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实用文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 答案在第一页,大家可以总结一下。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请论述这个前提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在第五页。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怎样论述共产主义? 课本中关于共产主义的原话:p18(第二段,“异化”指的是共产主义的实现)P19(第二段,共产主义是运动过程;第三段,世界市场)P26(整段,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状况:共产主义社会以前,人还受到异己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压迫,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已经摆脱了社会的束缚)P54(第三段)P55(最后一段,是共产主义最科学、最宏观的描述) 概述共产主义(英文:Communism)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 共产主义是透过消灭私有产权,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私有产权、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实现的条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成熟后才能实现。 过程: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时候,城乡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人类就能够以低工作量去满足生存所需,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产品各取所需,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人们不再将劳动做为谋生的手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不会被分工所局限著。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阶段。

现实意义:第一,共产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形态,其重大意义就是从理论上明

确我们的前进方向。如果我们现在不把握住人类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就不可能正确选择今天的发展道路。我们不能只会盲目地摸索前进,被动地走一步看一步。那样必然会吃很多苦头,走很多弯路。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相信剩余价值理论,仍然纠缠于我们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否保持公有制,我们就不可能认识到良性私有制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就不可能认识到用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巨大意义。所以,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使命依然是解放我们的思想,把我们的思维既从传统马克思理论束缚中解放出来,也从对西方经济制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智慧,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中国才会真正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第二,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建设好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共产主义的首要步骤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各项工作

大全

实用文档

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奋斗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如何论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看法是绝然不同的。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做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做为历史发展出发点。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说,唯心史观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错误想象,对人类社会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由此,马、恩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指出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这一内容,马、恩在上述表述中是阐述得非常清楚的。马、恩在指出整个历史的基础的同时,还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和“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同等意义的概念,这不仅说明了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间的联系,而且还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原理。

第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上述表述中,马、恩以“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回答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恩还明确指出,只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才能够完整地描述其全部过程及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中,马、恩向我们指出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不能从范畴、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这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观念的东西,只要把它放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考察,就能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和真实面目;错误的观念及一切唯心史观的谬论,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推翻这一社会基础,以致消灭由之产生的错误的观念和唯心史观的谬论。这里,马、恩科学地解决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关系,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作用。 第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在上述表述中,马、恩明确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整个历史的基础,而这一切,都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同时,马、恩还指出,生产方式规定了历史的每一阶段的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环境指“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

大全

实用文档

系”,即生产方式。一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都是由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当然它也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是,它“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决定并制约着人的全部活动以及全部社会生活的领域和过程。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只有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自身的发展。马、恩明确指出,生产方式作为“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决不因为遭到历史唯心主义者的反抗,而对人们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有丝毫削弱。 第五,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作为唯物史观,在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必然要论及社会革命。在这里,马、恩从生产力和革命群众两方面阐明了社会革命发生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致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革命的爆发。因此,一定的生产力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根源。另一方面,革命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作为社会革命的主体,革命群众起着任何其他因素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没有革命群众的积极参与,任何变革的思想都没有意义,因为革命群众“不仅反抗旧社会的某种个别方面,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会所依据的‘总和活动’”,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很显然,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在上述表述中是阐释得非常明确和清楚的。

五、《共产党宣言》怎样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其它社会主义的区别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在马克思恩格斯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就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等“反动的社会主义”,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还有“批判的或空想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以后一百多年,社会主义的流派更有增无已,多得不可胜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这些社会主义不同,恩格斯根据其阶级属性为之作界定,称它为“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60页)这一界定,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划上了一个阶级界限。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更替,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资本主义,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个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因此它必然要引起社会革命,用新的公有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而其他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往往从所谓公平、正义等出发,脱离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又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的。要实现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有成熟的物质条件,而且要找到相应的阶级力量。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剩余价值的发现,找到了这样的阶级力量,这就是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说,“在当前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站岩层派的基础本身也从他们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82、284页)其他的社会主义只是把无产阶级看成是一个贫困的阶级,需要

