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洗髓经原文及解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重新洗涤污浊改造自己回归原本,如此则凡圣同归合一了。

物我一致篇第四

这一篇比较短,主要说明我与万物同出一源、无二无别的深奥道理,因为文字简短,所以我补充了一些解释。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神相,辅助成生意。」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首先要学人以此观点来看世界,不要以外型来评断了解其内涵。举个简单的大家都能了解的科学例子来说,这世界万物大家都知道是以原子所组成,不同的原子排列组成可以形成各种物质,但是原子这东西却是不变的。这道理其实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修道人发现了。以此推想,不同的原子排列组成不同物质,那不是幻化是什么?这种现象你说神不神?是不是要感叹这游戏规则的奥妙?而且万物的组成还有互相扶助生化的作用,等于是变化到难以想象的多样性却又互有功能性,这种妙化的神奇无怪西方的基督信仰要把它说是上帝的安排了,因为人类是无法理解的。

「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气血,缺一即不备。」 现在这解说从远方又拉近回我们身上。

人与物,一是我、一是我所用,只有人没有物、或是只有物没有人都无法生存。而药饵与气血是修道人常用的名词,缺一不可。药饵是帮助一个病体恢复健康的外物,气血是人体赖以运作的成分。为何这里又扯到这个?后面再一起解释。

「飞潜与动植,万物为人使。造化恩何鸿,妄杀即暴戾。」

这里说到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动物与植物,都为人类所用。这其中的变化生成道理是多么的复杂?天地、世间、万物对人类的恩惠又是无比的大,但是这恩惠却是建立在人类的杀与伐上,人类以万物为用,用法就是杀与伐,就是以暴力取用,暴力杀伐的行为必然招受后果报应,但是这又是这世间生态的必然,这种无奈必须要了解,不然是没有机会修行成功的。同样的道理可以在佛经里看到。

「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麋与鹿,食少而服气,竟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这世间生物各自有其生命周期,有的早上出生晚上就死去,有的却可以一活百年。而我们呢?大部分都执着追求这外在的衣与食,少有回顾重视自己的生命价值与能力上,每天都在打着”自己绝不会死”的主意,规划各种以”我会永远活下去”为前提的计划。如果好好看清这世间万物生成道理,回来看看自己生命,比较一下与其它生命的不同,其实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跟一只蚂蚁、蜜蜂、长颈鹿、骆驼的生存方式、方向、举动都是同样一个道理的,都是为了生存、欲望而活着。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样才是?

这本经从一开始到这里,对一个有兴趣修行的学人讲出一些修行的重点观念与思想。一开始先说一些鼓励的话,说人身如何难得、时光易逝要好好把握,为何要立定修行的志向,平时如何利用时间,该怎么用功等等(总义),也鼓励大家这功夫知难行易,只要努力一定有成。然后说明这宇宙的开始,在量子、质子、中子、原子出现之前就有的生成道理(无始锺气),

再讲到这气化生成地水火风四种性质能量(四大假合篇),然后再回到学人面前讲到凡人与圣人对相同事物的不同看法,但回归来说又只是一念之差而已(凡圣同归)。然后到这篇(物我一致)讲世间万物与我(人)的关系。总归来说,都是苦口婆心希望我们能认清事实,看透这世间的真相,了解何为幻化、虚假、无常但是又同出一源的根本道理。了解这根本的道理之后,才接下来深究万物各自不同之处,因为世间万物并不自立,而是互相生成互相影响,就算这生成影响的表面是以暴力不和谐的画面呈现,背后还是互相牵连、因果混杂,缺一不可的。唯有了解这些,才能有正确的修行观念,便不会走错路,浪费时间,或是稍有小成洋洋得意,或是半途而废等等。如此清楚了之后,接下来便可以说平时如何作功夫了。不然这观念不通的话,光是教如何用功,也是事倍功半,或者浪费时间生命而已。

