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科标准练(二)
(时间:40 分钟 分值:90 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2024·衡中同卷)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主要侵染人体的传出神经元,导致肢体松弛性
麻痹。PV 由单链 RNA 和蛋白质外壳(核衣壳)构成。核衣壳含 4 种结构蛋白,其中 VPI 可诱导
人体产生抗体,因此可将培养的 PV 减毒制成疫苗,从而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 PV 的单体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B.VPI 可引发细胞免疫,该过程产生特异性抗体
C.可将在人工培养基上获得的 PV 制成疫苗
D.PV 可破坏人体的反射弧,使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D [构成 PV 的化合物包括 RNA 和蛋白质,因此构成 PV 的单体包括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A 错误;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B 错误;病毒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获得,C 错误;由
题意可知,PV 可破坏人体的传出神经元,从而使反射活动无法完成,D 正确。]
2.(2024·泉州市二检)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细胞膜上蛋
白质的结构改变,不可能导致(
)
A.Cl-转运受阻,诱发囊性纤维病 B.水重吸收受阻,影响水平衡调节
C.Na+转运受阻,影响神经冲动产生
D.氧气扩散受阻,诱发脑组织损伤
D [Cl-、Na+的跨膜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收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有关。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无
关。故选 D。]
3.(2024·泉州市二检)下列有关农谚的解释,错误的是(
) 解释
农谚
“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
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
A
捧”
加产量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
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
B
霜”
增加产量
“地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
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
C
粮”
率,增加产量
D
“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施用有机肥可为农作物提供无机盐,增加产
量
C [农谚“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说明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较低,
有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白天温度适宜、光照强,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有机物;
夜晚温度降低后,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增加产量。A 选项正确。农谚“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说明水稻、小麦对水分
的需求是不同的。小麦与水稻的需水量不同,因此应灌溉不同量的水。 选项正确。农谚“地 B
尽其用田不荒,合理密植多打粮”,说明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一定范
围内,增加密度,扩大叶面积,光合产物增加,产量上升。但叶片单位面积光合作用合成有
机物质的量不变,即提高农作物种植密度,可提高光合总产量但光合作用速率不变。 C选项错
误。农谚“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说明使用有机肥能增加产量。有机肥不仅
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所需的无机盐,而且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
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物分解时间长还能延长肥效。D 选项正确。]
4.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 A 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取得的胚芽鞘切段
(长度为 4 mm)浸入蒸馏水中 1 h 后,再分别转入到 5 种不同浓度的 A 溶液(实验组)和蒸馏水(对
照组)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24 h,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
结果见下图。根据下图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切段浸入蒸馏水 1 h 是为了减少切段中原有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两组实验中切段的长度均先增后减,说明 A 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浓度为 0.1 mg/L 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需要再重复一次
D.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 A 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为 1 mg/L 左右
B [两组实验中切段的长度相比于浓度为 0 时没有表现为减弱,不能说明 A 的作用具有
两重性,B 错误。]
5.(2024·福建南平市高三质检)为了研究水生生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作用,研
究人员从某城市内河中取水样分别设置水葫芦、鲢鱼、“水葫芦+鲢鱼”等不同处理组进行
实验,分别取样检测水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不含水生生物,总磷浓度上升
B.第 2、3、4 次检测结果显示水葫芦单独处理能降低总磷浓度
C.为保护内河生态环境稳定,需控制水葫芦和鲢鱼的投放数量
D.“水葫芦+鲢鱼”的处理方法,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要优于水葫芦单独处理
A [对照处理的水体中仍然含有水体中的微生物,A 错误。]
6.中心法则包括 DNA 复制(甲)、转录(乙)、逆转录(丙)、RNA 复制(丁)和翻译(戊)等环
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环节和丁环节都要消耗 4 种核苷酸,但碱基配对情况有一定差异 B.乙环节和丁环节都能合成核糖核苷酸链,但这两个环节的模板不同
C.丁环节无需搬运核糖核苷酸的工具,但戊环节需搬运氨基酸的工具
D.甲、乙、丙和丁环节均需要酶的催化,但戊环节不需经过酶的催化
D [DNA 复制时消耗 4 种脱氧核苷酸,碱基配对情况为 A—T 和 C—G,而 RNA 复制时消耗
4 种核糖核苷酸,碱基配对情况为 A—U 和 C—G, A项 正确;转录和 RNA 复制的产物都是 RNA(核
糖核苷酸链),前者的模板是 DNA 的一条链,后者的模板是 RNA,B 项正确;DNA 复制、转录、
逆转录和 RNA 复制时原料都是通过随机碰撞的形式到达特定位置,而翻译过程中需要转运 RNA
