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周易导读课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周易导读课程内容及要求

1、课程性质 通识选修课

2、课程的基本价值

第一,追本溯源,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周易》为五经之首,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诸多学说的渊源,指导学生研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人文修养和基本知识。

第二,正本清源。历代学者注释、解说、演绎之作甚众,民间附会内容亦多,故沾染较多的虚妄、神秘成分,从学理、学术、思维、逻辑等层面对《周易》进行解释,可以澄清周易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周易》,并能够终生受用而不知惶惑。

基于学术研究、通识培养、人文教育等需要,开设此课,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功底、德行修养的作用,不言而喻。

3、 课程设计思路

一是本经的导读,主要是对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象、爻辞的解读,使得学生明白周易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逻辑观念和文学修辞,从感性上理解周易的数理体系和文化蕴含。 二是十翼,即《彖传》、《象传》、《文言》、《系辞传》、《序卦传》、《杂卦传》,主要是对六十四卦的易义、易象、易理、易序、易数等进行讨论,通过系统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周易》来源、历史和基本的演算方法。

在此之外,安排一两次专题讲座,就《周易》的发展演进历史、主要流派、衍生的术数、基本典籍和主要易学家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周易》的基本概貌。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意在通过对《周易》经传的解读,使学生了解周易的行程、发展和学说体系,掌握《周易》基本的思维模式和逻辑结构,熟悉周易所蕴含的哲学、历史和文化常识,正本清源,解开《周易》神秘的面纱,使学生能够丰富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锤炼思考意识,完善自身修为。

2、 课程内容概要(模块、主题)及学时分配

1、易源:主要讲述河图洛书、连山、归藏、周易的形成过程。2学时。 2、易经:主要讲述易名、经卦、易传的内在关系与基本内容。2学时。

3、易流:主要讲授孔门易、象数易、义理易、心性易、学问易的大致概貌。2学时。 4、易家:主要讲授京房、王弼、孔颖达、李鼎祚、邵雍、朱熹、张惠言、尚秉和等易学家对于周易的研究。2学时。

5、易道:主要讲述易教、易德、易失等相关观点和论述。2学时。

6、易义:主要分析《周易》所蕴含的通变、辩证、太和等观念。2学时。

7、易理:主要讲授《周易》的太极论、阴阳论、三才论、四象论、五行论等学说体系。2学时。

8、易象:主要讲述卦象、爻象、辞象等分析模式。2学时。

9、易卦:主要分析卦类、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相关问题。2学时。 10、易序:主要讲授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序关系。2学时。 11、易爻:主要讲授三百八十六爻的结构、位置关系。2学时。 12、易辞:分析周易卦辞的特点、表现手法等。2学时。 13、易时:讨论周易与天干地支的配属关系及其性质。 14、易图:讲授易学体系中重要的图表使用方法。 15、 易占:分析《周易》所录的基本占卜方法。

16、易断:讨论《周易》占断的基本要素和内在关系。

17、易例:分析《左传》、《史记》、《汉书》等典籍中所记载的主要的卦例。

18、易衍:介绍《周易》所衍生出来的京房六爻、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流派。 均为2课时,加上复习和考试,共40课时。 2.22讲课大纲 周易通识·绪论

一、何为《周易》? 1、经:经学典籍 2、传:思想系统 3、学:知识体系 4、术:民俗文化 二、为何学习《周易》?

1、群经之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二、为何学习《周易》?

2、兴象之源 《系辞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兴:起兴,直观思维; 象:意象,形象思维;

兴象:象内象外:艺术逻辑 3、立言之本 《老子》:“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吕氏春秋·离谓》:“夫辞者,意之表也,鉴其表而弃其意,悖。故古人之得其意则舍其言矣。听言者,以言观意也。听言而意不可知,其与挢言无择。” 《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周易略例·明象》:“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尽意莫若象。” “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 郭象: “夫言意者,有也,而所言所意者,无也。故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而后至焉。” 道生:“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 4、数理之始

1、2、3、4、5、6、7、8、9 12、55、50、49、60、64、384 5、思维之则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6、方术之基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三、如何学习《周易》? 1、疏通文本:说了什么 阅读文本:笃实 探求义理:空灵 指导行事:敬慎

2、理解文意:什么意思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追本溯源:为什么这么说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4、举一反三:还能怎么说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 元、亨、利、贞 四、学易的态度 1、洁静精微而不贼

《礼记·经解》: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孔颖达疏“洁静精微”:“《易》之于人,正则获吉,邪则获凶,不为淫滥,是洁净;穷理尽性,言入秋毫,是精微。”(《五经正义·礼记疏》) 张善文:

洁者,一尘不染,通体清澈,一片冰心在玉壶之谓也;静者,涵咏沉潜,闲适乐天,万物静观皆自得之谓也;精者,纯粹不杂,坚确不移,炉火十年磨一剑之谓也;微者,虚无飘渺,得失无度,别有天地非人间之谓也。 “《易》之失,贼。”

“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

《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 《洪范九畴》:“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 2、清明条达而不鬼

《淮南子·泰族训》:故《易》之失也,卦;《书》之失也,敷;乐之失也,淫;《诗》之失也, 辟;礼之失也,责;《春秋》之失也,刺。温惠柔良者,《诗》之 风也;淳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让者, 礼之为也;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故《易》之 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忮;《春秋》 之失,訾。六者,圣人兼用而财制之。失本则乱,得本则治。其美在和,其失在 权。 《易》之失也,卦; 清明条达者,《易》之义也; 《易》之 失,鬼; 3、顺道而行而不悖

周易导读课件

周易导读课程内容及要求1、课程性质通识选修课2、课程的基本价值第一,追本溯源,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周易》为五经之首,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诸多学说的渊源,指导学生研读,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人文修养和基本知识。第二,正本清源。历代学者注释、解说、演绎之作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gvjw9tzk26ksx798r2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