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及其他
抗生素
对抗G+菌感染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等。
一、大环内酯抗生素
大环内酯抗生素是指具有一个12-16个碳骨架大内酯环附着一个或者多个脱氧糖结构的抗生素,包括14元环红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15元环阿齐霉素和16元环的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白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等。这些药物在药动学、抗菌作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
1、不耐酸,口服会被胃酸破坏,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吸收;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强;——肠溶片。
2、体内分布广,均可达血药浓度,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体内时间长;
3、抗菌谱窄,>PG,G+、G-球菌、厌氧菌、胎儿弯曲菌、军团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耐青霉素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 4、作用机理: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5、细菌对本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药物之间存在着部分或完全交
1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叉耐药性,红耐药,螺旋耐药,但停药一段时间后会消失;
以红霉素作用应用广。
红霉素:1952年由美国Eli Lilly公司开发的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从链丝菌的培养液里提取得到的。
特点:
1、味苦,不耐酸——口服胃酸破坏,抗菌活性低——肠溶片——在肠道崩解吸收——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高+SB——尿路感染+SB碱化尿液。
现在临床上口服的红霉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剂: 红霉素肠溶片:糖衣片
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利君沙)——口服后在体液中分解出酯和红霉素碱吸收——干糖浆——小儿抗菌药——肝损害
无味红霉素:红霉素的丙酸酯——无苦味——适合儿童服用——对肝功能损害大
2、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但不持久——停药数月后可恢复敏感性; 3、抗菌谱:与PG相似,略广, (1)对G+的强大的抗菌作用;
(2)对G-菌菌的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军团菌有效,
2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4、临床用途:(1)青霉素过敏和耐药; (2)百日咳; (3)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尿路感染、弯曲菌所致败血症首选;5、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转肽作用及信使RNA移位,作用位点是50s亚基。6、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大剂量用药可出现胃肠道反应,无味无霉素会有肝损害——GPT升高,发热、黄疸等——肝病或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罗红霉素(严迪):与红霉素相似,对酸的稳定性好,口服吸收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1-2次/日。
阿奇霉素:商品名希舒美,有口服片剂、注射用混悬剂和静滴用剂型。
1、耐酸,可口服,吸收较好,半衰期长, qd;
2、对G+和G-垧氧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梅毒螺旋体、支原体、边团菌、淋球菌的活性比红霉素强;其中突出的是它对嗜血杆菌属(流感和副流感)、卡拉莫拉菌及军团菌属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2-8倍,对肺炎支原体的活性比红霉素强10倍。
3、多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多种感染及对边团菌肺炎、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及尿路感染效好。500mg qd 连续3天。
3 / 7下载文档可编辑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