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50~70年代先后共创作6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多余人)、《前夜》、《父与子》(新人)、《烟》、《处女地》(民族运动),其中以前四部尤为卓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3) 《罗亭》是屠格涅夫第一部长篇小说。罗亭是俄国文学中继奥涅金、毕巧林之后又一“多余的人”形象。

(4) 《前夜》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早的一部歌颂“新人”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英沙罗夫)

(5) 《父与子》主人公――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的形象:(大题) 4. 奥斯特罗夫斯基:是俄国杰出的戏剧家。

悲剧《大雷雨》是奥斯特罗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戏剧的中心人物:卡捷琳娜。她 不但是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中,也是俄国文学中最美好的妇女形象之一。 5.涅克拉索夫:是俄国解放运动第二阶段最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 (1)《大门前的沉思》证明,涅克拉索夫的诗已日臻成熟。 (2)长诗《严寒,通红的鼻子》是杰出的一篇。

(3) 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涅克拉索夫创作的高峰。是一首打破俄罗斯诗歌旧传统、把农民放在作品中心位置的人民史诗。

6.车尔尼雪夫斯基:是19世纪中叶俄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批评家、作家。 他在被囚时所写的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副标题就是《新人的故事》。“新的 一代平常的正派人”。(洛普霍夫、吉尔沙诺夫、韦拉)

小说除了描写“新人”之外,还通过拉赫梅托夫的活动,在俄国文学中第一次刻画了一个职业革命家、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形象。拉赫梅托夫出身贵族,堪称60年代的最高典型,也体现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正面人物形象。 第四部分 七十至九十年代文学 一、主要作家、作品:

1. 柯罗连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

柯罗连科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地探索着人生意义的问题。《盲音乐家》是表现这一主题的著名中篇小说。

2.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继果戈理之后19世纪下半期俄国最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戈洛夫廖夫老爷们》,成功塑造了一个反面典型――犹杜什卡。

3.陀思妥耶夫斯基: 是俄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高尔基说:“他的才华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1)《穷人》以书信体写成。继承了普希金和果戈理描写“小人物”的传统,但在开掘人

6

物心理方面有新的突破。

(2)继《穷人》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了《同貌人》(又译《双重人格》)写小人物为主。

(3)《死屋手记》,详细描绘了犯人在狱中的生活和习惯,劳动和娱乐。

(4)186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罪与罚》得到了公认,并给作家带来了世界声誉。 (5)1868年,发表了《白痴》。梅什金在小说中是“白痴”,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小说情节是围绕女主人公娜斯塔西娅?费利波夫展开的。

(6)70年代初发表《群魔》,错误的理论一旦掌握了人,人也会产生群魔的事。 (7)最后一部巨著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伊凡?卡拉马佐夫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通过他和周围人的思想冲突表现了重大的社会问题。

4.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三部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和《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著,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1)在高加索服务期间,托尔斯泰开始了文学创作,写了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少年》、 《青年》。

(2)《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宁娜》标志着托尔斯泰的创作进入成熟,即全盛时期,也标志着 俄国文学继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之后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3)《战争与和平》是历史题材,突出的反映了1812年卫国战争的人民性。接近人民,热爱祖国,在托尔斯泰心爱的主人公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4)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列文。

5.契诃夫:是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1) 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第六病室》、《凡卡》……

(2) 戏剧:契诃夫的戏剧革新始于《海鸥》,以后在《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等剧本中又有所发展。

第五部分 中国现代作家与俄苏文学 一、五四前后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1. 俄国文学真正为中国文坛所关注,并对中国文学产生实际的影响始于五四前后。 2. 鲁迅曾在1927年说:“俄国文学作品已经译成中文的,比任何其它国家都多,并且对于现代中国的影响最大”;“中俄两国间好像有一种不期然的关系,他们的文化和经验好像有一种共同的关系”。

3. 郁达夫在《小说论》一书中也认为:“世界各国的小说,影响在中国最大的,是俄国小说”;而他本人更是对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情有独钟,他说:“……我的开始读小说,开始想写小说,受的完全是这一位相貌柔和,眼睛有点忧郁,绕腮胡子长得满满的北国巨人的影响。” 4. 译介的热诚和感情的专注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接受者受发送者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中国新文学所走过的道路正说明这一点。

7

二、俄国文学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它促进了中国新文学早在观念和内容上的更新: 1. 19世纪进步的俄国作家呼应着解放运动的激波巨浪,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专制斗争,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意识、人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得到中国新文学先驱者的认同。

