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淄博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精选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淄博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1 资料收集

雷电资料使用了淄博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3―2013年10a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雷电日数”也叫作雷暴日数,一天内只要观测到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雷声就算是一个雷暴日,不论雷暴持续了多长时间,雷暴日虽不能准确显现雷电发生次数,但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雷电活动规律。 2 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淄博市地处鲁中地区,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临黄河。淄博市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淄博南北狭长,地形多变。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气候的地域分布不均。全市南部山区年雷暴日比北部平原多 ,呈现出南高北地的特性,这与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有密切关联,南部山区多丘陵和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多平原地势较低,由于动力和热力作用使得南部山区对流旺盛,有利于雷暴天气系统的形成,随之雷暴活动频发。 3 雷暴日数的时间分布特征 3.1 雷暴日数的年际变化

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如图1所示,2003―2013年全市平均雷暴日为20.6d,2004年最多为32d,2009年最少为

10d。在趋势变化上,可以看淄博市年雷暴日数线性减少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近年来淄博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观测站周围的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周围的建筑物施工现场、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噪音,也会影响观测员对雷暴日的记录,这个或许是原因之一,当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大气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是不是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雷暴日数的季节变化

在2003―2013年的10a间,初雷日最早为2月28日,出现在2010年;终雷日最晚为10月31日,出现在2009年。淄博市雷暴日数随季节变化明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季次之。春季3―5月平均雷暴日数为4.36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1.1%,夏季6―8月平均雷暴日数为15.63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5.8%,秋季9―11月平均雷暴日数为0.54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2.61%,冬季12―2月平均雷暴日数为0.1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0.49%。由此可见,淄博雷暴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3 雷暴日数的月变化

雷暴日数的月变化差异大,如图2所示,雷暴日数月变化呈单峰型,雷暴日数主要集中在6―8月,1月为无雷电月,2月最低,3―5月雷暴日数逐步增加,6月骤增,7月达到峰值,8月开始减少,9月骤减,10月逐步减少,11月、12月为无雷电月。7月雷暴日数最多为6.27d,占全年雷暴日数的30.4%;6月和8

月次之,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4.09d和5.27d,分别占全年雷暴日数的19.8%和25.5%。由此可见,淄博雷暴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和频发性。 4 总结

本文从观测站记录雷暴日进行分析,总结了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淄博地区属于雷暴多发区,年平均雷暴日20.6d。雷暴日月际变化7月最多,3―4月是雷电匮乏期向雷电活跃期的过渡期,每年5―9月为雷暴活跃期,此期间全年雷暴发生最为频繁,11月、12月、1月为雷电匮乏期,此期间无雷电活动。雷暴日有明显季节特征,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根据以上特点,应采取相应防御措施减少雷电灾害发生:

一是完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有利于使雷电探测系统有效地、准确地收集雷电信息,提高雷电监测效率和准确度,同时有利于提高雷电预警预报水平,使社会大众能够及时在雷电活动发生前做好防雷准备,以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是气象部门在制定防御雷电灾害规划时,着重考虑重点区域、重点时间段。防雷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在雷暴活跃期,尤其是7月份应进一步加强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三是气象部门应加强对社会防雷宣传,普及防雷知识。加大对社会民众的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利用传统的报纸、

电视等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雷暴活跃期加大对防雷知识的科普力度,使社会民众掌握更多的防雷知识,全面提高社会民众的防雷减灾意识,避免社会民众因缺乏防雷知识造成雷灾事故的发生。

四是气象部门应加大对防雷的检测力度。加大对各类建筑物的防雷检测力度,排查各中雷击灾害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雷暴活跃期到来之前对易燃易爆场所、危化品企业的防雷安全检测,从源头上强化防雷安全措施,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5k5w65d1wb4c2db011p1797950lpza00fc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