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 7.2 城市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提升作业 十八 城市化

(建议用时:20分钟)

(2017·青岛模拟)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1、2题。

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 ) A.东部与东北 C.中部与西部

B.东部与中部 D.东北与西部

2.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 ) A.水资源丰富 C.地形平坦

B.农业发达

D.人口与产业过度集聚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化弹性系数为正值,故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最明显,故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东部和东北城市化对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说明城市化随着人口和产业发展出现了城市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第2题,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发达,水资源丰富,这些条件都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但由于东部人口众多,产业过度集中,产生众多的城市问题,使得城市化弹性系数降低。 【加固训练】

(2017·江淮十校联考)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

(1)据图可推断 ( )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 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 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 C.土地的质量改善 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

【解析】(1)选A,(2)选D。第(1)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市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

(2017·张家口模拟)HD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 800万人口的目标。下面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2

3.北京市近年来H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B.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解析】3选A,4选C,5选B。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读图乙可以看到,北京市近年来HD不断增加,表明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为不协调状态,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导致人口规模增长速度超过了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城市经济发展速度是增长状态;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无关。第4题,水土流失

3

和荒漠化属于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乡村。第5题,结合前面分析,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是避免人口在中心城区高度集聚,促进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北京市经济和人口分布相协调。在全市范围内均衡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导致人口分布更不均;城市内部划分有不同功能区,不是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流动人口增加,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良性发展。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应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

4

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

(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建议用时:25分钟)

(2016·海南高考)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 A.二环与三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1选C,2选B,3选A。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在1.00附近最为平衡。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

5

人教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 7.2 城市化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城市化(建议用时:20分钟)(2017·青岛模拟)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1、2题。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A.东部与东北C.中部与西部B.东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ered45jc31ujtp7zqyg25ui718xn3018w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