2. 茅盾曾在《契诃夫的时代意义》一文对此这样描述道:“我也是和我这一代人同样被五四运动所惊醒了的。睁圆了眼睛大吃一惊的,是读到了苦苦追求人生意义的19世纪的俄罗斯古典文学。”中国旧文学“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新文学作家必须明白“文学是为人生而作的”。

3. 俄国文学这种“为人生”的观念不仅在五四时期初期“即与中国一部分的文艺介绍者合流”,而且日益广泛地被更多的不同流派的中国作家所接受。

4. 在对真实人生大胆描摹和无情剖析的俄国文学面前,鲁迅痛感到中国旧文学的“瞒和骗”,鲁迅写出了显示中国文学新生机的小说《狂人日记》。这种影响最深刻的一面就在于鲁迅像果戈理那样写出了毫无讳饰的赤裸裸的真实人生。

5. 中国文坛上出现过“问题小说”热,这里也有着俄国文学的影响。周作人就在《每周评论》上以俄国小说为例,大力倡导用“问题小说”取代中国传统的“教训小说”。“问题小说”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它却带来了中国文学主题的革命性变化。

6. 就知识分子问题而言,中国作家也像俄国作家一样,通过塑造一系列“多余人”和“新人”形象,反映了“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深刻主题。

最早将“多余人”一词从俄国引入的是瞿秋白,他的《赤都心史》中就有“中国之‘多余人’”一节。郁达夫小说《零余者》中有如同罗亭一样的多余者。鲁迅小说《孤独者》中那些“时常自命为‘不幸的青年’或者‘零余者’”的来客,他们的精神特征实际上也成了五四以后中国社会中的一部分不满现实但又无行动能力的知识分子的写照。

同样,中国作家笔下的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也与俄国文学中的“新人”形象有着内在联系。如:巴金早期小说中的那些热烈追求光明,不惜牺牲爱情、健康,乃至生命的青年知识分子身上,无疑有着俄国平民知识分子和民粹主义革命者的某些投影。 7. 描写小人物,俄国文学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新文学。从俄国文学那里,中国读者“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从那里,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辛酸的挣扎,”并进而激发中国作家“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强权者的憎恨和愤怒”的强烈愿望。

8. 鲁迅回忆自己的创作道路时说:“后来我看到一些外国小说,尤其是俄国,波兰和巴尔干诸小国的,才明白世界上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命运的人,而有些作家正为此而呼号,而战斗。偶然得到一个可写文章的机会,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

9. 在俄国文学的影响下,一大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出现在鲁迅、茅盾、叶绍均、沈从文、夏衍、艾芜等作家犯人作品中。(巴金笔下的“鸣凤”身上见到托尔斯泰笔下的卡秋莎?玛丝洛娃颇为相似的命运以及作者倾注的深深地同情。)

8

三、在艺术成就探索中的影响:

1. 19世纪俄国文坛,无不显示出俄罗斯民族文学独具的撼人的艺术魅力。这一切深深影响了正在进行艺术探索的中国作家,不少人默默地汲取其中的养料,并诚挚地把俄国作家称为自己创作生涯中的重要的老师。

2. 当然,与文学观念或创作内容相比,艺术形式的影响更显得复杂和多样。例:鲁迅受过不少外国作家的艺术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果戈理、契诃夫和安德烈耶夫。(关于果戈理两位作家的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在作品题材、人物设置、表现手法和结局处理等方面的相似。)(鲁迅小说中确能见到契诃夫那种在浓缩的篇幅里透视人类的灵魂,在平常的现象中发掘深刻的哲理的特点。郭沫若也在这层意义上称他们为“孪生的兄弟”。)(安德烈耶夫对鲁迅的影响,鲁迅说:“我那《药》的末一段,就有些他的影响,”)

3. 对巴金影响最大的是屠格涅夫,巴金在《谈谈我的短篇小说》中说:“我那些早期讲故事的短篇小说很可能受到屠格涅夫的启示写成的。”这两位作家的散文诗都具有抒情、哲理和象征相结合的特色,并且都喜欢运用梦幻手法。比较屠格涅夫的《门槛》和巴金的《撇弃。就会发现两篇作品从主题、艺术构思到表现形式都十分相似。

