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

作者:齐鹏飞

来源:《活力》2011年第18期

[关键词]感动中国;典型人物;报道

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10位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年度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屏,这就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典型报道在我国被认为是一种最具指导性的报道形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典型报道的影响力不断地被软化和边缘化。典型报道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典型报道也在不断地演进、发展,尤其是典型报道的“重头戏”——典型人物报道! 一、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塑造中的创新

《感动中国》在娱乐偶像当道的今天,推出一批张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人物,无疑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起着正面的示范作用,《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的报道方面所作的创新值得借鉴和思考。

(一)平民化——“小人物”变身感动大主角

一段时期以来,大众的关注度低是典型报道的一大劣势,《感动中国》为了赢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大众参与,采取平民化策略,走小人物但当大主角的路线,这是典型报道成功的首要条件。

(二)天然去雕饰——平淡的白描还原人物本色

在众多由媒体举办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它所推选的人物能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同,是因为“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找准了表现人物的方法,改变了以往靠刻意塑造“全面典型”的表现手法,而是“天然去雕饰”,用平平淡淡的白描手法述说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還原了人物的本色。 (三)极具感染力的人物短片以及优美传神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从播放介绍年度人物事迹的短片开始,短片中既有制作人员的解说,也有获奖者心声的吐露,还有他人的评价。短片追求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选取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事迹片段,放大最感人的细枝末节,以期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准确、丰满、生动,使受众对获奖者有全面的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外,“感动中国”评委会还为每位获奖人物量身撰写了颁奖辞,这些颁奖辞准确地概括了人物的感人事迹,生动、大气、权威,又极富文采,人情味浓厚。 二、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塑造中出现的困境

“感动中国”自诞生以来,获得无数观众的好评,在传播形式上的不断创新突破也使得它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正因为有着高关注度,感动中国的困境也随之出现。 (一)受众对评选结果的质疑

天津老人白芳礼从74岁开始一直到他逝世,在生命最后的19年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却是一个零。白芳礼的落选激起了网友的强烈不满,网上出现了一片尖锐的“讨伐声”,更有网友就此撰文发表个人看法,比如《白芳礼,你凭什么感动中国?》网络转载率很高,而且至今仍有人在顶这个帖子。 (二)选择人物事件失实

1969年8月15日,在黑龙江逊克县双河村插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两根电线杆),跳入洪水不幸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06年2月9日,在电视台播出的盛大颁奖典礼上,当年和金训华一起跳入洪水的陈健当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此前媒体报道,洪水中金训华托了陈健一把,陈健于是许下诺言留在那片土地为金训华守墓36年,并为此“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那一晚,陈健这个名字感动了中国。

紧接着几天,同跟金训华、陈健下乡的知青却说陈健说谎!知青们说陈健根本没有替金训华守过墓,甚至每年的扫墓都没有参加过。知青们还提出疑问,当时水流那么急,金训华不可能来得及托陈健。而陈健却觉得自己冤枉,说自己从来没说过金训华托了他一把,是记者歪曲了他的意思,首先采访陈健事件的记者费平凡也对陈健当时的说辞含糊不清。 (三)“感动中国”缺乏创新

1.形式上缺乏创新。有人说“感动中国”越来越像春节晚会,每年都是千篇一律的放短片,讲故事,推荐人,颁奖词,最后惹得全场全国观众热泪盈眶。对于有些人物的描述明明可以点到即止,但是非得夸大描述细节,有一种不达煽情不罢休的目的。

2.选取人物上缺乏创新。每年当选“感动中国”的人物,其中文体工作者以及航天员之类的国家公职人员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就很容易让人们把“感动中国”当做是先进事迹评选,或是劳模表彰大会。

三、感动中国在典型人物塑造中的推动发展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尊重受众的意向

“感动中国”既然是以“感动”为主题,就应该在广大受众中挖掘那份真正为他们所承认、欣赏、珍惜、尊崇的纯粹的感动,而不能违背受众的这种心愿与期待,去“包装”本不属于感动的感动或是摒弃某种被普遍认可的感动。 (二)严格遵守新闻的基本特点

感动中国在人物评选的审核上,应该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新鲜”的两大基本特点,对人物做客观真实的报道,不做太多粉饰,扩大人物的可信度。而从生活中汲取典型的营养,塑造有血有肉的典型,不矫揉造作,才能对现实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 (三)更多关注普通人

典型被视为“神人”的时代结束了,“普通人”的典型形象则获得新的生命力。典型越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就越能引发受众的共鸣,取得的效果就越大。虽说前面说过“感动中国”的优点之一就是“平民化”,但是这种“平民化”只是刚开始创办“感动中国”时给观众的一种新鲜感,随着举办次数的越来越多,所谓的“平民化”越来越不“平民”。所以“感动中国”应该继续走好“平民”之路,才能得到越来越多普通受众的支持!□ (编辑/丹桔)

论《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论《感动中国》中的典型人物作者:齐鹏飞来源:《活力》2011年第18期[关键词]感动中国;典型人物;报道从2003年开始,一个以“感动”为主题、以评选过去一年具有崇高人格魅力、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10位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voax33wn472h8v7sa970wk4t3v47w00u3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