行住坐卧篇第五

用功,并不是每天找个时间来手脚比画比画,也不是拼命要求自己花时间作功课才较用功。真修行人便是随时随地的用功,行住坐卧都在练习。这其实不难做到,只要观念正确,道理了解了,随时随地挂在心里,就是随时随地在用功了。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慢,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平安。」 首先先讲如何走路(行)。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

人是非常仰赖眼睛与耳朵的生物,要让一个正常人去假装盲人听起来似乎是狂想,但是实际作起来就会知道其中的功效。盲人看不到路, 行走时倚靠一根盲杖导引已经很有困难,这里不但要我们学盲,还要把盲杖拿掉,如此走来,非得全神贯注不可。平时行走,除了要有那种盲人手中没有导盲仗可以 导引的感觉之外,还要心里时时观照存想着”性分”,何谓”性分”? ”性分”就是诸法差别的自性,也就是每件事、物的分别以及其深层运作原理。这「内观照性分」是一种禅修功夫。这里为您摘录圆觉经里一段讲如何修此禅那功夫 的经文帮助各位了解: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这个数不是要去数数目,而是要用数数目的那个心念作用来辨别心中念头,每一个念头如何来?如何驻留?如何消失?都要清楚。渐渐的这脑袋训练出来的力量就能 遍知整个世界,所有事物道理都有如眼前看到一样的清楚,但是要记得”一切境界,终不可取”的道理。

再接下来,平常走路时要用心思维,不是把脑袋放空傻傻的走。每一步要慢而低,踏稳了再走下一步,不要走快,走快会有什么错呢?就是会影响你心中作的功夫。

总而言之,这个走路的法门非常深奥。这感觉我也是体会了很久才渐渐了解。建议大家去找个宽阔无障碍的空间多多体会揣摩,一开始试着半闭眼睛感受一下,走起来虽 有方向但是却要像个盲人一样的茫然,这点做到了之后身体便会感到非常的放松,走起路来好像有人在背后推一样完全不

用力气。如此慢慢走,一步一步踏稳的走, 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等到有心得后便不用闭眼了。如此边走心里边看者自己的念头来去,这念头有时会因为眼睛耳朵或身体接收的外界讯号而生,有时会因为回忆 而生,也会因为其它更奇妙的原因而生。把这念头一个一个看清楚直到它消失,不要阻止它也不要助长它,在这念头带到的事物中一一的深自思索其道理与差别。这 样的练习一阵子之后,偶尔会进入一种念头暂停的境界,不过我们要的不是这个,所以这时便要换个方式去练习,这个阶段的方法因人而异,无法在此叙述。总之, 熟练之后便可以随时应用这方法于平常走路时。 「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勿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见在皆究竟。」

接下来讲站的功夫(住),这是练习让心念停止的功法,这功夫可以与方才说明的行功一起练习,也可以单独练。

人的心念随时生出,很难刻意停止,而且刻意去停它的那个刻意也是一个念,所以不能说是停止。这里讲了一个很有用的方法让学人体会,「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岸舟」, 现代人可以用骑机车或开车时踩煞车停止这感觉来比拟。实际试试看就会发现,当我们在快速进行中忽然停止时,心念也会跟着一起停止,走着走着,忽然停住,耳 朵与眼睛随着延长这”住”而静止不用,知道什么叫做”住”然后再想办法延长这个”住”。要注意,心念停止但不是茫然无知,也不是把身体功能关掉了,所有事 物必须还是如同明镜止水般清清楚楚,身体功能想起用就启用,要走要看要听皆如意自在,但心里念头完全不动。注意练习时不要有外务干扰,脊椎必须端正,才不 会

洗髓经原文及解释

重新洗涤污浊改造自己回归原本,如此则凡圣同归合一了。物我一致篇第四这一篇比较短,主要说明我与万物同出一源、无二无别的深奥道理,因为文字简短,所以我补充了一些解释。「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神相,辅助成生意。」「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首先要学人以此观点来看世界,不要以外型来评断了解其内涵。举个简单的大家都能了解的科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dp5v2d0w22i4cx3qij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