功能; 促使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多种引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和介质;活化 NK细胞,增强杀瘤和抗病毒作

用,提高机体免疫监视功能。

48. 致敏 TC 细胞对靶细胞发挥杀伤作用的机制:

(I )致敏Tc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并受

MHC I类分子限制。它们只能杀伤

表达相应致敏抗原的靶细胞,并且必须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致敏 TC 细胞对靶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其 表面TCR-CD3复合受体分子与靶细胞表面抗原肽 -MHC I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并在表面

CD8 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相应配体(自身MHC I类分子lg样区)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此时致敏 Tc细胞

分泌穿孔素、丝氨酸蛋白酶和 FasL 等细胞毒性物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和发生细胞凋亡。

( 2)致敏 Tc 细胞杀伤溶解靶细胞后本身不受损伤,它们与溶解破坏的靶细胞分离后,又可继续 攻击杀伤表达相应致敏抗原的其他靶细胞。通常一个致敏 Tc 细胞在几小时内可连续杀伤数十个靶 细胞。这种由 CD8+ Tc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在清除病毒感染、同种移植排斥和抗肿瘤 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 49. 试述CD4+初始T细胞仃hO)在免疫应答中的活化过程及效应: CD4+初始T细胞通过表面TCR-CD3复合受体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抗原肽

-MHC II类分子复合物特

异性结合,在CD4分子的辅助下,产生 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进而通过抗原呈递细胞和

CD4+初始

T细胞表面一组粘附分子(协同刺激分子与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即 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在上述两种信号刺激下,

初始T细胞活化,分泌IL-2、4、5、6等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是诱导 T、B细胞增生分化的重要生物活性介质。 活化CD4+初始T细胞在以IL-4为主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

可增殖分化为Th2细胞。后者产生大量

以IL-4、5、6、10为主的细胞因子,辅助 B细胞激活、增殖与抗体产生。

活化CD4+初始T细胞在巨噬细胞分泌的IL-12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 Th1细胞(即炎性T细胞)。 后者可通过释放 IL-2 、 IFN-g 和 TNF-b 等细胞因子,使局部组织产生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 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50. 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 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

B细胞介导,藉B细胞分泌的抗体执行。B细胞对TD抗原的免

疫应答始于BCR对TD抗原的识别,所产生的第一活化信号经由

Iga/lgb向胞内传导。BCR辅助受

体复合物加强第一活化信号的传导。 Th细胞藉与B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CD40-CD40L等)及 分泌的细胞因子向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B细胞从骨髓进入周围淋巴器官后,在抗原刺激下, 迁移进入原始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并在生发中心发生抗原受体编辑、体细胞高频突变、抗 原受体亲和力成熟及类别转换,最后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记忆

B细胞。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的发

育分化大致可分为活化、增殖和分化三个阶段。 TI抗原诱导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一般不需要

T细

胞的辅助。

51. Th 细胞如何辅助 B 细胞的免疫应答。

(1) Th 细胞的激活:在 B 细胞应答中, Th 细胞的激活分为两种不同情况①初次免疫应答时, DC 和巨噬细胞负责摄取、处理抗原,以 MHC II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 CD4+Th细 胞;②再次免疫应答时,由 B细胞内吞抗原,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段,并以 MHC II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 CD4+Th细胞。

(2) Th细胞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活化的 T细胞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组成性表达的

CD40相互作用,向B细胞传递重要的第二活化信号。在 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中,其他膜分子间 的作用(如ICAM-1/LFA-1 、 C D2/LFA-3 等)也很重要。

(3)Th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活化的 Th细胞(主要是Th2)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如 IL-4、 IL-5、IL-6、

IL-10、IL-13等),可辅助B细胞活化、增生与分化及抗体的产生。 52. 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

黏膜免疫是免疫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产生黏膜免疫

IgA的B细胞主要来自黏膜伴随淋巴

组织(MALT。这里产生的B细胞可经血流迁移到全身的外分泌器官。在黏膜上皮的下面,富含巨 噬细胞、树

突状细胞,它们与 B、T细胞混处在一起。M细胞输送颗粒抗原给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 活化, 活化的Th细胞可分泌IL-2、4、5和IFN-g等多种细胞因子。与此同时,巨噬细胞可分泌 IL-1、12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是诱导

