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某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5.1.1外部变形

(1)大坝水平及垂直位移变化与水位、气温关系明显,位移沿坝轴线均呈河床坝段大,两岸边坡坝段小的分布规律,大坝外部变形尚未发现异常。

(2)实测坝顶水平(相对)位移最大值(13#坝段)为13.90mm,高程975.00m廊道水平(相对)位移最大值(14#坝段)为13.01mm,坝顶垂直位移最大值(16#坝段)为12.02mm,坝基垂直位移最大值(14#坝段)为7.32mm。

(3)坝体正、倒垂线观测资料系列长度有限,缺测次数较多,已取得的部分观测成果离散性太大,不足以反映坝体的实际变位情况,也难以通过垂线组对坝体绝对水平位移进行换算。从已完成的大坝外部变形控制网测量成果的初步分析来看,坝体整体变位不大,在工程合理范围之内,变形基本正常。

(4)大坝水平位移(相对)总体上没有增大的趋势,而坝基垂直位移表现出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说明时效对坝基垂直位移还有影响。

(5)引张线在1999年2、3月水位大幅度变化时的几次测值与库水位的相关线图中,水位升降过程拟合较好,说明在该水位下坝体处于弹性变形。

5.1.2渗流观测

(1)部分测值较好的坝基扬压力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呈明显的线性相关,且越靠近上游的测点,其测压管水位随水库水位变化的滞后时间越短,与库水位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越高。

(2)在分析时段水位范围内,部分测值较好的测压管反映出坝基扬压系数和浮托力均较设计取值小,且扬压系数横向分布规律比较合理,上、下游防渗帷幕和坝基排水孔对降低坝基扬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由于坝基扬压力测值受施工期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高水位下的扬压力情况也尚不清楚,对坝基扬压力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还有待在今后长期不懈地观测和资料分析工作中不断提高。

(4)坝基层间剪切带扬压力均不大,扬压力与水位关系不明显;坝基排水孔对降低层间剪切带扬压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且排水孔出口高程对扬压力的大小有直接影响;因层间剪切带扬压力观测时间较短,至今仅有3次测值,对扬压力更深入的分析有待今后继续进行。

(5)20#坝段最下游靠近坝趾处测压管水位较设计高,应尽快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降低此处扬压力。

38

(6)从5#、14#坝段埋设的渗压计看,距坝面一定距离处的渗压较小,说明坝体混凝土密实性好。

5.1.3应力、应变及温度

(1)坝踵附近、坝体中部及坝址附近混凝土实测正应力均为压应力,应力变化与测点处温度变化相对应,呈比较明显的年周期变化,应力值大小相对稳定。

(2)水库蓄水后,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厂、坝结合部应变计组实测上下游方向压应力逐渐增加(该处测缝计一直处于闭合状态),说明厂坝联合受力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坝体纵、横缝开度随测点温度升高而变化,即升温时闭合,降温时张开,最大开度为2.93mm;对灌浆区(横缝下部及纵缝)绝大部分测点坝缝不再张开,但仍有个别测点灌浆时间未选在测点最低温度时,导致灌浆后温度进一步降低时,坝缝仍会张开;厂坝接合纵缝开度灌浆后也不再增加;压力钢管与周边混凝土之间部分测缝计表现为缝面闭合;坝踵部位与基岩接触面均处于闭合状态,表明坝体与基岩接解面结合良好。

(4)抗剪平硐回填混凝土周边缝在混凝土降温时,大部分均有一定的张开,但一度很小,在经过两次灌浆后,缝没有进一步张开。因测时相对较短,今后缝是否会继续张开还有待进一步监测。

(5)抗剪平硐内埋设的三向测缝计显示,SCJ08、SCJ10两条剪切带层间三向相对变位均不大,且变位与库水位、气温关系不明显。

(6)坝体内埋设的钢筋计所测得的钢筋应力与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变化规律正常。实测最大钢筋应力为(R14-21)90.77MPa,大部分钢筋应力均很小。

(7)14#坝段压力钢管周围埋设的钢板计实测最大钢板拉应力为(F14-18)113.97MPa,最大压力应力为(F14-4)-129.54MPa,均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应力分布规律也基本符合设计理论计算情况。

(8)基岩变位计测得最大压缩变形仅为(M3-1)-0.5mm,最大拉伸变形为(M21-2)1.0mm。基岩变形量很小。

(9)从坝体埋设的温度计测值来看,各测点温度基本已趋于稳定,稳定后温度范围与设计取值基本一致;基岩温度受水库蓄水影响很小;水库水温随深度降低,库底处温度在8~12℃左右,且水温变化滞后于气温。

5.1.4大坝综合评价

经过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几年来观测成果的整理分析,得出了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及温度等的一些变化规律,这些规律基本符合万家寨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的设

39

计理论以及同类重力坝的各种变化规律,因此,可以说大坝目前运行状态基本正常。但从现有观测资料看,也存在部分测点测值规律性不强,部分观测项目测量精度不高的情况,还有待下一步继续进行连续、有效、认真的观测,获得大坝更为真实全面的观测资料,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以便对大坝工作状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5.2建议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的结果,结合本次分析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为便于今后更好的进行大坝安全监测及资料的分析工作,指导本工程的安全运行,对今年大坝监测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5.2.1 进一步加强观测工作的管理,提高观测成果的可靠性。

5.2.2 坝体垂线组是通过从下往上逐级转换的,一旦其中某个测点没有测值,可能导致整条垂线均无法计算,望在今后的观测中注重垂线组测值的完整性。

5.2.3 鉴于目前坝体垂线的观测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坝体的绝对水平变位,敬请工程建设单位尽快进行大坝外部变形观测成果分析。

5.2.4 坝顶视准线和高程975.00m廊道引张线观测均以1#、22#坝段垂线组为基准,一旦这两组垂线没有测值或测值精度不高,则直接导致无法求出坝顶和高程975.00m廊道各测点的水平位移绝对值或求出的水平位移失真,所以在今后的观测工作中,要尽量同时测量坝体垂线和坝顶视准线、高程975.00m廊道引张线,并保证测量精度,以利于相互转换。

5.2.5 在测量过程中,要随时将本次测量结果与上次或前几次的结果进行比较,如发现测值变化较大,应重新进行测量;当几次测量结果比较一致时,则应对资料作一定的分析,并对当时可能影响测值的因素作记录,以备进行系统资料分析时作参考。

5.2.6 当库水位短期有大幅的变化时,应加密测次,以尽可能多地捕捉坝体随库水位的变化规律,为更进一步地分析大坝的性态作好准备。

5.2.7 对尚未完善或已完成但测值效果不好的项目,应尽快完善或处理,使大坝安全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工程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40

某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报告

5.1.1外部变形(1)大坝水平及垂直位移变化与水位、气温关系明显,位移沿坝轴线均呈河床坝段大,两岸边坡坝段小的分布规律,大坝外部变形尚未发现异常。(2)实测坝顶水平(相对)位移最大值(13#坝段)为13.90mm,高程975.00m廊道水平(相对)位移最大值(14#坝段)为13.01mm,坝顶垂直位移最大值(16#坝段)为12.02mm,坝基垂直位移最大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u3fb9qkny6j6mw9r6u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