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质量保证措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的坡度放坡。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行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短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

(2)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填筑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大出20~50cm,然后削坡成型。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2m,其他公路不得小于1m,台阶底应为2%~4%向内倾斜的坡度(如下图)。

(4)沿河、鱼塘地段的路基可设边坡防护。如抛石防护,石笼防护,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或加大边坡,一般在设计水位以下可采用1:(1.75~1.2),常水位以下为1:2~1:3。 4、治理方法

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层、反压护道、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也可采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以减轻压力。 (三)路堤失稳 1、现象

路堤以下软基向两侧挤出,路堤坍塌或塌陷。 2、原因分析

(1)路堤筑于软土地基之上,路堤填筑前未对软基进行处理,而路堤的重量又超过软基的承载能力。

(2)路堤填筑速率过快,使软基来不及固结到够提高承载力来克服路堤的重量。 3、预防措施

(1)在路堤施工以前对软基进行处理,提高其承载力。

(2)控制填土速率,填土速率可以由理论计算或用下列方法确定:1)地面沉降速率:埋设沉降板,每隔1~2天观测一次,要求中线表面日沉降量不大于10mm。2)边桩水平位移:边桩长1.0~1.5m,打入地面以下1.0m左右,要求日水平位移不超过5mm。3)地基孔隙水压力:在地基不同深度埋设孔隙水压力计进行观测,要求孔隙水压力不超过填土荷载应力的50%~60%。 4、治理方法

把失稳路基的松填料清除,然后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常用加固方法有置换土,反压护道,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砂桩,深层加固等,再将路基分层填筑,分层压实。也可采用轻质路堤,以减轻压力。 (四)路堤与构筑物错台 1、现象

由于路堤与构筑物的纵向不均匀沉降,造成构筑物连接处在公路运行先期产生沉降差,引起错台,车辆行驶过程中跳车。 2、原因分析

(1)构筑物与路堤之间的纵向不均匀沉降,一般地区公路桥梁多为桩基础,桩尖落到持力层,设计控制工后的沉降量一般为2~3cm,而桥台后路堤,往往由于预压荷载或固结时间不足,路堤压缩及软基沉降没有全部完成,致使路堤竣工后沉降偏大,引起错台。

(2)构筑物后的填土,特别是开挖后的回填土,旌工时分层填筑不严格,碾压效果差,压实度偏低。 3、预防措施

(1)路堤填筑超前,待桥头路堤沉降固结后(一般需预压半年)再开挖进行桥台旋工。 (2)路堤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聚苯乙烯(EPS)砌块。 (3)进行软土地基处理。

(4)桥台后设一定长度的搭板,起缓冲作用。

(5)小桥、涵洞允许有自身适量的、均匀的沉降,使之与路堤沉降相协调,例如采用箱形结构、联合基础,加筋土桥台等。 4、治理方法

对错台引起的桥头跳车,需加强经常性的养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需局部(桥头部分)罩面,对桥头混凝土砌块装配式面层需进行适当加补基层,抬高面层砌块;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加罩沥青面层,以消除错台影响。 (五)路堤基底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1、现象

路堤基底地面经压实后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 2、原因分析

(1)基底地面表层的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等没有清除。

(2)基底地面原为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水又无法排出。 3、防治措施

(1)路基填筑以前应清除地表种植土、草皮、树根、淤泥,然后再进行基底地面压实。

(2)对于水田、池塘、洼地,土的含水量高的情况,应先开纵横向排水沟,排水疏平,再进行压实。如仍无法达到压实度,则可用石灰均匀拌入,或换填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的土,然后再进行压实。 (六)路基填土压实度达不到标准 1、现象

填土经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压实度。 2、原因分析

(1)填土含水量偏大或偏小,达不到最佳含水量。

(2)填土颗粒过大(>10mm),颗粒之间空隙过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粉质土、有机土及高塑指的粘土等。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实度不够。 3、预防措施

(1)应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压实。

(2)优先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等作为路堤填料,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