T、B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生物活性介质。

胞,进而活化T细胞。B细胞藉BCR与相应抗原结合,并内吞抗原,然后把加工处理过的小肽提呈 给T细胞,T细胞被激活,产生IL-2,并增殖。活化的 T细胞反过来辅助 B细胞产生抗原特异的 IgA。在穿越黏膜上皮的过程中,IgA与存在于外分泌液中的分泌成分结合,增加了

IgA对外分泌

液中蛋白水解酶的抵抗。同时, IgA 也许会与侵入细胞的相应抗原结合,把病原体或其产物从胞内 带出到黏膜腔,从而避免对黏膜上皮细胞的伤害。 53. B 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

在周围淋巴器官的 T细胞区激活的部分 B细胞进入原始淋巴滤泡,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生 发中心在抗原的刺激下于一周形成。生发中心的 B细胞大约6小时分裂一次。这些分裂增殖的

B

细胞称为生发中心母细胞,有着

B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不发生分裂增殖的 B细胞被推向外侧,

形成冠状带。在生发中心,B细胞继续分化发育,发生抗原受体编辑、体细胞高频突变、抗原受体 亲和力成熟及Ig类别转换,最后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记忆 B细胞。

54. 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类型和生物学意义:

(1) 概念: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 的过程。主要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 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2)

类型: 免疫应答根据其效应机理, 可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

疫和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两种类型。

(3) 生物学意义: 免疫应答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是及时清除体内抗原性异物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免疫性疾病。 55.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感应阶段的基本过程:

此阶段系指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加

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以及 Th 细胞和 B 细胞识别抗原后启动活化的阶段。 TD抗原经APC加工处理后, 以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

Th细胞

通过表面TCR-CD3复合受体与APC表面抗原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特异性结合,并在 CD4分 子与APC表面相应配体(MHC II类分子的Ig样区)相互作用下,诱导产生 Th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进而通过细胞表面协同剌激分子与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7与CD28 ICAM-l与LFA-1、LFA-3与LFA-2)

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

即Th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在上述二种信号剌激下,

Th细胞

B 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通过表面抗原受体结合摄入抗原时可产生活化第一信号,通过

Th 细胞

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40L与ICAM-1)和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CD40与LFA-1)的相互作 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即 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在上述二种活化信号作用下, B细胞被激活。 56. 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阶段的基本过程:此阶段系指活化的

T、B细胞在细胞因子

的作用下增生分化为效应细胞的阶段。 活化的Th细胞通过表面IL-4、2、6等细胞因子受体, 与以 IL-4 为主的细胞因子 (自分泌或旁分泌 )结合,可进一步增殖分化为 Th2 细胞。该种 T 细胞形成细胞克隆,产生大量

IL-4、5、6、10等多种细胞因子,从而为活化 B细胞和其他T

细胞的增殖分化做好物质准备。活化

B细胞通过表面IL-2、4、5、6等细胞因子受体与活化

Th 和 Th2 细胞产生的 IL-2 、 4、 5、 6 等细胞因子作用后, 可进一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合成、 分泌Ig。在B细胞分化阶段有部分 B细胞停止分化,成为记忆 B细胞,该种B细胞再次与相 同抗原接触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 57.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主要不同点见下表 : 表 16-1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鉴别 区别点

初次免疫应答

再次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 巨噬细胞为主

B

细胞为主

抗体出现的潜伏期

较长 较短

抗体高峰浓度 较低

较高

抗体维持时间 较短

较长

抗体类别 IgM

为主 IgG

为主

抗体亲和力

较低

较高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CD5+识别抗原Tl抗原更新TD抗原方式自我更新自发性由骨髓产生ig的产生特异性多高低反应性分泌的Ig的同单特异性,尤在反应后种型免疫记忆易形成lgM>lgGlgG>lgM不易形成BCRmlgMMigM,mlgD30.简述BC曜样性产生的机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w25r54m8597tl37kuug5o77k30e1i00qo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