将氨基酸搬运到特定位置,C 项正确;中心法则各环节都需要酶的催化,D 项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9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做答。第 37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39 分)
29.(10 分)(2024·河北正定中学模拟)已知玉米黑粉菌感染玉米叶片使其产量下降。为
探究黑粉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叶绿素含量 气孔导度 光合速率 NADIA 苹果酸酶
(mg·chl·g·FW-1) (mmol·m·s)
(mgCO2·dm-2·h 活性(IU)
)
10
-1
正常叶片
2.45
0.7
10.3
感染叶片
2.44 0.11 3.9 1.7
注:NADIA 苹果酸酶是玉米利用低浓度 CO2 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酶,气孔导度越大,反应 叶片从外界吸收的 CO2 越多。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玉米黑粉菌是通过抑制
________ 的活性和减少进入叶肉细胞
________,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来降低玉米产量。
(2) 与 正常 叶片相 比 ,当 光合速 率和 呼吸速 率相 等时 , 感染 叶片所 需的 CO2 浓度
________(“增加”“减低”“不变”),原因是_______。
(3)为减小黑粉菌对玉米产量下降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解析:(1)由表中数据以及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玉米黑粉菌是通过抑制 NADIA 苹果酸酶的 活性和抑制气孔导度从而减少进入叶肉细胞 CO2 浓度,进而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来降
低玉米产量。
(2)由于感染黑粉菌的玉米叶片利用低浓度 CO2 的能力下降了,所以与正常叶片相比,当 (3)为减小黑粉菌对玉米产量下降的影响,可采取农药防治的方法减少黑粉菌的感染或选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感染叶片需要的 CO2 浓度增加。
用抗病的玉米来减少玉米产量的降低。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1)NADIA 苹果酸酶 (2)增加 (1 分)
CO2 浓度 暗反应(1 分)
感染黑粉菌的玉米叶片 (感染叶片 )利用低浓度 CO2 的能力下降 (抑制
NADIA 苹果酸酶的活性和减小气孔导度)
(3)农药防治(化学防治)或选用抗病的玉米
30.(10 分)(2024·全国卷高三大联考)现有一只小狗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某
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该小狗出现此症状的原因。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一种原因是:血糖偏低,如果给小狗注射________溶液后症状得到缓解,则说明该假
设成立,此种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来缓解此症状进行进一步验证。
(2)另一种原因是:某一内分泌腺病变,导致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
通过测量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来判定病变部位。
a.若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则说明病变部位为下丘脑。
b.若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病变部位为垂体,可通过注射________来验证该推测。
c.如果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病变部位为甲状腺。
用上述方法判定该小狗异常病因所依据的原理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
________调节。
解析:(1)小狗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得到缓解,说明小狗出
现症状的原因是低血糖,还可以注射胰高血糖素达到升高血糖的目的。(2)若小狗患病的原因
是垂体病变,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增多。可通过注射促甲状腺激素来验证该推测。若小狗患病的原因是甲状腺病变,
小狗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用上述方法判定该小狗异常病因所依据的原理是:甲状腺激
素的分泌过程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答案:(除特殊说明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1)葡萄糖(1 分)
胰高血糖素(1 分)
促甲状腺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偏高,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 促甲状腺激素 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 分级和反馈
31.(9 分)碳排放增加形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减小,对北极当地物种造
成严重威胁,如很多兽群之间彼此远离。下图为北极地区的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已知北极鳕鱼捕食 10 kg 浮游动物 A 可增加 2.5 kg 重量,捕食 30 kg 浮游动物 B 可
增 加 2.5 kg 重 量 , 但 不 能 推 算 出 第 二 、 三 营 养 级 之 间 的 能 量 传 递 效 率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冰消失造成浮游动物 A 的栖息地减少,其 K 值将________,同时,科学家发现北极鳕
鱼大量捕食浮游动物 B,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北极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弱,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排放的增加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有关,化石燃料中的能量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属
于________。
解析:(1)北极鳕鱼捕食浮游动物 A 或浮游动物 B,其增重的量为其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
能量,而北极鳕鱼的同化量包括两个去向,即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
量,而题目中没有给定也无法推出北极鳕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再者浮游动物 A、B 的同化
量也无法推出,因此不能推算出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北极鳕鱼和浮游动物B
之间为捕食关系,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
(2)由于北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温度低,分解者分解作用较弱,因此与一般生态
(通用版)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单科标准练2(含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