大全

实用文档

救助的阶级,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他们也不可能真正依靠无产阶级。 四,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的公式是由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曾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86页)而马克思在两年后写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里,通过对资产阶级意义上劳动权的批评和重新解释,进一步指出,“劳动权就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同上,第409页)恩格斯后来在为该书写的《导言》里对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使本书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是,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世界各国工人政党都一致用以扼要表述自己的经济改造要求的公式。即: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是第一次表述了一个使现代工人社会主义既与形形色色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等等的社会主义截然不同,又与空想的以及自发的工人共产主义所提出的模糊的财产公有截然不同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8-509页)显然,这与民主社会主义淡化和取消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而主张所谓“混合经济”以及我国有些人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思想观念也清楚地划清了界限。 五,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用有计划按比例的生产取代商品生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在谈到“自由人联合体”时说,“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第96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说,“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恶浊也将被消除,社会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页)虽然由于还存在着公有制的不同形式,还远未具备由整个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这样的条件,但是,商品经济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事后调节,具有盲目性,会造成社会劳动巨大浪费),“看不见的手”还必须用“看得见的手”来补充,而到将来条件具备时还会为有计划按比例的生产和分配所取代,这也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那种商品经济万岁的思想显然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观点。 六,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只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对立,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显然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新社会不通过暴力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因为,要根本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必然要遭到统治阶级的拼命反抗,他们也必然会利用他们所具有的优势首先使用暴力来对付无产阶级,因此,无产阶级也必然要通过使用暴力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然,如果能够使用和平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标对无产阶级是最为有利的。但是,这个问题并不取决于无产阶级善良的愿望,它决定于严酷的阶级斗争的现实。可以说,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有的科学社会主义者,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到中国的毛泽东,他们没有一个是不主张暴力革命的。当然,他们也不反对和平过渡,也不反对两种可能性,但是基点却是放在暴力革命上。而民主社会主义者,从伯恩斯坦到赫鲁晓夫,到各国的工党、社会党领导人,却没有一个是主张暴力革命的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大全

实用文档

七,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必须经过过渡时期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原理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他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这个革命转变时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而且,即使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是纯粹的资本主义,总还有小生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存在,由于小生产者是劳动者,无产阶级对他们不能像对资产阶级那样进行剥夺,而只能通过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的办法把他们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样就要有一个过程,有一个经济上的过度时期。而政治上所以要一个过渡时期,是因为无产阶级不能利用资产阶级现成的国家机器,要建立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是不是承认这一条,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民主社会主义者否定暴力革命,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一切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框架内进行改良,当然也就不需要过渡时期了。他们还反对暴力和专政,其实,任何国家都是专政的工具,不是这个阶级的专政就是那个阶级的专政,只不过他们反对的是无产阶级专政,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罢了。 八,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实行社会主义民主,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里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恩格斯在为该书写的《导言》里特别肯定了“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岁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防御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民去追求升官发财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这一点,和民主社会主义所鼓吹的民主是大不一样的。民主社会主义一讲民主就是议会制,其实议会并不是国家政权的主要部分。社会主义的民主不仅要表现在立法上,还应该表现在行政和司法上,巴黎公社采用普选产生公务员并且可以对他们随时撤换的做法应该是有借鉴意义的。至于公社关于公务员工资的规定对于防止把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的意义更加积极,虽然目前还不能一下子实行,但是参照其精神,适当降低公务员和企业领导人的工资水平,改变其增长远远快于普通职工的情况,应该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我们需要一个廉洁的政府,也需要一个廉价的政府,这都离不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而在这方面,巴黎公社都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 九,科学社会主义主张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它要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但是,这一的目标又不是一下子就年实现的。1874 年,当恩格斯看到33个布朗基派流亡者在他们的纲领中说“我们所以是共产主义者,是因为我们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在中间站停留,不作妥协,因为妥协只会推迟胜利到来的日子,延长奴隶制的时期”这段话时,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德国共产主义者所以是共产主义者,是因为他们通过一切不是由他们而是由历史发展进程造成的中间站和妥协,清楚地看到并始终不懈地追求最后目的:消灭阶级和建立不再有土地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制度。三十三个布朗基主义者,是因为他们以为,只要他们愿意跳过各个中间站和各种妥协,就万事大吉了,只要——他们确信如此——日内‘干起来’,政权就落到他们手中,那末后天‘就会实行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大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

实用文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提纲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答案在第一页,大家可以总结一下。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请论述这个前提包括哪些内容。答案在第五页。三、《德意志意识形态》怎样论述共产主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dg9e1cuil6c4rp7oypx5gf8x599m300sw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