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六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篇 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 病原细菌 第六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能使多种畜禽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本菌分布广泛,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培养 本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0.25~0.4μm×0.5~2.5μm,单个存在,有时成双排列。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新分离的强毒株具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病畜的血液涂片或组织触片经美蓝或瑞氏染色时,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即菌体两端染色深,中间浅(图13-12)。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37℃,pH为7.2~7.4。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可形成淡灰白色、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长成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在血清肉汤中培养,开始轻度浑浊,4~6d后液体变清朗,管底出现黏稠沉淀,振摇后不分散,表面形成菌环。

本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产酸不产气。大多数菌株可发酵甘露醇,一般不发酵乳糖,可产生吲哚,MR和V-P试验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产生H2S,触酶和氧化酶均为阳性。

(二)血清型 本菌主要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前者有6个型,后者有16个型。1984年Carter提出本菌血清型的标准定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菌体抗原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荚膜抗原型。我国分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以5∶A为多,其次为8∶A;猪的以5∶A和6∶B为主,8∶A和2∶D其次;羊的以6∶B为多;家兔的以7∶A为主,其次是5∶A。C型菌是犬、猫的正常栖居菌,E型主要引发牛、水牛的流行性出血性败血症(仅见于非洲),F型主要发现于火鸡。

(三)抵抗力 多杀性巴氏杆菌抵抗力不强,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很快死亡。在阳光暴晒10min,或在56℃15min或60℃10min可被杀死。厩肥中可存活1个月,埋入地下的病死鸡,经4个月仍残存活菌。在干燥的空气中2~3d可死亡。3%石炭酸、3%福尔马林、10%石灰乳、2%来苏尔、1%氢氧化钠等5min可杀死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及许多新的抗菌药物敏感。

二、致病性

本菌对鸡、鸭、鹅、野禽、猪、牛、羊、马、兔等都有致病性,家畜中以猪最敏感,致猪肺疫,禽类中以鸭最易感,其次是鹅、鸡,致禽霍乱。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症迅速死亡;亚急性型于黏膜关节等部位,发生出血性炎症等;慢性型则呈现萎缩性鼻炎(猪、羊)、关节炎及局部化脓性炎症等。实验动物中小鼠最

易感。

三、微生物学诊断

(一)镜检 采取新鲜病料(渗出液、心血、肝、脾、淋巴结、骨髓等)涂片或触片,用碱性美蓝或瑞特氏染色液染色,镜检,如发现典型的两极浓染的短杆菌,结合流行病学及剖检,即可作初步诊断。但慢性病例或腐败材料不易发现典型菌体,需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二)分离培养 最好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同时进行分离培养,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水滴样小菌落,不溶血,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菌。将此菌接种在三糖铁培养基上可生长,使底部变黄。必要时可进一步做生化反应鉴定。(图13-13)

(三)动物试验 用病料研磨制成1:10乳剂或24h肉汤培养液0.2~0.5ml,皮下注射小鼠、家兔或鸽,动物多于24~48h死亡。由于健康动物呼吸道内常可带菌,所以应参照患畜的生前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分离菌株的毒力试验,作出最后诊断。

若要鉴定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型,则要用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可用试管凝集、间接凝集、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

四、防治

疫苗免疫是控制畜禽巴氏杆菌的有效方法,猪可选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禽用禽霍乱弱毒苗,牛用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苗。预防和治疗还可用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药物等,尤其在养猪、养禽生产中,药物预防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六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

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第十三章病原细菌第六节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是畜禽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能使多种畜禽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本菌分布广泛,正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培养本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526w2lp9y0fvam2gyzr6h1tx45d76007p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