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和参考答案
(2016年12月)
(注意:每次作业的最后一道题,不能照抄,仅供参考)
作业一 (导论--第3章)
习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 资料收集 和 分析研究 ,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自然环境 、 人口和 文化 。
3、 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 全面调查 和 非全面调查 两大类。 4、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 因果关系 和 相关关系 。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 完整性 和 互斥性 。 二、选择题
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 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
A、英国 C、德国
B、前苏联 D、美国
2、描述性研究是指 ( B )。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 A )。
A、离散变量 C、连续变量
B、自变量 D、因变量
4、 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 D )。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D、定比测量
C、定距测量
5、 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 C )
A、建构效度 C、外在效度
B、表面效度 D、实证效度
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 ACE )
A、家庭 C、村落
B、社会组织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C、伦理与道德原则 E、系统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F、互诉性原则
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 )
A、描述型研究 C、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 AEF )
A、再测法 C、准则效度 E、复本法
B、表面效度
D、结构效度
F、对分法
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 ABC )
A、查阅文献 C、实地考察
B、咨询活动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2、探索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进行?
答:探索性研究的任务主要有: 第一,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 第二,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 第三,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 第四,明确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第五,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 第六,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查阅文献、咨询、实地考察。 四、论述及应用题(两题,共55分)
1、操作化的定义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对概念和例题进行操作化?任选一概念完成操作化。(25)
要求:操作化结果须有三个以上层次,15个以上指标。
答: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也就是说,操作化是指明确提出概念的定义,分清概念(包括命题和假设)的层次,并将抽象概念一步步化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指标,以实现社会调查研究的定量化的这一过程。
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
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概念和命题的操作化步骤: (1)明确概念的确切涵义。
(2)进行探索性研究确定概念操作化的框架。
(3)对概念或命题进行分解。所谓分解就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将复杂的事物或命题分解为简单的要素,然后对各个部分或要素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4)确定命题的评价体系,就是指在设计操作化框架中,确定各部分或各因素在整体框架中所占的地位或权重,也就是把命题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因素之后还须确定每一部分或因素在整体中所占的地位。
实践部分:无固定答案,按自己的选题完成。
2、根据本人的兴趣或条件的便利,选择和确定一个社会调查研究课题,并设计出调查总体方案。(30分) 要求:内容完整,条目清晰。
答:本题具体内容自定,无固定答案(不要照抄)
(附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案内容和要求: ①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在课题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名称、生产过程以及这一课题的性质。 在目的方面,要具体说明调查研究要解决哪些 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意义如何。 在基本观点方面,要说明调查研究的主要命题和假设是什么,所涉及的概念如何定义,变量及其关系
②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要说明调查对象有哪几类,有哪些调查的基本单位;需要通过这些单位来调查哪些项目和指标,收集哪些资料,对资料的系统性和精确性有何要求;调查在什么地区进行、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调查对象的时间跨度有多大。 ③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
调查方式包括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等;调查方法即收集资料的方法,如访谈、
实验、文献、问卷、观察等;要说明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包括采用的资料整理、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④调查研究的时间与步骤安排。
首先要确定调查研究的总的期限。其次要排出具体的进度表,标明调查研究中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所需时间,以控制调查研究计划的进程。 ⑤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要确定社会调查研究的组织形式,一般根据调查的内容和范围,可选用调查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等不同组织形式。必要时还可以在其下细分具体部门和小组。
要明确调查研究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凡是涉及到多学科或部门的,应该有有关学科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顺利进行。 ⑥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在经费预算中,须详列各项用途并计算出具体数目。经费使用要有一定的制度,大型调查研究的现金出纳,应指派专人负责。
在社会调查的物质保证方面主要是对调查工具、技术设备以及资料整理与分析设备做出安排。)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一: 定性研究方案:
1、研究题目:斗门区交通综合调查方案。研究目的:通过对斗门区交通的观察和访问建立一种“人人自觉遵守交通”的理论。这一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觉遵守交通行为的产生过程有普遍的理论意义。理论设想:在研究之前,没有明确的研究理论和理论概念,有待于研究之后形成。
2、研究设计类型:描述性研究,纵贯性研究(追踪研究)、个案调查。研究方法:实地研究,通过无结构访问和长期观察来收集资料,运用“列举归纳”和理解法来整理和分析资料。
3、分析单位:个人。研究内容:个人经历、生活方式、态度、过程、变化等。 4、抽样方案:非概率抽样之选取21个有代表性的有车一族(如滚雪球式:研究者以认识的有车一族为首批调查对象,然后通过他们再介绍更多的有车一族)。一共调查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和参考答案(201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