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产业经济学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成绩:

《产业经济学》作业

题目:我国银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

姓名 张彤馨 学号 09614135 专业 工商管理 任课老师 闫邹先 学校

完成日期: 2012 年 11 月 14 日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一、壁垒产生原因

1、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特定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障碍。 进入壁垒产生的原因: 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绝对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产品差异化,对特定资源独占优势。 非经济性壁垒: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 2、退出壁垒:企业退出某个特定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障碍。

退出壁垒形成的原因:沉没成本(资产专用性)、因违约成本及企业信誉损失所面临的退出壁垒(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行政性障碍(供电、水力、交通运输等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政府不允许退出)、市场发育不完善所造成的退出壁垒(不能有效的实行产权交易)

每个行业都有一个进入障碍,他代表这新进入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形成竞争力.进入障碍越低,则该行业的竞争程度越高。

二、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

银行业进入壁垒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信息优势或技术等内在经济性因素引起的进入障碍,可称之为经济性进入壁垒;另一类是由政府对银行业进入所采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外在规制性因素所引起的进入障碍,一般称之为规制性进入壁垒。

1、规制性进入壁垒

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策性壁垒,长期以来,中国对银行业一直实施严格的政府管制政策,对现有银行以及新进入银行在市场参与、参与地域范围、参与程度等方面都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包括禁止进入异地任意开设分支行,禁止任意扩大营业范围, 禁止将分支机构任意升级,禁止抬高或压低资金成本,等等。并且,对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实行更为严格的管制。《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后,商业银行设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但行政性审批透明性较差,即便申请者符合其它条件,设立与否有赖于人民银行对经济发展与银行业竞争状况所作的判断。

2.经济性进入壁垒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银行物理网点分布遍及全国,贴近市场,成为百姓“身边的银行”,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客户信息。并且,在储蓄客户尤其是广大

中小客户心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和极高的信任度。这些都构成了我国银行业新进入者的经济性进入壁垒。

3、规制性进入壁垒的双重效应

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具有正负双重效应:一方面,适度的进入规制是一种重要的防范银行风险的制度设计。通过对市场准入的规制,银行规制机构可以从竞争者数量上控制银行的市场竞争程度,以免银行业的过度竞争加剧金融风险,把住银行安全的第一道关,保证新银行未来的稳健经营,有效降低银行发生重大问题乃至危机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规制往往与垄断相伴,产生“规制下的垄断”,带来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一般而言,规制性进入壁垒越高,新银行进入越困难,银行业的市场垄断程度越高。 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新银行很难进入,市场供给由在位银行控制,在位银行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按其收益最大化定价,并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这会使得其金融产品价格偏离自由均衡价格,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效率”,降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而且,居于垄断地位的在位银行,缺乏为降低成本、产品价格以及丰富产品种类而积极创新的激励,经营绩效低下。

由上述定义可知,两种进入壁垒具有不同的性质: 经济性进入壁垒适用于所有银行,具有平等性和自发性。新银行可据此对竞争对手和进入市场后的预期收益进行分析,并做出是否进入的抉择。规制性进入壁垒对不同银行往往采取差别政策,具有外在强制性和非平等性,银行的主体能动性难以发挥。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通常表现为对市场准入资本要求较高、批准较严、并且往往在法律上或具体的行政审批上增加限制性条件等等。 经济性进入壁垒与规制性进入壁垒有着重要的联系。在规制性进入壁垒的保护下,在位银行可以形成经济性进入壁垒。我国银行业便是一个例证,经济性进入壁垒和规制性进入壁垒都较高,并且,长期以来在规制性进入壁垒的保护下,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但由于严重阻碍了有效市场竞争,银行业整体绩效却不容乐观。

产业经济学论文

成绩:《产业经济学》作业题目:我国银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姓名张彤馨学号09614135专业工商管理任课老师闫邹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e31h9efp97u3cm9b9nu86wqu5roq70039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