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教案5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科学-下册-打印版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认知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 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一起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5、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

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1、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米尺各一把、皮卷尺等刻度尺,学生自带各种刻度尺;

2、各种刻度值的量筒、量杯、细线、水(滴几滴红墨水)、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长方体、

学生自带饮料瓶

(一)长度的测量

1、 列举事例先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测量的方法,归纳测量的实

质,引出长度单位。

技能目标 1、 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规范使用仪器 2、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下册-打印版

2、 通过举一些物体长度的实例,对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概念,进而介绍常用单位及换算。 3、 通过多种刻度尺的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零刻度、测量范围、最小刻度。

再通过实例“测课本的长和宽”,归纳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4、 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的设计。 (二)体积的测量

1、 简单回顾小学已学过的立方体和柱体体积的计算及单位换算 2、 讨论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介绍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3、 讲清量筒的正确使用。最后讨论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 一 课 时 教 师 活 动 一、测量的实质 (引言)长度测量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如要量体裁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长度的测量。 先请同学们作个智者,用什么方 学 生 活 动 创设轻松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质疑和探究。 设 计 意 图 法判断:(1)二位同学的高矮; (2)二位同学到校距离的远近; (3)上海的东方明珠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谁高。 引导归纳:测量是比较的过程,是指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也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 二、长度单位 问:你知道哪些是长度的单位吗? (讲述)长度的主要单位是米,用“m”表示。 大家能否估计:课桌高度、教室的长和宽? 回答:米、厘米等。 学生估计、判断 学生讨论、思考、各抒己见 科学-下册-打印版 (讲述)测量较大的距离,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有厘米(cm)、毫米(mm)。 它们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 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的换算。 熟悉实验室里的仪器是观察的第一步,从介绍常用的实验仪器着手,使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更 小的长度单位,微米、纳米等。 1米=10微米=10纳米 简单介绍科学记数法。 补充:纳米技术 练习:28.6千米=______米, 91.2厘米=_______米, 0.0005米=_______毫米=_____微米 三、刻度尺 1、认识刻度尺 利用上节课讲到的图1-12、图1-13,思考: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 要准确测量长度,必须借助于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展示各种刻度尺、投影)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不同刻度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概括出:有零刻度线、最小刻度69 学生描述或回去查资料 阅读图1-18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学生回答“不可靠” 学生拿出自带的各种尺子 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大格的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的长度。 不同、最大刻度值(量程)不同。 科学-下册-打印版 2、了解讨论刻度尺的使用 课堂小实验 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不足之处,以供讨论、指出。将发现的问题由学生讨论其正确,并归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归纳:1)、放正确。刻度尺与物体的待测部分并齐。 (想一想)没有并齐会是什么结果?投影一些错误的放法。 2)、看正确。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投影图1-19 3)、读正确: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 (练习读数) 思考:如果刻度尺一端损坏或0刻度线模糊,你能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吗? 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课本的厚度。 讨论、纠正错误 认真听讲、思考 的兴趣和为他人纠正错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的组织、表达和交流能力。并体会实验操作必须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通过对身边物体的测量,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记正确。不但要记下测量值, 还要正确写上单位。 指出:没有单位的实验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3、练习使用刻度尺 随堂动手测量指距、书本的长和宽。教师巡视指导。 动手练习 指出:用指距可粗略地测量长度。 思考:粗略测量的其他方法? 4、测量工具的选择 出示皮卷尺、米尺 问:要测量课桌的高、跳远的距(身上的尺度) 思考、回答 科学-下册-打印版 离,你选用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讨论题,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为了方便准确,不同的测量对象, 要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介绍其他测量仪器及方法:声纳、 雷达、激光测距。 讨论: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钢笔杆的直径吗? 2、你能用自行车当做里程表来测量路程吗?试说出自行车测量路程的具体方法。 小结: 布置作业。 学生回答、概括。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应注意及时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 长度的测量

1、测量:待测量与标准量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厘米、毫米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

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第 二 课 时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提问: 1、长度的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常用单位?单位如何换算? 15000厘米=_______米 8千米=_______毫米 2、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学 生 活 动 学生练习 回顾旧知识,顺利引入新课 设 计 意 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教案5

科学-下册-打印版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4tm08pty434ka295j7z7yqpo85se700d5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