多雨潮湿地区当采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作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上路床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晾晒、掺加石灰粉等)使其压实度达到上表标准。上述土用于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可采用轻型标准,其压实度应达到要求。

(3)填土应水平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通常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度不小于8cm。

(4)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压实机具和压实遍数。 (七)路基弹簧 1、现象

路基土在压实时产生受压处下陷,四周弹起,如弹簧般上下抖动,路基土形成软塑状态,体积没有压缩,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俗称弹簧土。 2、原因分析

(1)填土为粘性土,含水量过大,而水分又无法散发,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压实,就会产生弹簧土。

(2)下卧层软弱,含水量过大,在上层碾压过程中,下层产生弹簧反映了上层弹簧,或者下层水分通过毛细作用,渗入上层路堤,增加了上层的含水量,引起弹簧。 (3)过度的碾压,使土颗粒之间空隙减小,水膜增厚,抗剪力减小,引起弹簧。 3、预防措施

(1)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堤填料。

(2)填土在压实时,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之内。

(3)填上层土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土。

(4)在填土时应开好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到路基50cm以下。 4、治理方法

(1)将弹簧土翻开晾晒、风干接近最佳含水量(+2%)时再进行压实,或将弹簧土挖除换干土或透水性材料,如:砂砾、碎石等回填、压实。

(2)用石灰粉或其他固化材料均匀拌入弹簧土中,经一定时间闷料,吸收土中水分,减少含水量,然后再进行压实。 (八)沟槽回填土沉陷 1、现象

沟槽中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下沉,形成下凹现象。 2、原因分析

(1)沟槽中积水、淤泥、松土等没有清除干净就进行回填。 (2)基底未填渗水材料,或水位下的回填土采用粘土填筑。

(3)回填厚度过大,没有做到分层回填、分层压实,回填土压实度没有达到标准。 3、预防措施

(1)沟槽回填前,应排干积水,清除淤泥,松土及杂草、杂物。然后挖成台阶状,

再进行回填。

(2)基底应铺筑不小于30cm的砂垫层,然后宜用塑料指数小于6,水稳定性好的透水性土回填至水位以上50cm。或者用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砂砾,高碱灰等回填。 (3)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至达到规定压实度,分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4、治理方法

(1)如是局部沉陷应将沉陷部分松土挖出,然后用符合要求的土分层回填,分层压实,修复沉陷。如果土的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则可以均匀的拌入石灰后再压实,修复沉陷。

(2)如为大面积沉陷,而采用翻挖有困难时,则可以对沟槽采用加固措施,如回填石灰土、砾石砂、三渣材料来修复沟槽,并对沟槽上的路面厚度作适当的加厚。 (九)路床积水 1、现象

路床上有水无法排走 2、原因分析

(1)路床平整度差,凹凸不平,在凹槽处形成积水。 (2)路床横坡过小,无法将水通过横坡排除。

(3)路床开挖后,没有做好排水盲沟,或排水盲沟淤塞,使路槽水无法排出到边沟中去。

(4)路床标高低于周围路面标高,而路基又没有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以至路床水无法排除。 3、预防措施

(1)路床平整度应达到规定要求。 (2)路床横坡应≥2%~3%,以利排水。 (3)路槽开挖后,应开设盲沟,并同边沟连通。 (4)路基应开好排水边沟,或做好其他排水措施。 4、治理方法

根据路床积水原因,按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预防措施),将路床积水排出。 (十)路肩盲沟淤塞 1、现象

质量保证措施 

(1)路基应按设计要求或有关施工规范要求的坡度放坡。如因现场条件所限达不到规定的坡度要求时,应请设计进行验算,制定处理方案,如采取反压护道,砌筑短墙,用土工合成材料包裹等。(2)路基边坡应同路基一起全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填筑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大出20~50cm,然后削坡成型。新旧路基填方,边坡的衔接处,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2m,其他公路不得小于1m,台阶底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r00u5u1nv0wk4t3v4f03ibqw7s1xb00tj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