4. 茅盾却断然否定自己的处女作《幻灭》在艺术上受了屠格涅夫的影响。“屠格涅夫我读得最少。他是不在我爱读之列”。“我爱左拉我亦爱托尔斯泰。……可是我自己来试作小说的时候,我却更近于托尔斯泰。”这种“更近与托尔斯泰”的倾向既表现在矛盾的小说创作中遵循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那部震动现代中国文坛的长篇小说《子夜》“尤其得益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如:《子夜》开始为吴老太爷治丧的场面,在全书的结构中的作用就与《战争与和平》开始时宫廷女官舍雷尔客厅的场面相似。茅盾借灵堂这一热闹场面引出主要人物及吴荪浦和赵伯韬矛盾冲突的主线和几条副线,巧妙地把“好几个线索的头”,“然后交错地发展下去”。

5. 作家之间的艺术影响是复杂的,这不仅表现在影响源的各个不同或一个作家可能同时受到许多外国作家的综合影响,而且表现在即使同样对某个外国作家感兴趣的中国作家,其接受影响的角度和深度往往也大相径庭的。如:郁达夫、巴金、沈从文、艾芜等作家都对屠格涅夫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但是郁达夫主要是在感情上与之相呼应,并在塑造“零余者”形象时接近屠格涅夫;而沈从文更多的是从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获取艺术灵感。糅游记散文和小说故事而为一。《湘行散记》。

6. 由此可见,单从社会历史原因上是无法解释为什么有的作家倾心于果戈理和契诃夫,有的作家则师承于屠格涅夫或托尔斯泰之类的问题。作家之间的艺术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审美趣味、艺术追求、创作个性和精神气质上的接近。

7. 当外来影响完全融化到一个受影响的优秀的作家境界中去时,它就会成为作家独特风格的一个有机部分。尽管巴金受到屠格涅夫影响较大,以至于被人称为“中国的屠格涅夫”,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我们却不能将他们划入同一风格类型的作家,他们的风格差异是相当明显的。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是作家的创作个性的具体表现。巴金在《再谈探索》一文中

9

说过,他受屠格涅夫的影响很大,但是并没有变成屠格涅夫。因为“别人的影响,也还是像食物一样要经过我的咀嚼以后消化了才会被接受”。

8. 优秀作家之间的风格可能接近,但决不会雷同。大胆地、自觉地接受外来文化中积极因素的影响,并逐步形成自己独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风格,这是巴金,同样也是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许多有成就的中国现代作家所走过的带有某种普遍意义的历程。 名词解释: 1.十二月党人:

俄国19世纪初期的贵族革命家,主要革命目标是推翻专制政体和农奴制度。1825年12月在彼得堡起义,称为十二月党人。文学倾向认为文学强调社会作用和诗人的社会职责。诗歌充满高度的政治激情。 雷列耶夫、拉耶夫斯基、丘赫尔别凯、奥陀耶夫斯基、别斯图热夫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特色。最优秀的诗人是雷列耶夫。《公民》政治抒情诗《沃伊纳罗夫斯基》最好长诗。 2. 多余人:(2001年考过)

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生活在贵族阶级趋向没落的时期,又接受了西欧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对专制农奴制下的生活感到窒息,不愿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又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立场,缺乏生活目的,不能有所作为,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赫尔岑第一个把普希金小说中的奥涅金称作“多余的人”,其本意为:贵族社会中的“多余的人”。他的形象出现本身是俄国社会觉醒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多余人形象。

第一个形象 1830年 叶甫盖尼?奥涅金 普希金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 30年代 毕巧林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40年代 罗亭 屠格涅夫《罗亭》

1859年 拉夫列茨基 屠格涅夫《贵族之家》

最后一个形象 50年代 奥勃洛摩夫 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 3. &《外套》:(名解)2001年考过

《外套》是果戈理《彼得堡的故事》中最著名的一篇小说。被认为是继普希金《驿 站长》之后,直接写小人物的又一部杰作。果戈理在主人公施马金奇身上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受尽欺凌屈辱的可怜又可悲的小人物形象。施马金奇死后,抢大人物的外套是作家对社会不公的谴责。

4.40年代初“斯拉夫派”与“西欧派”两大派别,进行论争。

10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

(2)50~70年代先后共创作6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多余人)、《前夜》、《父与子》(新人)、《烟》、《处女地》(民族运动),其中以前四部尤为卓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3)《罗亭》是屠格涅夫第一部长篇小说。罗亭是俄国文学中继奥涅金、毕巧林之后又一“多余的人”形象。(4)《前夜》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早的一部歌颂“新人”的长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fxnb9l5yg6m3qp9xkwe9ersa9ps1u00xc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