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读某岛屿简图,完1~2题。
1.②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草原 B.雨林 C.荒漠 D.落叶林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岛屿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②地位于东北信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自然植被属于草原,故A正确。
2.关于图示地区①②两地降水差异及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降水多 洋流和大气环流 B.①地降水多 地形和大气环流 C.②地降水多 洋流和地形
D.②地降水多 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 答案:B
解析:图示地区①②两地中,①地降水多,主要是受山地迎风坡和大气环流影响,故B正确。①②两地洋流相同,A错误;②地降水少,受地形影响,位于背风坡,C、D错误。
3.下列生物发展经历的演化过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 D.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答案:B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5.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解析:第4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5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C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
量较森林土壤高,D错误。
答案:4.C 5.A
201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下图是长征路线图,读下图,回答6~7题。
6.图示景观图所示自然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④非地带性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结合路线图,行军由江南丘陵到黄土高原,由地势第三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图示景观图所示自然带的变化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温带落叶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①正确。山麓植被是林地,不能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②错误。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由林地到草地、雪峰景观,主要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③正确。此变化属于地带性规律,④错误。
7.延安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形成及其地表形态的成因分别是
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